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HS.CN前言:

与人打交道、说话,每天都会发生,有效地进行沟通更是我们EHS人必须要掌握的。与此同时,由于EHS外延极为宽泛,EHS人在工作、生活中会遇到所谓的安全“闲事”,大家又会做出怎的选择,立马处置?善意提醒?还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在处置过程中,有了解沟通对象吗?沟通有效吗?这些都关系着EHS管理是否有成效。

因此,本期聚焦:安全的闲事,管呢,管呢,还是管呢?

埃及某地一油罐车近日发生侧翻事故,起初只是侧翻在马路中间,一些民众上前围观。

这时油罐车旁的小汽车突然爆炸,顺着油罐车火蹭一下就蹿起来,围观者一片尖叫声,现场一片混乱......

2014年11月16日,镇江:一电动车与摩托车相撞引发轻微交通事故,不少路人围观。

一辆面包车冲了过来,致围观者朱某当场死亡。29日,围观者李某经医院抢救无效死亡。还造成围观者张某等7人不同程度受伤,损伤程度严重者构成重伤二级。

以侧翻的油罐车为例,围观者不知油罐可能发生泄漏,罐车周围可能形成易燃易爆的环境,遇到点火源会发生爆炸,因为不知,所以并不认为危险,所以才会围观。

或因缺乏专业知识,或因缺乏意识,围观者自身的认知盲区,再加之围观现场少了一些爱管“闲事“的人,导致最终发生了不幸事件。作为EHS人的你如果在现场,会做出怎么的选择?立马远离现场?一起围观?还是劝退围观者?

EHS.CN注:

生活中、工作中类似的“闲事”很多!看到他人闯红灯,你会不会劝阻?自己会不会闯红灯?可能有不少人会选择无视,装作没看到。如果你没去制止,闯红灯者很不幸地就发生了交通事故,你又会怎样?以后遇到类似的“闲事”,是继续装作看不到还是?

一天,安全科李主管发现班组工友小陈违章作业,好心提醒和阻止他,谁知反被小陈说成“多管闲事”,这让李主管很郁闷。

没过几天,小陈又违规作业,李主管再次劝他退回安全地段,此时一块矸石掉落在小陈刚才作业的地方。事后小陈满怀歉意地说:“要不是您多管‘闲事’,后果不堪设想。以后我再也不违规了,请您监督我。”……

那么:

1、如果你是工友小陈,会怎样?

a) 不接受?

b) 虚心接受,死不悔改?

c) 会在第几次才意识到对方不是在“多管闲事”而是在为你的安全着想?

 

2、 如果你是李主管,你又会怎样?

a) 以后遇到违章作业,继续提醒并阻止?

b) 反正也没人听,以后装作没看到

c) 或者向对方领导反映该违章行为?

 

安全的“闲事”必须要管!但管理的过程很关键,了解管理对象当时的状态,掌握沟通技巧,才可能和管理对象进行有效沟通。才能让“安全帽的帽带紧了吗?”、“高处作业的安全带都扣好了,千万小心!”这样的安全提示不只左耳进右耳出,真正起到“紧箍咒”作用!

EHS.CN注:

安全与每个人都密切相关,遇见不安全行为多管点“闲事”,也许就能避免一起事故!那么,“闲事”该怎样管?管理管得好,可以避免一起事故,被管的人也会心悦诚服,管的人更加有成就感;可是管理得不好,事故该发生还是会发生,被管的人心里也不服,以后更加会不听劝告,而管的人也被打击了积极性。

周哈里之窗,1955年由美国加州大学西部研究中心Joseph Luft和Harry Ingram两人提出的,是一个研究人际互动关系的理想模式。

自由活动领域,“当事者清旁观者也清”。

自己不知道而别人却知道的部分,所谓 “当事者迷旁观者清”。

与“盲目我”正好相反。不愿意或不能让别人知道的事实或心理。

有待开发和挖掘部分。

 

在公开区内,双方交流的咨询是可以共享的,是双方都知道的,才可能发生真正有效的沟通,才会有令双方都满意的沟通效果。但在现实中,很多沟通者对彼此都不很了解,很无奈地进入了封闭区,沟通的效果就可想而知了。

为了获得理想的沟通效果,可以通过提高个人信息曝光率、主动征求反馈意见等手段,不断扩大自己的公开区,增强信息的真实度、透明度,如右图所示:

 

依据上述分析,可以把管理者个体的沟通风格分为四种类型:

a) 自我克制型:既不暴露也不反馈;

b) 自我保护型:只反馈不暴露自己;

c) 自我暴露型:多有暴露少有反馈;

d) 自我实现型:能够平衡地运用暴露和反馈的方法,可达到最好的人际沟通效果(最佳类型)。

 

公司安委会上,张厂长阴着脸说:“王经理,你是怎么管理员工的,昨天我去到你们一车间检查安全工作,发现×××违章动火作业,看到我过去了,丝毫没有要停止的意思,还是该怎样怎样……太过分了!”

王经理:对不起,张厂。我回去一定认真管理……

张长:……

 

上述场景,大家可能并不陌生,一线员工从入职到离职,可能都没见过厂长、经理等高层,都不认识,出现上述情况也就不奇怪了。那么,请大家思考:管理层(EHS人)如何做,才能够改善管理效果?转变为自我实现型的沟通风格呢?

1)回应。用心聆听,重视他人的回馈,不固执,不过早下结论;学会感恩,是他们帮助自己拨开迷雾见青天。

2)分享。增加自我暴露的程度,展现自己,让对方了解自己更多些,诚实坦率地与对方分享信息,扩大自己的影响力。

EHS.CN注:

管理者需要增加自我暴露,让管理对象更加了解、相信管理者,扩大自己的影响力,才能够减少沟通过程中的障碍,提高管理的有效性。

2016年4月21日下午,杭州市文二路学院路口发生坍塌,在此地执勤协警礼为奇紧急拦车,没有人和车辆掉落其中。从路面出现裂缝,到设置路障,再到发生塌陷,前前后后只有短短4分钟。路口的监控摄像头,记录下了这惊心动魄的一幕。

  • 近20平米的大坑
  • 用渣土回填塌陷处

据当事人车主回忆:

眼前突然出现交警拦住了自己的私家车,车主很不耐烦地说:“为什么拦我?怎么回事?我违规了吗?”

话音刚落,交警身后的路面塌陷出一个大坑。

如果当事协警判断错误,路面只是出现了裂缝而已,并没有发生塌陷。路障、没有违规无端被拦,私家车主势必不悦,会认为当事协警是在管闲事,而不是做好事。同样的举动,却可能有着不同的解读。如果你遇到类似的情况,是否会担着风险做出同样的选择?

繁华路段、下班高峰期,如果没有当事协警“管闲事”,后果会怎样?私家车连环相撞还是……大家可以想象。

EHS管理是基于风险,管理对象是潜在的风险。管理者认为是风险,且不可接受;而被管理者可能认为不存在风险,或者说风险尚可接受。上述认知偏差的存在,再加之沟通的沟通双方可能处在不同的区域(如分别在隐私区、盲点区),所以EHS管理过程的低效率在所难免,甚至会被认为是多管闲事。

EHS.CN注:

认知上的差异,加之信息的不对称性,使得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可能处在不同的分区,增加了沟通难度。本案例中交警和私家车车主之间的对话已说明了一切,若交警面对私家车车主的不耐烦选择了妥协,后果可想而知!

可知,虽然专业准确的判断重要,但“管闲事”过程中的坚持更弥足珍贵!

上至法律,下到公司的操作规程及要求,EHS方面的各种要求并不少,也足够全面。法规要求的一系列培训也都开展了,但缘何效果不佳、员工执行落地困难重重,EHS不被真正认可,甚至被当做管闲事,何也?

沟通过程出了问题!

你不知道你的员工在想什么;或者你知道他在想什么,在担心什么,却解决不了他的问题;或者直接装作看不到、听不到……

分享自己并向他人积极反馈,扩大影响力,才不会使你的“安全帽的帽带紧了吗?”、“高处 作业的安全带都扣好了,千万小心!”被视为是一种套话,是多此一举,是多管闲事!才能够和被管理对象之间建立一种良性的沟通和反馈机制,改善EHS管理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