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2012年我们用了两期介绍安全文化的特点及发展阶段、讨论安全文化建设的内容与方法。今天听到不少朋友讲到他们在安全文化方面的做法与成绩。而更多的朋友却说“安全文化太奢侈,比较虚”;也有朋友说表示“领导不明白安全文化干什么、有什么用。”是的,当我们自己不理解“文化”作用与发展机制时,又如何说服领导呢?当我们不懂得应用文化的力量时,又如何推动文化的转变呢?

本期,我们将聚焦安全文化的示范作用,看看,为什么国家对安全文化示范企业这么重视?看看示范企业中,示范了什么? 看看国家标准中,安全文化的要求与成果到底是怎样的。

更多 国家标准安全文化六阶段的评价重心

讲到安全文化的发展,总是离不开杜邦的安全文化四阶段(如图),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些基本的路径和特征,但这个图并不能帮助我们解决:“怎样提升安全文化,实现跨阶段发展”这样一个问题。

更加不能否认的是:相较于销售、研发、人力资源、生产与质量控制、品牌管理等专业领域,中国企业在环保、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领域的发展相对滞后,绝大多数企业的EHS发展阶段仍在从“被动阶段”向“主动阶段”过渡,仅少数企业步入“员工参与”或更高阶段。

处于“被动阶段”的企业其典型特征是:高层对EHS的承诺流于表面、应付主管部门监督检查是EHS工作的核心,企业风险管理过度依赖专业职能部门、EHS管理规范执行不到位、员工没有意愿参与EHS事务等等。

让我们深入国家安全文化建设与评价标准,让我们回到一个企业的EHS发展过程,认真地看看,在每个阶段完成什么,才能达到或进入下一个阶段:

AQ/T 9005-2008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评价准则》的指标体系共包括4.1~4.11等11个指标,分为六个阶段。标准在“附录C水平层级”评价中,对每一层级的特征进行了归纳。换一种思维逻辑,将这些评价的结论按以下四个方面,看看评价的重心有什么不同:

A:安全理念的转变

安全理念体现的是企业高层管理对安全的态度和真实的参与。只有高层的承诺得到示范,才能变形式为实质,摆脱“执行”困境。

阶段企业的安全理念说明
I 本能阶段•企业认为安全的重要程度远不及经济利益;
•企业认为安全只是单纯的投人,得不到回报;
核心问题:安全到底第几? 工作重点: 领导的垂范,示范行可见、可感。
II 被动阶段•企业没有或只为应付监察而制定安全制度;
•企业认为事故无法避免;
III主动阶段•认识到安全承诺的重要性;
•认为事故是可以避免的;
IV员工参与阶段•具备系统和完善的安全承诺;
•意识到有关管理政策,规章制度的执行不完善是导致事故常见的原因;
V团队互助阶段•大多数员工认为无论从道德还是经济角度,安全健康都十分重要
•承认所有员工的价值,认识到公平对待员工于安全很重要;
VI持续改进阶段•保障员工在工作场所和家庭的安全健康,已经成为企业的核心价值观;
•员工共享“安全健康是最重要的体面工作”的理念。
B、各级人员对安全的认知

各级人员特别是管理层对安全的认知,决定了基层安全管理重心在哪里。当各级管理部门未能真正参与到企业安全管理时,最常见的现象是对EHS部门的过度依赖,EHS部门成了企业EHS业绩考核的重心。

阶段各级人员对安全管理的认知说明
I 本能阶段•管理者和员工的行为安全基于对自身的本能保护;核心问题:谁对本部门的安全负责?当各部门管理层承担起安全责任时,进入III阶段。
工作重点:安监部门回归其监督与支持职能,管理层承担属地与直线责任。
II 被动阶段•人多数员工对安全没有特别关注;
•只有安监部门承担安全管理的责任;
•员工不认为应该刘自己的安全负责;
III主动阶段•管理层意识到多数事故是由丁一线工人不安全行为造成的;
•注重对员工行为的规范;
IV员工参与阶段•大多数关注职业病、工伤保险等方面的知识;
•员工愿意承担对个人安全健康的责任;
V团队互助阶段•一线职工愿意承担对自己和对他人的安全健康责任;
•管理层认识到管理不到位是导致多种事故的主要原因;
VI持续改进阶段•出于对整个安全管理过程充满信心,企业采用更多样的指标来展示安全绩效;
•员工认为防止非工作相关的意外伤害同样重要。
C:安全管理重点与风险水平

风险是什么?风险由谁承担?当企业承担起安全风险时,安全制度的建立与执行进入轨道;降低风险开始有计划地进行。员工开始参 与到风险降低的过程中,因而风险开始涉及员工自身,如慢性职业伤害、人机功效等。员工有意识在投入降低自身风险的工作。

阶段各级人员对安全管理的认知说明
I 本能阶段•员工对自身安全不重视,缺乏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
•员工对岗位操作技能、安全规程等缺乏了解;
核心问题:企业最核心的安全风险是什么?谁为在风险负责?
工作重心:企业有计划地降低风险,员工开始关注自身风险水平,并愿意参与风险降低活动。
II 被动阶段•多数人被动学习安全知识、安全操作技能和规程;
•安全问题并不被看作企业的重要风险;
•企业对安全技能的培训投入不足;
III主动阶段•安全被纳入企业的风险管理内容;
•企业有计划、主动对员工进行安全技能培训;
•员工意识到学习安全知识的重要性;
•通过改进规章、程序和工程技术促进安全;
IV员工参与阶段•企业意识到员工参与对提升安全生产水平重要作用;
•事故率稳定在较低的水平;
•企业建有完善的安全激励机制;
V团队互助阶段•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与工作无关的事故也要控制;
•安全管理重心放在有效预防各类事故;
•所有可能相关的数据都被用来评估安全绩效;
VI持续改进阶段•企业持续改进.不断采用更好的风险控制理论和方法;
•企业将大量投入用于员工家庭安全与健康的改善;
•企业并小仅仅满足于长期无事故和无严重未遂事故记录的成绩。
D:员工与企业安全状况的关系

员工的“安全感”如何?员工行为与企业安全规范的一致性越高,文化归属就越强烈。这种一致性是衡量企业文化的重要指标。因此, 当员工发现自己做对时会获得奖励,员工将更加迅速地向企业规范靠拢。

发展阶段员工与安全状况的关系说明
I 本能阶段•企业和员丁不认为事故无法避免;
•员工普遍对工作现场和环境缺乏安全感;
核心问题:如何考核员工安全绩效?如何激励员工做对?
工作重心:让员工了解安全与绩效相关,让员工的正确行为得到激励。
II 被动阶段•员上对工作现场的安全性缺乏充分的信任;
III主动阶段•开始用指标来测量安全绩效(如伤害率);
•采用减少事故损失工时来激励安全绩效;
IV员工参与阶段•绝大多数一线员工愿意与管理层一起改善和提高安全健康水平;
•员工积极参与对安全绩效的考核;
•员工可以方便的获取安全信息;
V团队互助阶段•更注重情感的沟通和交流;
•拥有人性化和个性化的安全氛围;
VI持续改进阶段•安全意识和安全行为成为多数员工的一种固有习惯。

从以上的整理和分析可以看出,安全文化评价的主线“高层理念-管理规范-员工行为-员工感受”四位一体的落实,也可以更清晰的看出:高层参与、管理层参与、员工参与会发生在安全文化的不同阶段,其参与的重点与意义也是非常不同的。

文化是关于人的! 推进安全文化就是推动更多人参与安全管理。

更多 从国家政策,看安全文化的着力点

编者:自2008年11月19号国家安监总局正式发布AQ/T9004-2008《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导则》与AQ/T9005-2008《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评价准则》以来,国家安监总局在安全文化的推进上,可谓是按部就班,推出了一系列的政策与措施。从这一系列的文件及其内涵的变化过程,我们可以看到国家真正关注的重点在哪里,文化示范的作用与目标在哪里。

统计一下下面国家发布的示范企业的,现已得到国家级安全文化示范企业名号的企业有239家企业,预计今年年底还有一批示范企业发布。2015年前达到十二五规范中的300家的水平,完成任务并不是一件难事,重点在,我们都示范了什么?

国家安监总局的7个文件
1.《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开展安全文化建设示范企业创建活动的指导意见》安监总政法〔2010〕5号
2.《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命名全国安全文化建设示范企业的通知》安监总政法〔2011〕38号, 从全国253家 申报单位中评选出85家企业,国家安监总局决定将上述企业命名为全国安全文化建设示范企业。
3.《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印发安全文化建设“十二五”规划的通知》安监总政法〔2011〕172号。到2015 年,建立国家级安全文化建设示范企业300家、国家级安全社区600家,建成一批安全发展示范城市。
4.《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大力推进安全生产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安委办〔2012〕34号,凡未取得省级安 全文化建设示范企业称号、未达到安全生产标准化一级企业的,不得申报。
5.《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办公厅关于推荐全国安全文化建设示范企业的通知》安监总厅政法函〔2012〕150号, 对 推荐标准、推荐数量、申报材料进行了规定。
6.《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命名全国安全文化建设示范企业的通知》(安监总政法〔2012〕58号),从全国210 家申报企业中评选出81家,命名为全国安全文化建设示范企业 。
7.《关于拟命名全国安全文化建设示范企业的公示》(政法函〔2013〕17 号),2012年,经各省级安全监管监 察机构推荐163家企业,拟定了73家企业为国家级安全文化建设示范企业。
从政策文件看安全文化示范要求的一步步升级:

第一批示范企业的评价标准与要求:

2011年安全文化示范企业的2010年的《指导意见》中(安监总政法〔2010〕5号)中,提出的示范企业的要求是:企业根据《评价标准》进行自评,达到“基本条件”且自评不低于260分的企业,可申请示范企业。值得注意的是,该评价标准并没有直接采用AQ/T9005-2008, 而是另附评价标准,II类指标50个,每个指标0-6分,共300分;这些标准涉及:安全承诺、安全制度、安全环境、安全行为、培训学习、激励制度、全员参与、职业健康及持续改进等方面,与AQ标准的结构相似,而内涵却发生了很大变化。(稍后说谈-编者)

85家示范企业出台,煤矿、电力、采掘、石油、核电等高风险行业占绝大多数,少量制造业名列其中。高风险似乎是这批示范企业的代名词。

抓住重点,高风险企业的高风险管理!

《安全文化建设“十二五”规划》的要求:

十二五规划的范围不仅是示范企业,还包括更广泛的安全社区与社会舆论的要求。对安全文化示范企业而言,十二五规划强调的是:建立长效机制,特别是“推进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工作……注重加强基层班组安全文化建设,最大限度地发挥班组、班组长和群监员等在安全生产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提升企业现场安全管理水平。”

这部分要求在AQ/T9004-2008与AQ/T9005-2008中,更集中的体现在员工参与、自主学习和行为管理上。为此,安监总局再发文,重新提高了示范企业的要求。

第二、三批安全文化示范企业的标准与要求:

在2012年的《指示意见》(安委办〔2012〕34号)中,提出了新的评价标准,整体结构一样,但附加的条件则增加了两个硬性条件:(1)通过安全标准化一级;(2)具有鲜明的行业特点与文化的领先性。而评价的标准中的细则与权重都发生了许多细节的改变,更接近AQ/T9005-2008标准。

第二批81家国家级示范企业,除了仍是煤矿等高风险行业占主导位置外,我们还可以看到:巴斯夫、上海通用汽车,天津宝洁、青岛啤酒等国际性品牌公司的影子。

第三批示范企业于2013年5月发布,通知中再三强调优中择优的原则,73家企业中,汽车行业企业6家之多,电力公司、铁路也纷纷加入,开始形成了行业群。行业的标杆作用正开始发挥作用。少量外资企业,如百事、丰田也已入围省级安全文化示范企业。

安全文化示范企业不再只是政府树立的标杆,更是企业的荣誉。

评价标准的变化,看安全文化示范企业的升级

怎样的安全文化是好的?这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

值得我们关注的是:在安全领域内真正标杆的企业,如BP、杜邦、强生、通用电气、普莱斯特等真正高风险、国际跨国机构并未真正现身,而我们耳熟能详的是杜邦的文化四阶段、BP的安全理念、GE的安全文化变革等等。这些企业的安全文化,是不够好?还是不符合国家标准?或只是他们没有参与到示范企业中来呢?

2008年发布的AQ/T9004-2008及AQ/T9005-2008标准,也经历了多次的讨论与修订。而发布后,还是有不少人表示看不懂;因而在2010年示范企业的评价标准,只采取了AQ/T9005的基本框架而内涵差别很大。这似乎也说明着这一标准的“失败”。但当我们坐下来,认真研讨的时候,我们又会有新的发现。

举例说明:“安全承诺”是一个比较容易的条款:

比较一下“安全承诺”在2010年和2012年《指导意见》的评价要求,对照一下AQ标准中的要求。

比较两者,我们可以轻易的体会到这中间“软”要求的力量与弹性。2010年的评价指标中,可验证成份很强,责任书、汇报制度、每季度自查一次,定期开会等;2012年的评价标准中,多了“理念-愿景-使命-目标”,更多出来的则是:感召力、价值观、理念、理念与认同,这类人文色彩的词汇。

如何理解“感召力”?如何评价员工“认同”?不同专家应有不同的意见吧,不同的验证方法也会带出非常不一样的效果,这时,不妨看看AQ/T9005-2008。

AQ/T9005中的关于安全承诺的评价办法:

安全承诺一条进一步变为四条:“内容”、“表达”、“传播”与“认同”。“感召力”将涉及到:印象深刻、引发共鸣!“认同”则分解为:领导示范表率、员工深刻理解并履诺和管理层的身体力行等三个不同人群的层面。—— 这是文化。

编者:经常有EHS朋友问:“领导示范该怎么做?”大家是否曾反问自己:“领导承诺了什么? ”—— 承诺了什么?去做了吗?做到了吗?这就是示范。AQ标准中很多类似要求,到底如何做到?

领导的示范要将所承诺的落实到每天每件事上,每天会议上,每天的行车上,每天的工作检查上,每天到车间巡查的路线及关注上,每次与员工的沟通上——示范怎样做?

更多 去安全文化示范企业看什么?

文化是关于人的,我们都可以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但总结起来,就很有难度了,只有站在价值观的高度、站在企业愿景与使命的高度,才能将文化的内涵总结出来,再用最简单平实的语言表达。这也是安全文化项目费用较高的原因。中国环境健康安全网曾经组织过华南区的EHS朋友去中企业参观,有些收获巨大而有些人则收获平平。这也是差距。经过一段时间项目的实践,特别是深入推行示范项目、应用AQ/T9004和AQ/T9005之后,我们将安全文化推进系统进行了模块化,如图。

越高层的EHS经理,越在关注“红色的动力源”部分,这是企业EHS发展的源头,是发动机,这源自企业执行高层的真实承诺与承诺的兑现。而高级EHS经理的核心工作是两个团队的有效运作:高层与专业团队,这是企业EHS经理们的工作重点和手脚!

倾向于技术管理与风险控制的朋友,请关注紫色的风险控制系统,将每一风险的PDCA掌握好,企业的安全绩效即会有的改善。PDCA不断有效上升,将越来越多的风险消除在源头。安全文化的六个阶段就是风险不断降低的过程,风险越低安全文化的成熟度就越高。

从事文化宣传与推进的朋友,则请关注黄色的文化推进系统,业绩系统与高层管理相衔接、教育培训从高层走向基层、员工行为管理让风险作业员工为自己为班组负起责任、活动与安全事务则将绝大多数员工拉入安全文化。这是一个不断渐近的过程。因此,我们也可以说:安全文化的六阶段是不同层级员工不断参与安全管理的过程,员工参与度越高,安全文化的成熟度也就越高。

更多 结束语

结束语:“对环保、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风险的保障是企业发展的桶底”。在越来越多人关注地球环境、员工权益的今天,一个被舆论关注的污染事件、一起看似偶然的生产事故、一个不起眼员工的职业病案例,都可能毁掉企业几十年的努力。

我们相信企业的EHS风险逐步降低的过程,必然伴随着人员投入度的上升。安全文化是一种长效机制,它用渗透的方式让员工认同安全理念与要求。

企业高层及专业人员的主动带领、全体员工从被动监管变为主动要求、甚至相互协作都将带来EHS绩效大幅提升、帮助企业完成EHS发展阶段的跨越。

有效控制风险、提升全员参与度是企业EHS人和EHS管理的两大核心任务,两者相辅相成,交替发展。

抓住这两条线,EHS工作就抓住了重点,就会避免流于形式、避免为了文化而文化、为了示范而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