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港8.12特大爆炸事故让人们警醒!95个消防官兵的生命在应急的瞬间消失了。我们一定是做错了什么,我们一定是忽略了什么!

眼泪没有用、蜡烛也没有用,我们甚至无力去指责与要求,因为:当我们大家逃生而去时,他们逆行而上,如此的英勇!甚至当指挥官说“我们不上谁上?!”时,如此的绝然,无奈中的英勇!我们充满心疼,无言。

这必须改变!!我们要的结果是:让这种事永远不再发生!

让我们静下认真想一想:在那个应急的瞬间,是什么支持我们能够立即做对,不仅保全自己还能保全团队和更多的人?

是什么能够让我们在急要关头一次完成,一次做对!

本期聚焦:应急十分钟、平时十年功!

天津港危化品仓库特大爆炸事故,造成162人遇难,仍有15人失联;直接经济损失或高达700亿人民币,隐性影响难以估计;保险赔付100亿,或创保险界新高!“天津品牌”受损很大,间接损失不可估量。

在这些不断攀升的“新高”,不可估量的损失背后又是什么呢?几乎所有EHS朋友都很了解事故冰山理论,都会很清楚地知道:一起重大事故背后意味着29起一般事故,意味着300次的险肇事件,意味着无数的隐患、不安全状态及不安全行为的发生!!!!

真的是这样的!如果我们留意一下近期的安全事故事件的报道,我们就会发现,近期的危险化学品事故非常多,而且并不都是小事故。4月份PX项目的爆炸,7月份日照的爆炸,甚至台湾的爆炸。仓储、装置、运输是危险化学品的三大事故多发区。

这是对我们的警告,而我们忽略了这些警告所带给我们的信息,我们没有将这些事故积累起来,去看危险化学品管理中的漏洞与风险。

每一次事故,人们都会问:事故之前,我们在做什么?危化品这一高度危险的领域,真的安全吗?

事故还是一而再、再而三地发生着。难道教训不够深、伤痛不够惨?不是!伤痛已经够深了,但我们却没有吸取教训,我们渴望着通过一次检查、一次事故的追究,一次严力打击就让隐患消除!就让事故不再发生!但这是永远是美好的愿意,而不可能实现!因为:

要消灭大事故、你就要消灭小事故!

要消灭小事故、你就要消灭险肇事故!

要消灭险肇事故、你就要消灭不安全行为和不安全状态!

要消灭不安全行为和不安全状态、你就要消灭人们的随意性!

要消灭人们的随意性,你就要让所有的事有规则,而且确保规则正确,并且被人们接受和执行!

要让所有事有规则正确且被人们认可和执行………

这需要什么?需要领导者决策有力、需要专业人员得力深入,需要要全体人员训练有素!——这是事故预防的逻辑。但绝对的安全我们无法100%做到,那么在相对安全的情况下,我们又当如何让事故的损失降到最低?

这同样需要我们在应急处理中,训练有素!

是人都会犯错!天气也会无常变化!

所以,无论我们的事故预防做得怎样好,万一、万一有新的情况发生,引发突发事故,我们必须立即行动,展开应急工作。

预防是防止事故发生!应急是预防后果发生!

然而,在很多企业里,几年甚至十几年没有发生过重大事故,大家认为“太安全”了,不再需要应急系统。应急系统本身每年也花费着不少的成本;员工也认为,企业将能做的工作都做了,处于很高的安全水平,于是应急预案、应急装备、应急演练都成了一种形式,不再具有严肃性、更加不会严格执行。

更多的企业,在危险化学品的存储、使用、废弃等存在问题不说,还将应急设施当做摆设,对应急设施配置不当,失效等问题视而不见。

例如,一个危化品仓库,发现仓库盛装危化品的塑料桶旁,停放着一辆叉车,叉车还不是防爆的;在仓库外墙上的一个消火栓箱和消火栓,把阀门转到最大,水喷出来只一下子,然后直接就往下流了……

是啊,我们有很多理由,叉车的风险在吗?水压不够,企业似乎也没有办法?——危险是谁的?风险谁来担?企业自己不在乎,谁还在乎,谁又会主动将风险自己承担?

不能将隐患风险排除,不能将应急装备完善,事故就真的距离我们不远了…而这要靠我们平时的细致的管理、认真地对待。

在处理突发事件中有这样一种说法,三分靠处理、七分靠预防。那么三分的处理即是突发事件发生时的救援;七分的预防即是突发事件发生之前的练兵。

高效的应急能力来源于平时常态化的应急演练,不管是对于高危的化工企业,抑或只是各类普通的机构或组织(如学校),通过应急演练将应对紧急事件变成常态化,让每个人,特别是管理人员形成随时能战的能力,以此来提升应急演练的效能。

在“5.12汶川大地震”中,被世人誉为“桑枣奇迹“的安县桑枣中学吸引了广泛关注。究其原因,该学校自2005年起,每学期组织一次全校性的紧急疏散演习,事先告知学生,本周有演习,但娃娃们具体不知道是哪一天。

演练开始时,每个班的疏散路线都是固定的,学校早已规划好。两个班疏散时合用一个楼梯,每班必须排成单行。每个班级疏散到操场上的位置也是固定的,每次各班级都站在自己的地方,不会错。教室里面一般是9列8行,前4行从前门撤离,后4行从后门撤离,每列走哪条通道,娃娃们早已被事先教育好。孩子们事先还被告知的,在2楼、3楼教室里的学生要跑得快些,以免堵塞逃生通道;在4楼、5楼的学生要跑得慢些,否则会在楼道中造成人流积压。学校紧急疏散时,记时,但不比速度,只讲评各班级存在的问题。

桑枣中学的校舍并非“铜墙铁壁”,正是由于有了之前的练兵,有了台下十年功的累积;才能够在地震来临时的临危不惧、从容撤离,才可以把台上的十分钟发挥到极致,做到2200人无一伤亡,被誉为奇迹。

奇迹从来不是奇迹!奇迹都是人们平时的不断积累,奇迹都是为有准备者提供的机会,奇迹都是十年努力下临危不惧、临门一脚的胆识!

演练能帮助一般的老百姓、企业的员工迅速离开危险现场,最大程度地保全自己的性命;同时也为管理者和应急救援者提供借鉴,让他们能够一手掌握事故真正发生时的真实情况,发现管理中、救援中存在问题。

这正是我们应急管理者所缺少的,紧急情况很少发生,没有多少人愿意经历;而当紧急情况发生时,我们真的会按预案的要求行动吗?当真正危险发生时,我们能想到预案吗?——一般的老百姓可以想不起来,一般的员工也可以想不起来,但作为应急救援者,他们必须想得起来,他们甚至不允许犯错!这就必须要不断的训练,不断的锻炼自己的心性、不断地锤炼自己的反应、不断地提升自己的技能、不断地把自己变成一个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够做出正确反应的人!

美国消防协会(NFPA)NFPA1991标准将防护装备分别A、B、C、D四级。A是最高的响应级别。天津的爆炸事故中,存在大量不明化学品,甚至剧毒和强氧化爆炸品,必须采用最高级别。

在2015年8月,国家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惠州基地举办了一次美国伊利诺伊大学消防学院的培训,笔者有幸在美国教官的指导下试穿了A级密闭型化学防护服,一共24个步骤,一个步骤都不可以少,而且一个步骤都必须做到完成。同时为了保证穿着过程的方便到位,每一个入场的消防员都会有另一个“天使帮助穿衣”。

让我们举例看看里面的具体要求:

步骤3)设定入场要素并登记入场记录本上的结果

(说明:每个消防队都有自己的标准,不允许不符合条件的成员入场,并且要记录入场者的生命特征要求,否则该成员不得穿戴化学防护服。)

该步骤可以将身体条件不符合救援条件的消防队员止步在现场之外,以防止其在进到现场之后,出现身体不适,危及自身健康。——身体条件不合格,只会变成应急救护部门中的拖累,绝不是“英雄”。这是观念差别带来的标准的差别!!!)

步骤5)所有入场团队成员审查并执行应急手势信号。

(说明:所有入场人员,将统一考试现场手势信号,确保在无法进行声音、甚至电信号沟通时,肢体语言沟通的准确与有效。)

步骤12)戴上手套:①丁腈(蓝色)检查手套;②Silver Shield/Ansell手套;③丁腈(蓝色)检查手套;④绿色丁腈手套。

(说明:手套的规格和用处不同,不在此细说。还必须保证现场作业时手套不会阻碍手的灵活性,以便于操作各类设施和应对各种情况。因此必须一一检查,确保每一层的正确和配合有效。)

步骤15)把绑带缠在手套上及袖口处。

(说明:必须保证密封良好,不能让有害的物质进入防护服,无论是粉状、液体的,还是气体的!绑带的另一作用是:为脱掉防护服提供方便,又不会带来辅助者的麻烦。)

步骤17)在成员入场记录本上登记穿着防护服的时间。

步骤24)在成员入场记录本上记录通气时间。

(说明:非常重要,一瓶空气能够供人使用20-30分钟。我们的指挥官和领队必须清楚地知道每一个消防人员他们的氧气供给状况,确保及时补给、人员更换或撤离。)

紧急情况下,每一分钟都那么珍贵!应急救援不是应该争分多秒吗?时间那么重要,光这24步,会不会搞出2小时?有必要将“穿防化服”这个小步骤搞的这么复杂吗?

是滴!但生命更重要!穿着错误、穿着有疏漏,都会对应急人员本身造成很大的伤害!更重要的是:也许第一次这样穿就有可能需要20分钟,但在经过消防队员平时100次、1000次以上的反复的“训练”之后,3-5分钟即可完成。你看不到一个多余的动作,看不到任何不必要的停顿。这就是训练有素!

若没有平时辛勤的“练”,就不会有救援时专业、精彩的“演”。

不少企业都开展了应急演练,而且“圆满成功”,收获很大。但一旦突发事件发生,却是漏洞百出、伤亡惨重,应急效果并不理想,甚至完全看不到应急演练的效果——原因何在?我们都忽略了一点,应急演练不是目的,不是手段,只是为了检验平时练的效果。

天津8.12爆炸涉事企业瑞海国际2014年3月和6月均举行了消防演练。但他们是否练到了爆炸事故?练到了剧毒品的泄漏?练到了-消防队员如何进入,如何救?

应急演练不能光“演”不“练”;应急演练,应该是以“演”带“练”,重点在“练”。应急演练知识性和操作性都很强,是一项“技术活”,因此,在演练后要认真的总结,争取演练一次、进一步,以避免演练流于形式。

这里最核心的参与演练的人之一是:应急救援队的队长,指挥官。他们是否做到了真正的训练,在最紧急情况下,运用正确判断、充分发挥有限的应急力量、有效控制事态发展,并保全应急救援人员?——指挥官所肩负的责任可谓重要!)

(1)美国

在美国,一个第三级(州一级)应急管理队中应急指挥员(Incident Commander)需经过专门指挥员课程培训,要求至少3年时间参加培训,并经过若干次现场实际应急模拟演练的考核。要成为一个合格的应急指挥员可能需要3-10年的培训和若干实际应急经验。

由于现场指挥官的责任重大,因此,必须要求他接受过应急管理的专业培训、充分了解突发事件指挥体系(ICS)的运作、熟悉当地的应急预案、参与过当地的应急演练、认识到自己的工作是管理与协调而不是上场作战。

在8月初的培训中,我们与美国教官们沟通,怎样才能变成指挥官?美国教官说:“我们的指挥官都是消防员出身的,他们必须在一线当过消防员。而且,他们还必须学习和掌握很多知识,要经过许多次考试,获取很多种资格;另外,还有很多次的考核、面谈与上级官员的评定;不仅要看你的经验,同时还得看你是否与团队相处的来。”这是消防一线指挥官必须经历的。

(2)中国

在2014年2月起实施的《广东省突发事件现场指挥官制度实施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第八条中规定,现场指挥官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1     身体健康;

2     良好的心理素质;

3     对国家、人民和事业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

4     较强的组织、指挥和协调能力;

5     根据事态发展趋势的预测、判断和把握快速作出相应决策

目前,除上述规定外,暂时尚未找到其他更为具体、详细的对现场指挥官的要求;但令人欣慰的是,现场指挥官的重要性已经引起越来越多的注意和重视了。大家会发现,《办法》中的这五项规定,均较为概括、定性,其执行效果如何,我们会保持关注。

应急救援的人员是练出来的,指挥官者是千锤百炼出来的!十年是否足够训练出一个干练的指挥人员呢?

考虑到人在突发事件发生时,在紧急状态下的不确定性;以及现场应急指挥错综复杂、千头万绪。那么,我们是否有更好的办法或措施来保证应急救援的顺利实施及其效果?

在美国应急管理体系INMS中,ICS(Incident Command System)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ICS是一个实施应急指挥的工具,具有标准化、弹性化的结构,即不论事件大小、事件类型,还是事前计划、事发应对都可以普遍适用。

在ICS中,规定了应急的角色、组织结构、职责、程序、术语和实际操作的表格等,使应急指挥过程明确、有序、高效。

这里所讲的标准化是指:统一术语、整合通信、统一指挥框架、统一资源调配——这套标准化的方式、方法,让所有救援人员知道现场的情况、了解自己的状态,也了解同伴的情况,沟通无障碍、协调一致。

4·6漳州PX项目爆炸事故,共出动消防车辆322台,消防官兵1417名,现场有公安干警350名、边防官兵105名现场执勤,防化部队、海防官兵、民兵预备役共300多名现场待命。

而当我们消防系统内部进行反思时,大家会谈到一个基本的问题:现场的统一调度与安排该怎样做?最早进入的已占据了最好的位置,后面来的怎样才能使上力?最专业的消防车该怎样用到刀刃上?当大家拥挤在一起的时候,消防的力量又怎样最充分地发挥?

是滴!防化的、海防的、民防的、当地消防的、石油系统的、国家队的、地方队的、专业队的、业余的……这么多力量集中起来时,没有统一、通用的语言、没有整合一致的通讯、和应急资源调度,是会1+1>2,还是1+1<2?

应急术语的统一也好,通讯的整合也罢,此等工作都不能等到事故发生,需要赶赴现场救援的时候,才想起来。临时的统一是不可能的!没有不断的磨合是不可能的!

应急救援的最佳机会也只留给有准备的人。如果没有台下辛勤的工作,去整合通讯,去统一应急术语,哪里来的救援现场的协同调度、协同指挥?更何况是危险化学品的应急工作?面对《危险化学品目录》(2015版)中2828中危险化学品,易燃、易爆、有毒有害、强氧化、强还原、遇水会着火、相遇会爆炸……不一而足,怎样才能在最短时间,完成一切沟通与判断!训练!平时的训练!

EHS领域几乎无人不知的“重庆开县12.23井喷事故”(2003年12月23号,导致243人死亡)。如果,在事故发生的15分钟内点燃硫化氢气体,那么就不会造成整个村庄的劫难,18个小时之后,一切都晚了。国务院专家调查组的事故鉴定报告认为:“川东钻探公司及有关决策人员对本井是否应采取点火措施制止硫化氢气体扩散问题,未能尽快做出果断决策和明确的指令,是事故扩大的原因”。

警方也认为,身为事故现场应急决策、指挥官,对含有高浓度硫化氢的天然气喷出扩散,人员伤亡增多,导致243名人员死亡和特大财产损失,负有一定的责任。

缺乏应急预案,以及应急指挥责任不清,是导致临场者优柔寡断的制度原因。事故调查组的专家在调查中翻遍了所有的企业规范和行业标准,只看到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点火”的规定,却看不到哪一个级别的领导有权做决定的相关规定。

于是,点火的要求被依次上报至各级领导,直到施救人员意外发现井喷自动停止才开始准备点火。

唉!非要用血淋淋的数字说话。

我们知道现场应急者,特别是指挥者的压力!我们能够体会在那些危险的刹那,判断的正确与错误之前的差别。

但没有预案!——这是在2003年。

但没有应对方法!——这是在2003年

但不知该如何处理!——这是在2003年。

但不知该要立即疏散群众!——这是在2003年。

今年是2015年,十多年已经过去!我们是否已有能力上演一场,让大家都认可的应急事项呢?给人们一个交待。

十年功夫!打造一个强而有力的应急系统!我们已经在路上。今天已不同以往,我们看到了消防官兵的英勇,看到了指挥者的谨慎。

在天津事故爆炸之后约一天半,国务院也做了“因情况复杂、暂停救援”的决定,先要控制好外围的决定,这多么不易!这又是在怎样的压力下的冷静思考。

专业战胜冲动!专业战胜情绪!专业战胜情感!

专业的训练,要达到无论情况多么恶劣,都要冷静与专业!

这需要训练有素!需要长时间的、过硬的训练!

在2015.8.14日下午四点半,美国德州一家石油工业供应公司发生火灾爆炸后,在应急救援的同时,政府的紧急通知体系启动运行,通知火灾现场两英里内的居民关闭空调呆在室内。

防局局长吉米·威廉姆斯告诉CBS的附属电视台KHOU,官方决定先让火燃尽(burn down),以防止其中有危险化学品。

消防部门正在寻找火灾起源,找出是什么东西在烧,以便确定使用何种阻燃剂。现场有超过50名消防员以及一支危化品处理小组。下午六点左右,开始使用泡沫灭火,事故并未造成任何人员伤亡……

我们不讨论BURN DOWN原则该怎样应用!

我们要考虑的是:我们如何让一则短信有效?!

几次重大事故之后,城镇的安全问题已提升到日程,如果危险事故发生,如果需要疏散群众,我们该怎样做到?!

试想:

1)谁可以做出这样的决定?他的决策依据是什么?谁来提供决策的依据?他的信息来源又是如何?

2)谁来掌握“群众”的信息入口?区域内的居民如何沟通,并且让他们相信,让他们听话?!甚至不会被当作垃圾短信拒收?

3)居民会慌乱吗?他们收到这短信会有什么反应?组织者是否预计并且知道该如何处理混乱之中的行为?

4)这里面还会涉及:通信系统的运营商,他们该如何决定,并配合好短信的发送?

“不就是群发一条短信吗?有什么了不起。”

是的!就是群发一条短信。只是,我们可以问:准备好了吗——在紧急事件发生的最短时间内,完成 一系列的分析、判断、决策、协调、发送、应对新增事件?

这一条看似普通的短信,为什么德州政府能够发出,并且有效呢?因为他们做了“台下十年功”般的工作,而威信的建立、通道的畅通、决策者的果断、数据信息的准确、都是决策正确的基础、和决策被执行的前提…

天津港“8·12”瑞海公司危险品仓库特别重大火灾爆炸事故发生后,距离事发点5.1公里的PPG涂料天津工厂,曾经一度停产,但是在事故发生之后,他们仅用了8个小时便实现了复工生产……

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PPG涂料天津工厂之所以能够如此,与其平时对安全工作的高度重视及应急演练的“练”不无关系。

PPG工业公司始建于1883年,总部设在美国匹兹堡市,是世界领先的交通工具用漆、工业、航天和包装用涂料制造商,美国财富500强企业,连续51年位居财富500强之列,连续多年被《财富》杂志评为全球最受称羡的化学品公司。

这样的厂家正在越来越多!事件发生了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失去了章法,迎来了混乱。

让一切有条不紊地进行!哪怕是在紧急情况时!

应急是常态化管理!

“企业在安全管理中要做两件事:一是消除隐患!还有一个是随时准备应急!”这听起来有点不近人情,怎么能天天应急呢!—— 我们这里讲的应急不是呆在那里,随时等待紧急情况的发生!

而是,我们要做着我们日常的工作,一旦有紧急情况发生,我们能够立即进入“应急状态”!不需要热身,不需要“演练通知”!

天津爆炸事故,从第一时间接警,到第一次爆炸,再到第二次爆炸,中间不过1小时!1小时发生的事情太多!没有时间让人思考,没有时间可以拖延!但尽管没有时间,也绝不代表可以“盲目行动”。!

1小时内,我们可以做什么,就可能挽救这95个生命?

而为了这1小时的高效运作,我们又要在平时做到什么,才能让这1小时充分被利用,让生命在夹缝中存在?

危化品应急可能带来的各种挑战,没有平时的功夫,没有从应急救援体系、应急演练、指挥官培养、消防队员个人防护等多方面着手,又如何做到1小时?

让一切有条不紊地进行!哪怕是在紧急情况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