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版《安全生产法》的系列讲座中,曹琦教授讲到危险时说:“危险是能量,人类依靠能量而生存,我们无法消灭能量,因而也无法消灭危险。”

当时我忽然想起我家的路由器,好像总是开着的,出差在外已经2天超过48小时了,应该不会有什么事吧?是的,自从人类发明了电,我们开始了一种完全不同的生活:晚上有了光明、加热食物方便许多、生产设备可以高速运转、空调可以致冷,许许多多。

同时,我们又多了许多的担心:家里的电器都安全吗?如果全家出游一个月,能确定家里的电器不会着火吗?相信大家都有过类似的经验:离开家后,怎么也想不起来家里的空调或者热水壶是否关掉了,然后,这个担心越来越大,直到我们不得不回一趟家,确认关掉了,心才放下来。是的!危险能量时刻存在着,从来不下班,也永远不会休假。

本期聚焦:电气(器)火灾,危险永不下班。

在新版《安全生产法》的系列讲座中,曹琦教授讲到危险时说:“危险是能量,人类依靠能量而生存,我们无法消灭能量,因而也无法消灭危险。

当时我忽然想起我家的路由器,好像总是开着的,出差在外已经2天超过48小时了,应该不会有什么事吧?是的,自从人类发明了电,我们开始了一种完全不同的生活:晚上有了光明、加热食物方便许多、生产设备可以高速运转、空调可以致冷,许许多多。

同时,我们又多了许多的担心:家里的电器都安全吗?如果全家出游一个月,能确定家里的电器不会着火吗?相信大家都有过类似的经验:离开家后,怎么也想不起来家里的空调或者热水壶是否关掉了,然后,这个担心越来越大,直到我们不得不回一趟家,确认关掉了,心才放下来。是的!危险能量时刻存在着,从来不下班,也永远不会休假。

2014年1月14日下午,位于浙江省温岭市城北街道杨家渭村的台州大东鞋业有限公司厂房着火,造成16人死亡,5人受伤,过火面积1080平方米,直接经济损失1200多万。事故发生后,浙江省组织成立了事故调查小组,用43天完成了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事故第一直接原因是电器线路故障引起火灾,火灾发生时有80多人在现场,16人未逃出死亡,其他人均逃出;间接原因是企业业主安全意识淡漠,制度形同虚设,管理混乱,安全教育培训非常不到位;当地消防部门、监管部门也有一定责任。

违规经营也好、宣传培训不到位也好、员工安全意识淡漠也好、出口设计不规范也好、应急无预案无演练也好,这些问题都在“供电线路接头过热及电线短路”后,引发各类新的危险,将更多的问题暴露出来。由此,也引发我们对本质安全问题的思考:接头过热是怎样引发的?如何防止接头过热?电线短路如何预防?怎样让长期使用的电线不会短路?

9月10日下午1时30分左右,济南市历下区明湖小区东四区11号楼内一单元员工宿舍着火,其中一间宿舍过火严重。所幸事发时员工都不在宿舍。

有居民表示,“我们小区有两个变电站,线路比较混乱,小区上午停电了,可能有的员工没有拔掉烧水的电器,中午突然来电导致了这场火灾。”至于火灾的具体原因,则还有待于消防部门的进一步调查。

家住芗城区华元小区的李小姐是个“电子设备控”,平板电脑和手机总是随身携带。为了让电子设备能够保持工作,李小姐在网上购买了三台充电宝,可在短短的一个月时间内,却有两台充电宝在充电的过程中发生了自燃,幸好自燃发生的时候李小姐都在家,及时用水将火苗扑灭。不过,还是把李小姐家的两张桌子都烧黑了一大片。

自燃的时候我都在房间里写文件,充电宝放在客厅充电,闻到焦味赶紧出来查看,桌子都烧黑了,赶紧用水扑灭,如果当时家里没人没准就是一场火灾了,我现在都不敢再用充电宝了。”李小姐告诉记者。

八月中旬,国家质检总局曾经采样32批次、224件充电宝摸底监测,结果显示全部存在质量安全风险,主要表现为重物冲击可短路自燃,充电宝外壳不阻燃,电源容量虚标,输出电压过低或过高等,提醒消费者在购买充电宝时尽量选择大厂商,质量方面比较有保证。

现在电器设备的种类越来越多,许多电器都必须24小时运行,那么这些设备的长期运行又会发生什么呢?可靠性如何?而使用者的不当使用,或超负荷使用,又会引发什么呢?而我们又该如何让自己意识到电器危险的存在?如何预防这些电器的不当使用或防止长期使用后引发的问题呢?

从上面的四个案例中,我们可以知道:电器火灾的危险不仅无时不在,而且相当多电器火灾隐患是由于企业在前期设计中就存在隐患,加上人们对电器安全的要求不熟悉,使得电器火灾的风险进一步增大。

新版的《安全生产法》已于12月1日开始实施,整个安全管理的重心从事故的管理转移至隐患的管理。在整个法律中涉及隐患的条款多达17条,涉及的重要条款包括:

对于“隐患”的管理是新版安全生产法的重点,而“存在严重消防隐患”是现在各类事故分析中最常见的隐患之一。

近年来,由电器安全隐患进而引发的重大火灾事故不断发生,一面是由于这类隐患存在面广,可以说100%的企业工厂楼宇都会涉及;另一方面,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不少企业的厂房的电力设备、动力系统呈现出老化现象,开始暴露出原始设计及用材上的问题。更重要的是,电器火灾隐患与员工使用是否规范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这会导致以后是否有风险的产生。

总结《安全生产法》隐患治理的要求,安全管理的重心必将纵深向转移,即:
 管理重心的下移:由事故的“被动处理”与隐患“主动排查”转移
 管理重心的前移:从“被动”事故预防到“主动”决策评估
 管理重心的深移:从让员工“被动”参与到“主动”关怀员工
 管理重心细化:从“被动”应对监管及审核到“主动”细化现场管理

人、机与环境中的不匹配均可以称之为隐患。新版的《安全生产法》用重大隐患来界定法律责任、风险、监管及处罚,并将出台更详细的重大隐患的评定方法,而电器安全问题却常常发生在细节上。这些细节有时是原本在配套中就存在的,只是消除这些细节隐患就会增加许多工作和成本;有时是我们没有想到,或者习惯了的;有些则是我们想到了,却不以为然的。然而,由于电器危险从不下班,从不放松。我们自己的放松就等于纵容了隐患的存在、纵容了危险的发生。

亲爱的EHS朋友,你能否画一个鱼骨图呢?分析一下电器火灾的各类隐患,从人、机、物、法、环几个角度看看,我们该如何营造一个良好且安全的电器环境。请将你们的鱼骨图发送至service@ehs.cn,我们将会从中挑出几名参加者赠送礼物哦~~~

在EHS.CN网上的法律频道搜索“电气安全”可以查到84条相关法律与规章,我们仅摘出了其中较为重要和常用的一些法规规范,如下表。同时,我们必须注意到,大量的法规标准是在2010年后颁布的,基本一些标准规范是在2013年和2014年制定实施的。迅速学习并掌握这些新的要求对我们EHS人来说是一个实际的考验。

● 1) 电气安全工作规程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工业部 (1987-01-02)
● 2) 电气安全管理规程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工业部 (1986-10-07)
● 3) 机械电气安全 机械电气设备 第1部分:通用技术条件(GB 5226.1-2008)
● 4) 机械电气安全 机械电气设备 第6部分:建设机械技术条件(GB 5226.6-2014)
● 5) 电气安全标志(GB/T 29481-2013)
● 6) 机械电气安全 指示、标志和操作 第1部分:关于视觉、听觉和触觉信号的要求(GB 18209.1-2010)
● 7) 激光设备和设施的电气安全(GB/T 10320-2011)
● 8) 机械电气安全 指示、标志和操作 第3部分:操动器的位置和操作的要求(GB 18209.3-2010)
● 9) 机械电气安全 指示、标志和操作 第2部分:标志要求(GB 18209.2-2010)
● 10) 化工电气安全工作规程(HG/T 30018-2013)
● 11) 危险场所电气安全防爆规范(AQ 3009-2007)
● 12) 电气设备的安全风险评估和风险降低 第3部分:危险、危险处境和危险事件的示例(GB/T 22696.3-2008)
● 13) 电气设备的安全 风险评估和风险降低 第2部分:风险分析和风险评价(GB/T 22696.2-2008)
● 14) 电气设备的安全 风险评估和风险降低 第1部分:总则(GB/T 22696.1-2008)
● 15) 建筑物电气装置 第4部分:安全防护 第44章:过电压保护 第444节:建筑物电气装置的电磁干扰(EMI)防护(GB/T 16895.16-2002)
● 16) 接近电气设备的安全导则(GB/T 29480-2013)
● 17) 电气设备安全设计导则(GB/T 25295-2010)
● 18) 可燃性粉尘环境用电气设备 第4部分:本质安全型(GB 12476.4-2010)
● 19) 电气火灾监控系统 第1部分:电气火灾监控设备(GB 14287.1-2014)
● 20) 电气火灾监控系统 第2部分:剩余电流式电气火灾监控探测器(GB 14287.2-2014)
● 21) 电气火灾监控系统 第3部分:测温式电气火灾监控探测器(GB 14287.3-2014)
● 22) 电气火灾监控系统 第4部分:故障电弧探测器(GB 14287.4-2014)

据统计,2013年全国共发生电气火灾11.3万起,造成703人死亡、515人受伤,直接财产损失达18.5亿元。从我国近些年各类火灾统计的数据分析,电气故障导致的火灾占据了总火灾发生比例的30%左右,是各类引发火灾的最直接、最主要原因。这个比例,要远远高出欧洲、美洲等发达国家因电气故障造成的火灾事故所占火灾成因的百分比。

这样的数据出现并不是巧合的,数据的下面也隐藏着其发生的必然原因,通过大量的研究调查,得出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电器的用电最大值远超过了配电线路设计负荷能力

这种情况集中出现在老城区、老厂房等地区,不仅是人们生活居住的用电量增加很快,不少二十年左右的厂房所使用的设计用负荷与现在的情况完全不同,而用电数量的持续增加,过重的用电负荷必然会引起用电线路的过热工作,加速了其老化的速度,加速了火灾的产生。

在企业里,这种情况可以推展到工业性厂房、仓库、办公室等区域,也常常见到一些企业的某些车间在扩产过程中不断增加设备或仪器,甚至在临时用电的过程中也缺乏管理,装大功率设备临时用电设备,在未批准使用后,变成固定设备;或者一拖再拖拉入各类小型电器,被俗称为“拖上拖”的现象在企业的办公室和宿舍楼里更是层出不穷。

(2)用电设备和电线电缆的使用不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在企业中,电气设备与电线电缆的设计、产品与敷设是在厂房建设早期确定的,当时在电线、电缆及各类配电设备和零件的质量要求已与现在的要求明显不同;更可悲的是,一些乡村镇的工业区的租赁厂房在开发过程中,对此类电气设备和线缆的安全问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低成本和高速成为当时的一种追求,因此也为几十年后的企业使用埋下了隐患

对于生产性企业来讲,更大量的问题是:在设备引进过程中,相当一部分企业对安全规则的消化过程往往没有给予重视,往往是设备已在使用而安全操作规程还没有制定。

另一方面,企业的员工在自行购买电器设备中,会认为宿舍是临时的,员工为了省钱也会选用便宜的电线插座或拖板;大量仍在使用淘汰技术的家电小型电器设备进入宿舍区、甚至车间,进一步影响了企业的电气安全。

(3)施工质量不能得到保证

电气设备、线路的敷设均需专业的人员进行,而且施工过程的要求非常具体、要求严格。而符合从业资格的具有专业技术能力和资格的专业人员严重匮乏,这就给大量不具备专业技术能力和从业资格的人员留下了空子,他们成了施工主体,因水平不能达到相关要求,也直接影响了施工质量,为火灾发生埋下了隐患。

(4)电气检测制度及维护制定的不完善

暗地敷设的配电线路是属于隐蔽工程范畴,如果发生了不符合施工规范要求的一些关于施工质量问题,一旦完工后就很难被发现。

目前在我国,只有占据很小比例的城市在建筑物投入使用之前提出了电气检测的要求,而且也只局限针对公共建筑的范围,绝大部分城市并没有这方面的要求。工业性厂房的线路敷设更需要专业的方法与手段进行电气检测。

更重要的是:在最初的检测合格完成后,企业还必须经常进行电气设备的隐患检查,确认后续所使用的电线、开关、插座和各类建筑装饰材料和施工等都有明确的约束规定,这才能更好地避免日后火灾的发生。

一方面,企业的电气设备的专业性强,技术要求较高;另一方面,家用电器非常普及,似乎所有的人不用学习也会使用。因此,在企业的实际经验中,不少人将在生活中使用家用电器的习惯带到生产中。在家可以做的事,在企业、在工厂有什么不可以?

生活中我们的随意,在不经意间带入了工厂,也带来了因随意行动而产生的许多不确定风险。因为员工并不以为这些行为是个问题或会带来潜在风险,因而也不会主动向企业的相关人沟通和告知。靠EHS人检查和各车间的检查,总是很难将所有问题查出来,从而进一步将问题累积。

因此,如何让员工行为规范?如何让员工更能够留意到自己的行为?留意到这些不经意的,或是看似好心的行为却给企业带来的风险?

—— 细节!EHS的管理,必须细节,细节到:多少个插头?多少个拖板?多少台设备?

我们在这里提供几份检查表,让大家找出自己工作中的细节,看看我们哪些细节是还没有做到位,还有哪些事可以让员工更多地了解。一个较为简单的检查表示例:

在安全标准化中,对电气安全也有专门的要求,从中可以找到许多细节管理的要求。许多EHS朋友也许认为安全标准化是很基本的要求,会对标准的内容不以为然。然而,我要说的是:基本的内容,如果你不能做到满分就意味着还不彻底。基本的内容还没做到满分,那么更“高大上”的内容学会了又如何落地呢?

如,下面两个表是北京的安全标准化的评定表的总目录和照明电器的安全标准化要求。说明工业电气部分包括10个方面总计为180分;每个方面又有5-10个要点,每个要点还有2-4个检查点。而我们许多搞安全的朋友除了在应对检查时认真使用过这些检查表,其余时间则把它放到了一边。

这是宝贵的资料,我们可以利用它,成为教育员工或日常安全检查的工具。

高速的工业化、自动化生产,对人的依赖减少了,但对人的素质要求更高了。大量的电气设备、电器用品都是长期处于工作的状态。我们也正是利用了不怕累、不中断,甚至每周7天每天24小时都可以不休息的工作特点,进一步增强了这些电气设备的生产效能。

那么我们同时必须问自己一个问题:我们不能做到24小时上班,那么我们在下班以后,这些电气(器)设备的风险下班了吗?我们做了什么让自己确信,它们也是可靠的、也是安全的,甚至即使是发生了一些问题,它们都有自己的应急办法,比如断路、跳闸等。

上面的问题紧跟着一个问题是:这些措施是否由于人力的原因又被破坏了呢?是否有人为了让电闸不跳,而采取了旁路措施?是否有人为了自己方便或因为忘记而将自己的手机充电器或其他的什么的带入车间而变成了一个24小时开机的电器设备呢?一切在于细节,风险总在24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