欢迎来到EHS平台! 设为首页 收藏
历届EHS法规峰会
点击查看更多

EHS 新闻

EHS News
当前位置: 中国环境健康安全网 >EHS 动态 > 综合资讯 > 关注职业性皮肤病!

关注职业性皮肤病!

2013-4-25 10:15 | 发布者: EHS最新资讯 | 查看: 1643 | 评论: 0 | 来自: 网络
摘要:职业性皮肤病是指因职业关系在生产劳动中因某些物质或操作过程中引起的各种异常的皮肤表现,为保护产业工人身体健康,促进生产发展,提高人们对职业性皮肤病的认识,加强防护意识、下面以工业职业性皮肤病为重点,介 ...


  职业性皮肤病是指因职业关系在生产劳动中因某些物质或操作过程中引起的各种异常的皮肤表现,为保护产业工人身体健康,促进生产发展,提高人们对职业性皮肤病的认识,加强防护意识、下面以工业职业性皮肤病为重点,介绍一下有关职业性皮肤病的知识。

  工业职业性皮肤病是指在工业生产过程中由于接触与生产有关的有害因子而引起的皮肤病,也就是说由于在劳动中受到某些化学性、物理性、机械性或生物性等因素的刺激或致敏作用而发生的皮肤、粘膜和其附属器的病变。

  上海的调查资料显示,我国工业职业性皮肤病约占整个职业病的50%(国外约为60%),各种各样的工种都有或多或少职业性皮肤病的发生,尤其是石油、焦油化工业、合成树脂业、橡胶业、电镀业、制药业、玻璃纤维业、涂料业等行为较为普遍,它给生产和工人健康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工业职业性皮肤病从发病原因来看常见的有以下几种:机械性原因(主要有摩擦、压力、破伤以及细微粉尘刺激等)、物理性原因(主要有高温、寒冷、电、日光、紫外线、X线以及放射性核素等)、生物性原因(主要有真菌、细菌及寄生虫等)、化学性原因(主要有酸类、碱类、溶剂、致敏物、某些金属元素等)等。在一定生产条件下,因性别、年龄、皮肤类型、季节、生产环境、个人防护与清洁卫生习惯的不同,发病的机率及危害程度也不尽相同。其发病机制以原发性刺激和致敏作用为主,临床表现主要有接触性皮炎和温疹型、粉剌和毛囊炎型、皮肤灼伤和溃疡型、皮肤角化过度及皲裂型、色素异常型、皮肤瘙痒症型和药疹型等。

  随着我国工业的迅速发展,新兴工业的不断出现,各种职业性危害因素也在不断增加,对此政府部门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以保障劳动人民的身体健康,尤其是近期公布的《职业病防治法》(2002年5月1日正式实施),使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得到了保障,同时也提高了企业对减少职业危害及保护劳动者身体健康的认识。企业应采取必要的措施,以防为主,尽量减少生产过程中的危害因素,例如:改进生产设备,保持车间良好有效的通风、排气,减少有害气体及粉尘,尽量以无毒或少毒物质代替有毒物质,改善工作场所的卫生条件和配备必要的卫生设备,健全卫生保健组织制度,加强卫生宣教,加强个人卫生防护等,尽

  可能的减少职业病的发生,并做到早发现,早治疗,从而有效的保护广大劳动人民的身体健康,更好的促进我国工业健康迅速发展。

  职业性皮肤病的危害因素

  1.职业性皮炎的接触机会:

  (1)、刺激性接触性皮炎:水、肥皂、洗涤剂、碱酸、金属工作液、有机溶剂、石油产品、氧化剂、还原剂、动物产品、某些植物、粉尘及物理因素等。

  (2)、变应性接触性皮炎:粘接剂、树脂、塑料、建筑业、餐饮业、农业、玻璃工业、园艺业、漆业、药剂及化学工业、橡胶工业、纺织印染及木材加工。

  2.职业性光接触性皮炎:煤焦油,沥青及沥青中所含蒽、菲和吖啶,氯丙嗪及其中间体,化妆品香料,呋喃香豆素等。

  3.职业性电光性皮炎:电焊工及其他操作人工紫外线光源的职业。

  4.三氯乙烯致职业性药疹样皮炎:电子厂、电镀厂等。

  5.职业性痤疮:原油、各种柴油、润滑油、切削油、乳化油、变压油、煤焦油、沥青、杂酚油、卤代烃化合物(如多氯苯、多氯萘等)、生产激素的药厂等。

  6.职业性黑变病:煤焦油、石油及其分馏品,橡胶添加剂,某些染料、颜料及中间体。

  7.职业性皮肤溃疡:铬、砷、铍等的化合物等。

如何获得EHS币?

2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2 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