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步行走在减碳的路上

编者语:国际减碳的大环境下,2011年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式在广东启动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十二五”节能减排任务中,政府给企业的配额从何得来?企业减碳数据如何计算?大多数企业在什么时候真正面临减碳压力?这对企业从事减碳工作的专业人才又会是什么契机?

更多专家>>本期专家

庞增穗
● 广州东润发环境资源有限公司 总经理
● 国际法学硕士

环境健康安全网:庞总您好,减碳对中国企业还可谓是新鲜事务。您是由于何种机缘,走上减碳的道路,并发展到现在碳管理的业务?
庞增穗:

谢谢贵网站对我的采访。我研究生主修的是国际法,在读研期间,有机会较为系统深入地研究了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和碳排放交易奠定法律基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也许是机缘巧合,了解到广州的某家啤酒厂有一项目,通过回收酿酒过程中废水产生的大量沼气,用来发电。我对此很好奇,没想到碳交易还能赚钱。通过啤酒厂的介绍,了解到他们参与了“碳交易”的项目。后来从自己所学及调研回来的情况,我认为“碳交易”存在着商机。毕业后,我就走上碳管理的道路。

碳管理事业是一步步发展来的。当我进入这个行业才发现,其实整个华南地区进行的碳交易,是减排量交易,它并不是欧洲现在主流的配额交易。什么是减排量交易呢?它要求项目减少一定量的CO2的排放,这类项目主要表现在新能源项目上,比如风力发电、水力发电,或者大型的工业企业的节能项目。这类项目在华南并不多。于是我们转到对企业的碳管理服务上来。从这个角度观察企业,我们发现多数企业几乎没有做碳排放计量。但珠江三角洲的很多企业需要对它的碳排放进行计量,因为他们的客户、买家要求他们做碳计量。在对企业碳管理的业务中,我们也发现,碳排放真正原因是来自能源的消耗,而这些能耗,其实是可以节省下来的。于是我们把业务又拓展到能源管理和能效管理这个领域。

环境健康安全网:在国际减碳的大背景下,广东和深圳作为7个省市地区实施碳交易试点,企业碳排放有什么变化吗?
庞增穗:

国际的减碳背景对中国企业影响是比较大的。国家大环境下的碳交易试点政策,包括广东和深圳,企业排放有设上限。这意味着政府根据这个减排的任务或者是企业减排的上限来分配这个配额,企业不能够无限量的排放CO2。当然碳排上限不只给了国有企业,很多外资企业、民营企业也在其中。深圳覆盖的行业比较广泛,甚至是饮料厂商也在限额名单里面。

配额主要来源于企业的历史排放数据,另一个是来自行业的平均水平。举个例子,深圳在“十二五”的GDP的CO2减排的目标是21%左右,那么把它分解到企业,由企业来完成。分解到企业时有个依据,就是企业按照正常的经营,会排放多少的碳,这个数据是你企业自己计算(我们可以提供咨询辅导),政府指定有资质的第三方机构核查。在企业历史的排放基础上,再结合行业排放水平,给企业一个有限定数额的排放许可,这就是配额。

环境健康安全网:根据国家政策的规划,企业可能在什么时候开始真正面对减碳压力?这段过渡期,企业需要做些什么?减碳名单中多是大企业,是不是可以认为,减碳是大企业的事?
庞增穗:

整个国家的范围来看,企业在“十三五”期间面临压力,但对于深圳的企业而言,他们更早一些,2014年4、5月份就很容易看到。因为深圳的企业已经开始做碳交易,分配了配额,次年的4、5月份做配额结算。如果你的企业碳不够用,就要提前从别人那里买,如果超过配额排放的话,会被深圳按照市场碳价格的三倍来罚款。之所以是深圳的碳价格,因为其他地方目前还没有,深圳的碳第一天的交易均价是在29元一吨。紧随深圳之后,广东、上海等碳排放交易试点地区也将在2013年内启动交易。

企业为避免成本压力,需要考虑一些因素。首先要了解自己的企业会不会在未来的两到三年内,纳入到政府的这个管控范围内。第二要清楚自己企业对上下游品牌采购商有没有减碳的要求。第三是了解能耗占企业的成本大不大。如果这三方面有一个,企业就需要去关注减碳管理。从自身的碳排放,看看能耗在哪些地方还有节能空间,未必现在要做什么改动,但是可以知道潜力在哪。再就是,如果我们要去做节能改造,成本是怎么样,哪些方案可以选择。把这些风险、收益权衡好,不能不做准备,假如突然来了减排指标,压力会很大。

中小企业可能更关注于产品的销路,生产的东西能不能卖出去,那其次才考虑社会责任、能耗,所以不能按照大企业的思路去要求中小企业。不过,虽然中小企业不会被纳入政府的管控范围,但它会纳入到品牌商的范围内。中小企业的碳管理需求不是通过政府来推动,而是市场来推动。像一些国际运动品牌,它对供应企业都有碳排的要求。它给你打分高,货就多一些。这推动了一部分中小企业在做减碳。

其实减碳也能为企业节减成本。我们通常有个不小的误解,认为做节能改造是大企业的事情,中小企业没有资金和能力去做。但实际上做节能管理,不一定需要投入钱。我举一个例子,我们发现很多中小工厂,把空压机的压力调到很大,实际上它用不上那么高的压力。只需要把它按需调整,就能为企业节耗达到很好的目的。这个也能运用在绩效管理方面。识别高耗能的设备后,我们建议每个重点能耗的设备对应一个责任人,建立一个能耗的KPI系统。有考核也有相应的奖励。比如这个班组负责的机器,去年同样的产量,它用了100万度电,那今年就承包给这个班组100万度电,节省了就算奖金。通过对中小企业的节能项目中,我们发现它们其实有很多零投入的项目存在。他们的基础并不是很好,这也就意味着提升的空间很大。

环境健康安全网:介绍一个您经手的印象比较深的碳管理的项目?
庞增穗:

A集团是家居装修工具及建筑工具的世界级供应商,产品主要出口至北美、欧洲和澳大利亚等地区。在各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趋势下,A被要求实施温室气体排放管理和碳减排计划。与此同时,A集团属下塑胶制品厂被当地节能主管部门列为重点耗能企业,并下达了“十二五”期间万元产值能耗下降31.2%的节能考核指标。

我们基于ISO14064辅导A集团编制企业温室气体清单(亦称碳盘查),并以此为起点结合集团的发展规划,全面开展碳排放管理工作。帮助A集团属下塑胶制品厂进行能源审计,全面了解企业的能源管理水平及用能状况,排查能源利用方面存在的问题,挖掘节能潜力。并在此基础上编制企业“十二五”节能规划,提出了多个切实可行的节能改造方案,使该企业完成当地节能主管部门给定的节能考核指标。

环境健康安全网:聊完企业,咱们来谈谈您自己,从研究生毕业出来,很快可以走到现在总经理的位置,你一定有自己特殊的优势。
庞增穗:

我觉得是机遇。首先有一个外部大环境。03、04年世界银行在甘肃做了中国第一个清洁发展机制(CDM)项目,往后的两三年里没有很大的发展。到了05、06年有一个大的爆发。那时候我刚刚毕业,遇到这个行业发展的关键期,我也就踏入这个年轻的行业。第二是行业的小环境。在我加入这个行业的时候,从业人员和项目集中在北方,南方不那么多,所以给了我一定的机会。第三是我们公司的转型与重视,敢于使用我们这些年轻人。这么多的原因加起来,就给了我做到现在位置的机会。但这个行业的工作强度非常大,尤其是从事碳交易的时候,一天我们需要工作12小时以上。

(后来在其他同事的交流中,同事客户的评价庞总,他是一个具有战略性的目光、自我督促、自我控制力很强的人。机遇来临,他对市场的把控、努力程度与事业心,都是值得佩服的。)

环境健康安全网:您的职业发展阶段非常清晰,对于有志于在碳管理领域发展的人,请您给予一些建议?
庞增穗:

在碳交易市场,它的产业价值链很长,无论从咨询,到技术改造,再到金融投资运营,都需要大量的人员。首先是碳管理方面,北京上海有一些人才,但在本地区的高校,找不到与碳咨询、碳管理和能效金融有直接相关的专业。

再有是需要技术型人才,比如锅炉、中央空调,有几年的实操经验的人。这群人市场上的需求量很大。虽然机构、企业有储备,但并不能完全满足企业的需求,因为企业涉及到的设备方方面面太多。有很多专家,从来没有摸过耗能设备,去给企业做节能诊断,很心虚,他做不到。

第三就是能效金融这个领域,这是一个空白。很多人做EMC,做EPC,更多的集中在工程建设领域、公关领域,真正专注碳管理的人,很少。

环境健康安全网:能效金融这个领域很新颖,也非常有意思,它需要什么从业背景呢?
庞增穗:

EMC项目在美国,完全是金融的做法,有应收账款、十年合同,第一年、第二年把财务报表现金流量做的很漂亮,第三年就把这个项目卖出去,收益再投进另一个项目。实际上一个项目的成本只需要投资20%到30%,用金融杠杆来撬动更多的节能项目。但目前,我们的节能项目,商业诚信是个问题。所以我们还需要懂得怎么甄别项目。能效金融需要现金流管理,包括计算融资成本,尽职调查。银行做尽职调查是看财务报表,但锅炉节能项目,怎么评判未来的节能量?这需要技术和金融结合起来,所以这类人的需求非常大。

这样的群体来源,在企业里面从事EHS和从事工程节能是两个主要方向,当然一些金融专业的也可以参与到这里面来,但需要有一定的节能技术基础。我认为能效金融这个领域很有潜力,值得去做,未来市场很大,可以作为EHS人一个职业发展的考虑方向。

阅读数 阅读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