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HS是Environment(环境)、Health(健康)、Safety(安全)三个英文单词首字母的缩写,是从欧美企业引进的管理体系,在国外也被称为HSE,很高大上。但小编将身边的朋友问了一遍,有说是整理文件的,做安全检查的,应付安监局的,做慈善的,但也有说是给老板背黑锅的……
遇到不被理解的情况, EHS人怎么应对呢,一笑置之?“呵呵”?还是据理力争,非要说出个123来呢?许久以前,小编总是认为:关于EHS是什么的这个问题,圈里人自然明白,无需过多解释;圈外的,讲了也未必明白,所以多数时候选择了“一笑置之”,选择了“呵呵”。但小编突然发现自己错了,这样不好。EHS人,你是什么情况呢?正确的打开方式又是怎样的呢?
  • 对老板:EHS可以使企业合规,减少运营的法律风险、安全风险,创造安全经济效益(如做好EHS可以降低企业工伤保险费率,一年为企业节省数万)……
  • 对员工:EHS可以为员工创造安全舒适的工作环境,保障其健康。如员工发生工伤或者职业病,可以由工伤保险先行给予赔偿。
  • 对家人:家里边用到的化妆品、护肤品、清洗剂以及做饭用到的燃气等,都涉及危险化学品,或有毒有害、或易燃易爆……(右图显示)
以通俗易懂的语言、方式,让身边的人明白EHS是做什么的,明白EHS工作的意义所在,既在无形中宣传了EHS,又可以推广EHS人的安全理念、安全经验,将八小时安全扩展到每一天的24小时中,学以致用,岂不乐哉。降低企业运营风险,为老板省钱;为员工提供安全健康的工作环境;进行危险化学品的日常管理等都属于EHS范畴,当然了,EHS不局限于这些。

前阵子家里更换灶具,灶台原有的开孔太小,只得请外面的师傅过来扩孔。厚厚的大理石灶台、师傅带来的切割机,作业现场噪声、粉尘、火星等等,着实担心了一把,生怕发生了点什么。于是,小编关闭燃气开关、开窗,还找到了屋里备用的口罩给师傅,将所学的EHS知识一个不落地用了一遍。正所谓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感觉棒棒哒!

EHS.CN注:

化工企业有吊装、动火、动土、断路、高处、设备检修、盲板抽堵、受限空间等八大高危作业,并有相应的安全生产行业标准(AQ3021-3028——2008)。在化工企业尚且属于高危,毫无疑问,在非化工企业,更应该被视为高危作业。在EHS人的八小时之外,在家庭生活中也可能与接触到动火、高处、受限空间等类型的活动。因为不曾接触,不了解其危险性,反倒更危险、更容易发生伤害事故。这也是我们非常建议将EHS以一种正确的方式介绍给身边的人、将EHS融入日常生活,这一诉求和建议的出发点和意义所在。

镜头聚焦一:法规要求、道理就摆在那儿,员工为什么会无视?

小故事1:双手操纵装置被员工人为改造!!!

双手控制按钮开关,只要有一只手离开按钮,设备即会停止工作。任何故意使安全防护装置不起作用的行为一经发现,可直接解雇。小编就曾遇到过这样的案例:曾有一位员工将一个按钮用胶带粘住,用单手进行操作。

正是因为可能出现上面的不当使用的状况,才在《机械安全双手操纵装置功能状况及设计原则》(GB/T 19671-2005)中,对如何预防不当使用提出了要求。不当使用的类型如下:

1、通过距离分开

上面为两个操纵控制器件的示意图,针对此,如何预防使用单手造成的不当使用呢?要求分别如下:1、以等于或大于260mm的距离分开两个操纵控制器件;2、用一条260mm长的绳索测量两个操纵控制器件,要求绳的两端不能触到两个操纵控制器件;3、同“2”。

有了这些预防措施,就可以杜绝不当使用、实现本质安全?或许未必。请思考一下:员工为什么要用胶带粘住按钮?(计件工资、不知道危险?)当我们采取了一种防护措施时,能同时满足安全的要求和员工的期望吗?如果不能,该怎样去引导员工?员工的期望到底是什么?

小故事2:某人买了一坛好酒,放在小院,第二天,酒少了1/5,便在酒桶上贴了“不许偷酒”四个字。第三天酒又少了2/5,又贴了“偷酒者重罚”。第四天,酒还是被偷,于是贴尿桶二字,看谁还喝。第五天他哭了。桶满了…… 故事还没完,他再次在酒桶上贴了“不许偷酒”四字。那一天很多人都哭了。
第一天:好酒放在院子里,意味着没有采取任何防盗措施,包括工程的、管理的。 ——不奏效
第二天:贴上了“不许偷酒”四个字,进行警告。 ——不奏效
第三天:又贴上了“偷酒者重罚”,更严重的警告。 ——不奏效
第四天:贴上“尿桶”二字。
第五天:再次贴上“不许偷酒”四字。
……
标语并没有能够解决问题,甚至起到了相反的作用。我们做错了什么呢?遗漏了什么?请思考!!!

EHS.CN注:

“事情做了”跟“做好了”之间的区别在哪里,有多大?事情做了却没有效果,等于没做,是件很可惜、很令人遗憾的事情。“规”要求的事情做完了,并不是终点;做好了,实际效果合规了,方是最终目标。

镜头聚焦二:听过许多别人的故事/事故,却还是…
大家都知道乘坐大巴要系安全带,车内会有各种提示(如标语、语音),可能还会有人上车检查。但乘客十有八九还是不系安全带,即便是系了可能也不符合要求。

一方面是设备本质安全、方便性的问题,另一方面就是我们老生常谈的员工安全意识、安全素养的问题。

那么安全意识到底是什么?有个比较简单的解释:在操作和现场作业时,员工主动注意安全的频率。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实际上是提高员工对安全事项的主动注意。(什么是主动注意,建议可以去听听彭小燕老师的《EHS人要掌握的心理学》。)

不妨一起看来看下面的案例:

2016年11月1日下午,浙江台州椒江三甲石柱工业园区一家厂里,一辆叉车开到门口时车子突然向前翘起,女工上前去拉,滑倒在车下。叉车后退了下,屁股重重地压在女工身上。后来,叉车又前移,女工遭二次碾压。女工当场身亡。

据了解,当时叉车运货时超重(司机已违规),所以让一个人站在叉车后面增加重量(又违规)。但最后还是因为前面车重,叉车屁股翘起。

该案例中的女工也许出于好意,立马上前去拉,留意到了他人的风险。但却没意识到自己的风险,更不知道这是严重错误的行为。这三个人,只要有一个人真正意识到风险或者“规则”,都可以避免事故发生。如何强化三个人主动注意的意识呢?是贴上“偷酒重罚”,还是贴上“尿桶”的标签?一定有更好的方法。员工每天的工作更多是为养家糊口,是基于谋生的需要,没有十倍、百倍的收益,就更不值得冒着生命危险来工作。我们通过大量的基层访谈了解,认为:员工都希望自己的操作是安全的,不会给自己、他人带来伤害;更不希望自己被他人伤害。问题的关键是:如何注意到危险?

EHS.CN注:

感知危险的能力并非本能,更多的是在遇到危险之后才知道害怕,是后怕。所以,培养出员工对危险切实感受,引发员工在作业现场的主动注意,是现场班组能力的重中之重,是EHS培训需要着重解决的问题。我们可以借助于培训,借助于情景模拟,借助于吸取事故的教训等等,来获取安全经验,来了解、感受风险。

关键词之:感动

瑞克(Rick Rescorla),在位于纽约世贸中心的摩根公司负责保安工作,由于表现突出,很快做到了安全副总裁。(公司占据世贸中心双子塔南塔楼47-74楼,有2700多名员工办公)

一年之后,1988年12月,利比亚2名恐怖分子劫持泛美航空公司一架从德国法兰克福飞往美国底特律的飞机,飞机在英国小镇洛克比上空爆炸坠毁,造成170人丧生。

如果你是瑞克,会怎样想?怎样做?

瑞克很快觉察到:世贸中心是美国地标性建筑,袭击这样的地标无疑更有震慑效果,世贸中心很可能已经危机四伏。他立即向纽约港口管理局以及世贸中心业主写信,强烈建议在停车场加强安保措施。得到的答复却是:老兄,你管好自己的楼层就好了。

这是风险意识、联想思维。对于安全管理 来说,害怕不是坏事,害怕了才能会想着应对风险,这是进步!

4年后,1993年2月,恐怖分子将一辆装满炸药的箱型车开进世贸中心地下车库,并引爆,造成6人死亡,1000多人受伤。

据统计96%的事故都是过去曾经发生过的事故的重现,所以我们可以从已发生的事故中培养对风险的感受。可以是图文、视频、音频等,让员工身临其境的去体验,时刻提醒事故的危害远远比培训操作规程更重要。
你或许没有想到提醒别人,但你一定要有接受提醒的素质,这是意识层面的培养,在操作层面要推进演练。

其次,要进行风险辨识。人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处理事先考虑过的事及历过的事,但无法立刻处理第一次遇到的事情。也就是说,在开始作业前应当养成讨论“这里有什么危险”的习惯,并且保持这一习惯。

EHS.CN注:

学习、培训的教材、机会等无处不在,可能是电视新闻中看到清洁工在清洗幕墙时高空坠亡,就想到自己公司高处作业的管理;可能是暴风雨来临之前,深切感受到的“山雨欲来风满楼”;可能是看了彭老师关于“过马路”与安全管理 的微视频之后,每次在斑马线前就想到闯红灯是在违法、是置自己的生命于不顾,于是停下了脚步;可能是……

这些学习、被培训的机会可 能是课堂上,可能是荧幕上,可能是在作业现场,也可能是地铁上,随时随地都在发生着……

正是由于有了这些点滴的对于风险的切实感受,有了这些触动,我们才可能把这些感受、触动和平时的工作任务连接起来,才能够在执行作业任务之前,脑海中多闪现几次“这里有什么危险”,安全意识才会提高。

关键词之:百折不挠

纽约港口管理局以及世贸中心业主回绝了瑞克的建议之后,他又向公司高层建议:搬离世贸中心。但摩根的租约要2006年才到期。再一次被回绝。

瑞克没放弃,又开始实施一项计划:把窝在办公椅中的“金领”们变成逃生能手。每年2次,组织从最高管理层到最低级别职员的摩根全体员工,哪怕是交易时间,也要离开电脑、电话、正在谈的百万大单,参加逃生演习,2人1组下楼梯,直到第44层。他用秒表计时,惩罚那些行动迟缓的员工,确保紧急状态下员工都能迅速行动。

他还近乎专断地纠正摩根安全管理中的错误做法:在世贸中心这种超高层,等待救援简直愚蠢之极,必须主动应对;楼顶救援少,而且危险,大家应该往下跑。尽管每次演习都会打乱公司工作节奏,造成很大损失,但瑞克顶住了压力,甚至不惜丢饭碗。多年的军旅生涯让他相信:在极端状态下,冷静思考几乎不可能,只有反复练习,人才能在恐惧中做出近乎本能的反应。

EHS人工作对象是风险,保障的是员工的安全、健康。在消除风险的过程中,往往需要周旋在老板、员工、政府相关部门之间,多半不会一帆风顺,此时更是需要百折不挠,不被一时的困难吓退。试想,在纽约港口管理局以及世贸中心业主拒绝了之后,如果瑞克就放弃了,会怎样?公司高层回绝之后,瑞克放弃了,会怎样?

EHS.CN注:

在极端状态下,冷静思考几乎不可能,只有反复练习,人才能在恐惧中做出近乎本能的反应。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安全风险意识没那么高,在正常情况下尚且不,更何况是极端状态下!这需要被反复训练。

仅有风险意识还远远不够,还必须付诸于行动,并具有百折不挠的勇气。

关键词之:收获

撞击发生之后,一个从港口管理局赶来的官员在广播中安抚人们,不要慌张,待在办公室里别动 。

但瑞克却有自己的判断:马上撤离大厦,没有他的通知不能回办公室。他抓起扩音器坚定、严肃地要求,大家按照演习安排,快速向楼下逃生。在2次撞击间隔的15分钟里,摩根的2687名员工,连同正在摩根谈业务的250多名股票经纪人,安全地撤到了44层。瑞克用自己的风险意识,不断引发大家对安全的关注,并不断采取行动,推进演练,最终的收获是在危机情况下保住了3000余人的生命。

EHS.CN注:

很明显,增强风险意识是安全管理最有力的方法。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风险也同样。增强风险意识,提高化解防御风险的能力,化解、战胜风险的机会就越多。

关键词之:杀威棒

EHS人是最守规矩的,这个“规”即是EHS人最为依仗的法律法规武器。那么,这个法律法规武器如何运用?并运用得好,技巧颇多,颇具难度。如下为EHS领域一些法律法规的简单列举。

法律、法规的数量不多,要求较为综合,概括性强,看似容易,老板们也不会刻意去违背,在这方面EHS人遇到的阻力较小。进一步细化,就到了规定、标准层面,标准数量多、要求细,尤其是一些推荐性标准,要不要遵守?如何说服自己?说服老板?EHS人多较为焦虑。以动火作业的安全管理为例,遍查标准,涉及动火作业的主要有以下四个标准:

《化学品生产单位动火作业安全规范》AQ 3022-2008——化学品生产单位
《生产区域动火作业安全规范》HG 30010-2013——化工企业
《动火作业安全管理规范》QSY 1241-2009——中石油
《化学品生产单位特殊作业安全规范》GB 30871-2014——化学品生产单位

化学品生产单位、化工企业、中石油……那么,问题来了,建筑施工企业、电子制造业、发电企业、汽车制造业等等,其动火作业要不要进行管理?当然要管,必须要管!但问题是没有专门的针对汽车制造业的动火作业标准要求,该怎么办?

EHS.CN注:

70%的发病率,实在令人震惊。几十名工人患上手臂振动病,生生拖垮了一家企业。可能是因为无知,也可能是因为无视问题,才导致职业病这一重大风险的集中爆发。作为企业主,作为EHS人,该如何面对、该如何处置职业健康方面的重大风险?往下看。

关键词之:基于风险 以风险为准

仍以动火作业为例:动火作业标准多是针对化学品生产单位、化工企业、中石油等行业企业,是因为其易燃易爆场所较多,该四项标准是对易燃易爆作业场所的动火作业进行管理,是基于风险考虑。其他企业要不要管?管到何种程度?

 

偷懒的做法:直接参考上述标准执行,宁可多管一些,也绝不放过风险。

较为勤奋的做法:评估作业场所,是否属于易燃易爆?评估动火作业的风险程度,是否可接受?可接受,不进行管理也无可否非;若不可接受,则必须进行管理。

法规、标准要求只是最低要求,做到了并不意味着就万事大吉。我们很多领军企业、标杆企业、品牌公司等等,往往都有着自己的一套做法,符合法规要求,但又高于法规要求。

关键词之:有效沟通

老板:小明啊,这次公司要组织安全生产大检查,有什么想法吗?
小明:有,我们准备引入外教。
老板:呦?听起来不错!具体说说看。
小明:我们可以号召全公司每人每天打一次12350匿名举报电话,让安监局替我们查。嘻嘻,这是排班表,您看看。
老板:滚出去……

EHS工作离不开与人打交道,法律法规武器运用的效果好与坏,除了法律法规自身外,还取决于与人沟通的方式、方法和态度等,还需要掌握沟通心理学的知识和技巧。学小明这样和老板、同事进行沟通,EHS工作恐怕就没得做了。

EHS.CN注:

EHS法律法规不是EHS人的终极武器,更不是杀手锏。EHS人工作的开展需要有依据、有支撑,离不开法律法规,但法律法规不会事事巨细,法律法规规范、约束不到的地方,必须由EHS人自行决断。先进行风险评估,确定风险程度,再根据可接受程度进一步确定控制措施。这些,都离不开与人打交道,有效的沟通又是必不可少的。

EHS.CN小结:

工厂主要负责人、各级管理人员、一线员工、安全管理人员等都有自己的本质工作,但又共同担负起了企业安全生产的主体责任。风险意识薄弱,缺少对风险和规则的关注,这是很危险的……

 

那怎么办?首先,一定要用起来。

我们对风险的敏感度,主动注意安全、注意规则的意识,可能来源于工作,但不应仅局限于工作,一定要用到八小时之外。

 

其次,一定要“教”出去。

你有一个苹果,给了他人,苹果转移出去了,可还是一个苹果。这是“交”出去了。

你有注意风险、注意规则的意识和经验,分享给了他人,就变成了两个、三个……这是“教”出去了。

EHS人凭借一己之力承担企业安全生产的主体责任,可能会被压垮的。作为企业内部的EHS培训师,EHS人必须将自己对风险以及规则的敏锐感、注意力传递出去,“教”出去,“教”会企业的每一个员工。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架构体系方可屹立不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