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着“生命线”之称的地下管线,犹如人体内的血管,无疑扮演着重要角色,发挥着重要作用!星罗密布的加油站、加气站储罐,宛如人体的“心脏”,源源不断地为我们提供生命的动力。这些管线的终端连接着企业、连接着家庭,可以说连接着每一个人。

然而,近来储罐泄露、燃气管道爆炸事故频发,我们似乎一下子陷入了某种无名的困境,周围充斥着危险、充斥着不确定性! 埋怨没有用,指责是徒劳,把一切归结为历史遗留问题亦不明智!我们的管理一定是忽略了什么!遗漏了什么!

管子、罐子,我们该怎样看、该怎样管?

本期聚焦:面对高发的燃气管线与储罐事故,如何管?

2015.10.10日上午,安徽芜湖市镜湖区杨家巷一小餐馆液化气罐发生爆炸,致17人遇难,包括14名学生!初步查明:液化气瓶减压阀与瓶口阀连接处发生泄漏着火,店主处置不当导致爆燃,随后气瓶发生爆炸,店内人员一氧化碳中毒死亡。

当天晚上,舒城一卤菜店老板在电视上看到这个消息后十分紧张,走进操作间用打火机试试家中几个煤气罐是否漏气,这一荒唐举动引燃了气罐将卤菜店炸毁,所幸未造成人员伤亡。

几个小小的液化气罐,吞掉了17条稚嫩的生命,!不禁令人唏嘘,在感慨生命如此脆弱之同时,会发现我们对“小餐馆”这个概念并不陌生,顿时感到惊出一身冷汗!

让我们冷静一点,想想:

店主处置不当!亲爱的EHS朋友,你可知道什么是“当”?如果你不知道的话,你的食堂的厨师们,可知道什么是“当”?他们会处理吗?更加不明白的是,你知道哪家小餐馆的老板知道“当”的处理方法,让你能够从容选择?

液化气罐泄漏亦不容忽视!且不问泄漏的具体原因是什么?液化气罐本身是否“超龄”,是否有定期“体检”?液化气罐的所有者(液化气站?)是否履行了其职责?

检测:卤菜店老板用打火机试试是否漏气,确属荒诞!但,这暗藏在荒诞行为背后的原因又是什么,或许是紧张,或许的确是不知道。大家不禁要问,如何检测燃气管道、储罐是否有泄漏?

亲爱的EHS朋友,至少你要确保自己用的罐子是合格的,否则一句“产品本身存在缺陷”就能让我们失去了专业的权威!

《液化石油气钢瓶定期检验与评定》(GB 8334-2011)中规定2007年以后生产的液化气罐的使用年限为8年,4年“体检”一次!8年以上的罐子应当报废处理!要确保企业所用的供应商是符合要求的!确保企业所选用的产品是符合标准的!确保咱们自己用的罐子至少是合格的,是放心的!

2015年6月3日21时45分,加纳消防局接到火警,加纳首都阿克拉一个加油站起火爆炸。2015年6月4日4时,火灾被基本扑灭,加油站已被烧毁,加油站内停放着多辆只剩下骨架的汽车,附近多间平房也被大火夷为平地。截至2015年6月4日,火灾造成的死亡人数已经超过200人。

事故原因:事故因大雨造成加油站内的柴油和汽油流向附近住宅,在附近停泊货车的地点遇上一处火点,最终引燃并导致加油站爆炸。起火的加油站位于阿克拉最繁华的恩格鲁马转盘附近,处于低洼地带,周围有公共汽车站和集贸市场,人口密集。由于连降暴雨,积水很深,交通瘫痪,许多被困民众前往加油站躲雨休息。

  • 如果没有泄漏……
  • 如果没有暴雨……
  • 如果汽油没有流到车辆停泊点……
  • 如果没有那么多人挤在一起……
  • 如果没有明火(哪来的?)……
  • 如果没有……

可惜没有那么多“如果”!!!

看似极其偶然,暴雨、民众聚集躲雨,但任何事情的发生都不是偶然。事故冰山理论清楚地告诉我们:

  • 一起重大事故背后意味着29起一般事故;
  • 意味着300次险肇事件;
  • 意味着无数的隐患、不安全状态及不安全行为的发生。

我们可以想见的是,这个加油站以前一定漏过油,但没有引起关注;以前一定挤进来过这么多人,但没有人在乎;以前老天也一定下过暴雨,但没人想到这对安全的影响!也一定有人意识闻到了味道,也一定有人想到了人多,但……事故还是发生了,而且事故恰恰在意想不到的地方发生!

吓死本宝宝了!以后开车去加油,要趁人少!以后不在加油站里休息!以后闻到“味道”,赶紧跑!以后天气不好,不加油、不上路、不出门!以后……可这现实吗?

我们不知道在加纳建加油站是否需要做安评、环评、编制应急预案,在我们国家是需要的!仅中石油拥有的加油站数量就达1.9万个(截止2013年底),还有各类加气站。假定这些加油站、加气站都按规定编制了安评、环评等相关报告!同时作为高危企业,加油站的防火防爆工作一定不少,一定有相关的应急措施与预案,一定有漏泄发生了怎么办!一定有许多许多规定,但,我们不知道,这些预案中是否有:人突然增多时怎么办?天气不对时,怎么办?人的因素和天气的因素在一起时,又需要怎么办?同时还泄漏了,怎么办?

2013年11月22日,青岛输油管道爆炸事件,死亡62人;2014年7月31日晚,高雄市前镇区多条街道陆续发生可燃气体外泄,并引发多次大爆炸,数条街道被波及。爆炸事故已致32人死亡、321人受伤。两起事故死亡人数,近乎美国2007-2013七年间管道事故总的死亡人数,对比结果令人震惊。但数据对比并不是最终目的,而是为了发现问题,意识到存在的差距,并寻求改进

作为管道建设最为发达的国家之一,美国也曾是管道事故多发国,最著名的就是:美国贝灵汉镇的油气管线大火。

由表3亦可看出,对所有管道事故,材料失效原因引起的管道事故最多,占28.7%;腐蚀与第三方破坏位列事故原因的第二、三位,分别占18.3%和17.8%。(数据来源:美国管道事故对我国油气管道安全的启示,作者:周建新等,期刊为: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4.9 刊)

数据统计也表明,每隔90秒,全世界就有1吨钢铁腐蚀成铁锈,而地下管道及储罐所处的地下环境更加复杂,腐蚀亦更加严重。逾八成事故是由外力破坏、施工违规操作等外部因素所致。在管线事故发生后,展开问责行动并将结果公布的仅有一半。(数据来源:网络)

“贝灵汉油气管道大火1999”、“新墨西哥州天然气管道爆炸”、“阿拉斯加石油管道泄漏2006”等三次油气管道泄漏爆炸事故引发了许多改变,管道的完整性管理(如图中的6个管理因素)开始成为管理的原则。同时美国所采取的措施与方法还包括:

对疏于管理而造成事故的责任人严惩,奥林匹克管道公司前副总裁兼经理弗兰克·霍普夫被判处有期徒刑半年;

对于事故方奥林匹克管道公司被重罚1.12亿美元,后者因需偿还超过7亿美元的刑事及民事索赔而破产;

2000年,华盛顿州通过《华盛顿管道安全法案》给予的州监管州内管道权力,10年内纠正1000多次违规行为;

将油气管道安全管理纳入“国家安全管理体系”,2002 年《管道安全改进法案》及2006年《管道检测、保护、实施及安全法案》的通过,最大限度地确保管道安全;

及时弥补监管空白,2006年阿拉斯加普拉德霍湾原油管道泄漏后,将引发泄漏的低应力危险液体管道也纳入联邦规章监管;

引用技术标准而使其成为强制性法规,跟石油管道协会标准,原油泄漏数量需低于每千桶1英里管道泄漏0.16升;

建立统一的“811”专线电话报警系统,可直接向国家应答中心报告事故情况;

建立国家管道地图系统(NPMS),政府和管道运营商可使用NPMS的数据,在事故后能迅速决策;

利用多种途径建立管道安全教育组织,1999年贝灵汉大火后,建立独立的管道安全信托基金会,促进燃料运输安全。

在美国的这个案例中,我们也读到这样的信息:涉事企业在事故发生三年之前就曾发现管道有破裂的风险(此即为重大安全隐患),但却没有采取好防范措施,进而遭到重罚。这让我们想到9月6日刚公布的《危险化学品企业重大危险源认定指导目录》,其中列举了43项可被认定为重大安全隐患的情况:

倘若企业在日常的安全检查、专项检查中发现了隐患,却没有及时上报(见《广东省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办法》)、没有采取好防范措施,却又很不幸发生了事故,相关人员及涉事企业会不会受到重判、重罚,是否操作员也会被判5年,企业是否会被罚得倾家荡产 ……

毕竟处罚不是目的、使企业破产更不是目的—— 但“安全是生产的基本和前提条件”,没了安全,企业也没有资格获得社会的认可,获得员工的认可。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说,石油管道漏油早已是业内“常态”,多是“管线腐蚀老化”造成破裂。泄漏造成生态环境严重破坏。“但是对企业来说,更换管线费时费力、成本高,行业不愿意这么做。”

让我们来看一组数据:

来自中石油的数据表明,国内的储油罐使用年限多为50年,而储油罐所用的钢材,每年腐蚀0.05-0.5毫米都算合格。如果按一年腐蚀0.5毫米计算,6毫米的罐,12年就透了。

中国工程院2001年编制的《中国腐蚀调查报告》显示,储罐漏油事故多发生在运行7年以后,而10-15年的,孔蚀次数会不断增加,平均穿孔率达14%。

90年代起,大量低成本、制作简陋的单层储油罐在加油站投入使用,再加上腐蚀等因素,目前储油罐到寿命了,已到了加油站地下储油罐隐患的集中爆发期。然而,地下储油罐更换比例甚至不超过20%(如果不包括事故有关和管线的更换)。

因利益驱使,许多加油站的储油罐使用年限都在10年以上,最长的达二三十年。安监部门曾对苏南地区29个加油站调查显示,使用15年以上的储罐60%存在油品渗漏。

20年前,也正是美国受加油站渗泄漏污染严重的时候。当时美国政府通过更换双层罐、增加检测设备,将泄漏的风险降低下来。

2010年,由环保部牵头,草拟的专门针对加油站渗泄漏的国家强制标准《加油站渗泄漏污染控制标准(征求意见稿)》,对渗泄漏污染控制及检测预警的各种措施都进行了严格要求。(编者注:然而时隔5年,这个标准却不见进一步动作。)

2014年国务院下发了《国务院关于印发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发〔2015〕17号),要求加油站地下油罐于2017年底前全部更新为双层罐或完成防渗池设置。

环保部制定的《全国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2011-2020年)》也明确提到:“从2012年起,新建、改建和扩建地下油罐应为双层油罐。”

《加油站设计与施工规范》明确规定:加油站应按国家有关环境保护标准或政府有关环境保护法规、法令的要求,采取防止油品渗漏的措施。

广东省、北京市等地也出台了配套的地方性规定,要求采用双层油罐或设置防渗罐池。

对比国外,对于各类管道及储罐的安全管理,我们尚处于起步阶段;相关管理规定也仅限于标准规范层级,远未提升到法律层面。之所以有这样的区别,是我们地下管道、储罐的数量少?还是暴露出的问题少?抑或是其他什么原因?

现状虽如此,但对于类似监管标准的难产等问题,我们或许可以做点什么来推动一下!或许就会带来一些改变!

标准也好,规范也罢,其制定过程往往是极其复杂的,牵扯利益部门、企业广泛,但其制定的出发点、落脚点终究是具体的、明确的。因此,即便会有损当下的利益,会带来阵痛,但相关方还是应该要有壮士断腕的决心,彻底解决各种潜在的、遗留的问题。漠视当下的问题,选择留给后代并不可取,毕竟当下的我们是有能力将其解决。

虽然有规定,新建、改建和扩建地下油罐应为双层油罐。然实施情况不容乐观!!!

一些地下储油罐的生产商依然只生产单层罐……

一家企业的工作人员表示,他们不知道也不管单层罐是否会造成渗漏和泄漏。只要有客户订购,他们就按照客户的要求去生产……

一家东莞的储油罐生产商,则给出了一个中等容积的单层罐2.2万元、双层罐4.8万元的报价,并“保证可以通过环评”。

是的《加油站渗泄漏污染控制标准(征求意见稿)》还没出来!《全国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2011-2020年)》更好似一个政策而非规范和标准!GB/T 30040.1~7-2013《双层罐渗漏检测系统》系列标准只是一个推荐性标准,尽管已于2014年9月1日正式发布,尽管各省安监也专门发文提出要符合标准,但现实状况却……

只想简单地问题大家:亲爱的EHS朋友们,你们会怎样看这个问题呢?如果你的工厂正打算准备上马一个罐子,你打算弄个怎么样的呢?

2015年9月6日公布的<<危险化学品企业重大危险源认定指导目录>>明确指出:

① 在用装置设施安全阀、切断阀或泄压排放系统关闭;②浮顶储罐运行中浮盘落底;③安全阀、仪表等未按规定检测检验……上述情况均属于重大隐患。

而《广东省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办法》(2015.10.21起实施),第二十二条明确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在3个工作日内向所在县级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报告重大事故隐患的现状、级别和监控保障措施,并及时报送风险评估结果、治理方案和复查验收报告。

对于专业人士(企业主要负责人、EHS管理人员等),要特别留意管道、储罐相关的安全隐患,尤其是重大隐患,必须能够识别出事故隐患、做好记录、进行整改,并及时上报。对于非专业人士,对于燃气罐、燃气管道等方面的问题,应请教于专业人士,莫让“用打火机试漏”的荒诞事再次发生!

管子:罐子兄,许久不见,发福了不少啊。

罐子:是啊是啊,最近每天都要吃不少东西,各种混搭、黑暗料理……大腹便便哈。

管子:上了年纪了,要注意身体,多做体检,什么三高,可不能有啊。

罐子:一言难尽哪!前些年,还撑得住,现在身体一年不如一年了,主人都不带我做体检,命不久矣…

管子:同是天涯沦落人啊,你瞧,我的右手指一直在“流血”,都两个月了,一直都没有人发现,“鲜血”渗透到地下水及土壤中了,小虫子都被我毒死了。罪过罪过,阿弥陀佛,阿弥陀佛……

罐子:花花草草,小虫子还好啦!上个月,我差点都被炸飞了呢!想起来,现在都觉得后怕……

管子:发生什么事情啦,老兄,这么严重

罐子:我身上的阀门一直拧不紧,也没人来维修,我体内的可燃性气体逸散出来之后,和空气形成了爆炸性气体。更可恶的是,竟然有个小伙子在我附近进行焊接,差点把我吓死了。

管子:后来呢,后来呢,怎样了

罐子:后来,被一个巡检的安全员发现,给及时制止了,多亏了这个安全员。

管子:是啊是啊,的确要给这个安全员点赞!只是我还想问:这个安全员会天天在你周围么,他不在的时候,怎么办?还有以后呢。

罐子+管子:(同时沉默了)

管道也好,储罐也罢,毕竟都是有寿命的,尽管埋在地下,但各种管道的服役时间是记载在“地上”的!

如果产权单位有责任心,应该知道管道是否超期服役,需要维修还是更换!定期安全检查中不该漏掉每一段管道的安全评估!

如果相关部门、相关企业,在制定行业标准时,不再是仅仅考虑眼下的利益,不再是仅仅考虑自身的得与失!

那么“地下”的情况如何,如果心里没数、没底,应该睡不着觉。作为地下管道、储罐的所有者,行业管理者“睡不着觉”,才能体现出“企业良心”,才能体现出“公仆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