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HS.CN前言:

各位EHS人都知道,杜邦在国际上是安全业绩领先的公司之一,同时杜邦所推行的安全文化和安全理念也被相当多的企业所接受。那么在杜邦的十大安全理念中,其中最后一条就是:生活和工作中的安全同样重要。

美好的人生值得我们付出努力,值得我们为安全考虑更多。如何把教育落到实处,变成行为?这需要有一个过程,而且这个过程并不是一个短期就能够有立竿见影效果的过程。

本期聚焦:事故拉动安全意识——代价是否只有一次?

一、最危险的地方在哪里?

       危险是什么,这是第一个我们比较关心的问题。当我们能够感受到危险的时候,其实危险已经来临。所以真正的危险在哪里呢?真正容易发生事故的地方,容易带来生命的消亡或者健康损害的地方到底在哪里?

 

       我们看到危险的信息,往往是火灾、爆炸、工厂坍塌、发生了重大安全生产事故、死伤几十甚至上百人。这种危险的信息,在我们的脑海里面会认为那很可怕。

 

 

       我们看到危险的信息,往往是火灾、爆炸、工厂坍塌、发生了重大安全生产事故、死伤几十甚至上百人。这种危险的信息,在我们的脑海里面会认为那很可怕。

 

       而且在固有的概念里,有一些高危险的行业。比如化工行业、建筑施工行业、煤炭、矿井,这些行业是非常危险的。从报纸报刊和各个路径的信息传播来讲,他们告诉我们这些危险行业与工作有关。

 

       然而,当我们真正的去看每年的死亡数据,包括安全生产死亡、交通事故等等,突然发觉原来我们每一个人每一天涉及到的危险事件,不仅是在工作中,还在日常生活中、上下班的路上,甚至购物、出去餐厅吃东西的时候都会发生。

 

 

       所以危险到底在哪里呢?

 

       在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中有通识性教育,告诉我们企业会发生什么事故,会发生什么危险。而生活中,谁来告诉我们这些呢?

 

       所以在谈到这个话题的时候,发生了一个转化,这个转化从安全生产法的角度来讲,从管企业变成了管危险源,从管生产经营单位变成了管隐患。

 

       原来在管企业管生产经营单位,因为危险源是属于企业和生产经营单位的。无论是责任、技术投入、管理措施的要求等,是需要企业承担起来。

 

       而日常生活中的危险,每一个人都必须承担起自己的责任,每一个人都要重视自己的安全。在企业里,制造危险、隐患是非常大的问题,而我们日常生活中却不乏人,自己就给自己制造了不少隐患和危险,这又该怎么管呢?这个责任又在谁的身上呢?

 

       国际上不少先进的企业都有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就是把安全带回家。你在企业中受过的训练,被教育过的安全管理、风险控制、消除隐患、解决危险的能力,都要把这些知识带回家,使我们在生活中也做到安全。

 

杜邦:公司比家里安全,把安全知识和能力带回家

 

       各位EHS人都知道,杜邦在国际上是安全业绩领先的公司之一,同时杜邦所推行的安全文化和安全理念也被相当多的企业所接受。

 

       那么在杜邦的十大安全理念中,其中最后一条就是:生活和工作中的安全同样重要。

 

       这条给了我们相当大的借鉴,我们可以从责任是谁,谁来投入,谁来自我约束,谁来进行问题的解决,谁来负责自己等等角度,去看这一理念如何落实到日常的生活中,如何避免这段时间发生恶性的事件。

 

       举例子来讲,前一阶段发生的重庆公车坠江事件,企业有责任去管好司机,有责任去管好车辆,那么谁来管乘客?

 

 

       安全是一个共同的责任,司机有责任,司机所属的公交公司也有责任。那么同时周边的人呢?在企业里,我们要求每一个人需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同时我们也要求你指出他人的不安全行为。在公交车坠江的这个事件中,谁来制止乘客的不安全行为?谁来制止司机的不安全行为?在缺少相互监督,自觉去制止他人不安全行为的社会氛围里,其他人对司机的不安全行为,对乘客的不安全行为采取什么样的态度,是否有能力、有意愿去采取措施,甚至在紧急状态下能够立即制止和纠正,这方面是我们需要深刻思考的。

 

       杜邦的理念,是把安全带回家,不仅是把安全的技术措施带回家,还包括这些方面的理念。我们可以教育家人、周围的亲戚朋友,系好安全带、控制车速,关好煤气等等危险事项。

 

       把安全带回家这一理念,要想去真正落实的话,就需要我们自身释放。不仅对孩子和家人,要做好安全的行为示范,要纠正他们的不安全状态和行为,而且也要对其他人,甚至在紧急情况下的时候挺身而出,这是我们行为表率发挥真正作用的时候。在这方面社会公众的接受能力也是需要同步提升的。

 

没有意识到“危险”的原因——没被系统教育过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危险,尽管存在于很多地方。特别是工业企业的危险种类和复杂程度更高,但是工厂却可以做到比一般的生活、家庭社区更加安全,这是因为工厂对危险程度的熟悉,和长时间以来的训练有素。

 

       那么熟悉和训练有素又是怎样得来的呢?在工厂里,特别是化工企业高危险的企业,那些员工是怎么意识得到自己周边的危险,并且有很好的方法可以去控制呢?这就是训练、训练、再训练。

 

       训练,其实是一个意识提升和意识转化的过程。员工在一开始入职的时候被告知:这里有什么危险 / 请你注意什么 / 如果没有注意到那么后果是什么,这是一个连串的问题。当我们被教育过,并且有人亲自示范正确的做法。甚至有人不断的纠正错误,这个意识就会深入骨髓,深入我们日常生活的行为习惯,使得这些行为习惯变成日常的救命法宝。

 

 

       反观一下,我们日常生活中是否有被上述“仔细”地教育和指导过?如果没有被认真教育和指导,甚至去纠正,那么这种教育本身是有缺陷的。我们只能通过自己的经验来感知这些危害,所以宣传、教育、培训,更深一步的训练,都是必须的。

 

       作为EHS人,身上肩负这一个很重要的使命——就是教育训练,就是让更多的人认知到危害在哪,危险在哪,这种危险可能怎样的演变和发生。我们能够提前预知到这些危险的存在,习惯性的,或者是下意识地采取正确行为。这样,很多危险在不知不觉中就可以避免了,这就是宣传教育,能起到非常非常重要的作用。也是我们国家每年搞安全月、消防日,进行大量的安全教育宣传教育的推动所要达到的目标。

 

 

       当这样去思考的时候,我们会看到企业内的安全教育和培训,它的数量、频次、力度是多么强,而社会中的安全教育培训,和对普罗大众的危害危险的培训教育和宣传却是多么薄弱。而且这些宣传的手段还要跟得上社会的发展,跟得上老百姓的习惯。这样子,教育才不会说做了却没有效果。

 

       再回顾一下,我们本身的宣传教育,就是媒体上的教育方式。在很多媒体上,一旦发生事故,通常会报道事故的后果,那么事故原因呢?事故原因和人的行为间的关系又在什么地方?这些连接如何促进普罗大众的正确行为?这个导向力量其实还差得很远。

 

       举例子来讲,司机被乘客骚扰,司机发怒把车撞向其他小车,结果导致坠江。那么在车厢内怎样才算是正确的行为?其实我们可以看到公交公司所作的努力,比如说:不要跟司机聊天,或者把司机的座位空出一段空间出来,不妨碍司机的操作,这都是公交公司所做的努力。

 

       我们只是宣导,或者只是贴个标签,告诉乘客不要跟司机聊天。但当乘客有问题,又没有别人可以帮得了他的时候,乘客只能去找司机,司机就会被打扰。

 

       当乘客出现问题时——他下不了车,或者他有什么突发紧急事件,无法寻求求助的时候,他的焦虑,他的着急,就需要一个宣泄的出口,而能够解决问题的人恰好又是司机。当这些危险因素聚焦在一起的时候,我们如何处理,司机是否被训练过?其他乘客是否被训练过?除了少数极个别人有这样的意识以外,大多数人根本意识不到。

 

       所以舆论宣传的导向,应该是如何引导人们认知危险,做出正确的行为;或者在紧急情况下解决危险,把危险消灭在萌芽状态。这个方面的训练和教育都是非常少的。

 

二、安全意识是一个转化的过程

 

       如何把教育落到实处,变成行为?这需要有一个过程,而且这个过程并不是一个短期就能够有立竿见影效果的过程。

 

       意识最后是怎样转化为行为,尤其是转化为正确行为,这需要经过刻意训练。在企业内会发生,而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需要去专门留意和投入时间精力。

 

       企业会怎样做呢?在大多数的企业里,尤其是新员工入职时会进行入职教育,会让员工知道危险是什么,在哪里,怎样做。这三个问题,是要求员工必须掌握的。而他们的班长还有一个重要的责任,就是监督,督促员工做出正确的行为。

 

       这个过程在我们日常的行为中也会时常发生,比如司机要系安全带的这个行为。其实在一开始,是没有安全带的。随着我们国家对安全要求的提升,开始要求司机系安全带。但我们总是不习惯,总觉得安全带不太干净,觉得安全带勒着不舒服,觉得麻烦,上下车的时候还得解开再系上。

 

       于是,这就开始了一个刻意的过程:我们会不断提醒自己要系安全带。大量宣传片和媒体文章也在渲染不系安全带的后果。交警也开始检查系安全带,慢慢我们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司机培养出了系安全带的习惯。甚至有一些司机开车不系安全带,反而不舒服了。这就是刻意的训练转化成习惯,再转化成素养的过程。他的不舒服,对安全要求的提升,甚至不能忍受别的司机不系安全带,当我做乘客的时候,我不能忍受司机不系安全带,这就是素养的形成。

 

       这个过程天天发生,但是想一想我们用了多长时间呢?从一个人的行为来讲,也许一两个月可以形成。而对一个群体来讲,对整个社会,系安全带的这件事情的习惯养成来讲,我们恐怕用了一年甚至两年还没有完全做到。这就是整个社会意识,整体提升以后,对其他人会开始产生促进的作用,而更多的人会越来越习惯于遵守安全的规则,这就形成了我们说的社会的集体安全意识。如果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够认知到更多的威胁,那么也就能促进整个社会安全水准的上升。

 

       培养安全习惯是值得的,因为每一件突发性事情,不确定性的后果产生时,我们根本就来不及反应,而我们要做的是让自己每次行为正确。

 

注意力是有限的,形成潜意识,最后养成素养和自律

 

       另一方面,我们也必须留意到,人的注意力是有限的,而习惯能够促进我们节省注意力的使用。

 

       当我们非常刻意的去训练自己,我们会有一点点不舒服,会觉得有一点点疲倦或者是精力的消耗,这是正常的。

 

       但随着习惯的形成,我们就开始了下意识的行为,这个时候我们的注意力消耗,是非常有限。我们会快速地做出正确的选择,会快速地处理掉身边的危险。这样子,我们整体的生活效率和质量会得到极大的提升,对安全的处理成果、安全的控制效果也会有极大的提升。

 

       这个过程反而是一个高效的过程。有良好行为习惯的人,有良好行为素养的人,能够使他的人生减少意外,提升整个人生的效率,这一点都不夸张。

 

       同样,当一个集体有共同的正确行为习惯,有共同的安全素养时,我们可以想象这个集体的整体效率和避免意外的能力有多强。在许多安全业绩非常好的公司,不仅经济效益和生产效率是很好,连员工的整体产值也是很棒,这有一定的连贯性。甚至有不少跨国性公司表明,安全给他们带来了真实的利益。比如杜邦、宝洁、壳牌,他们认为安全本身就是价值,安全本身带来企业的增值。

 

       所以我们相信安全带来人生的增值,带来生命的增值。

 

       每一个人都可以这样做,让自己的生命增值,而不只是在谈安全的时候,只能谈到损失。安全可以带来增值,丰盛我们的人生,促进我们的人生去做出更多有价值有意义的事情,安全本身在这里面的贡献不容忽略。

 

三、危险源辨识

科技的好与坏

 

       生活改善以后引发的安全事故,导致了生命的损失。任何一个新的发明,都可以发明一种新“死法”。我们在新发明诞生前,应先做风险评估。风险是绝对的,安全是相对的。

 

       现在的高科技发展,速度非常快。对安全的认知是一个无限接近的过程,但永远无法达到。科技发展着,危险增长着,各种不一样的风险又产生出来,跟以前的控制不一样,这要求我们不断学习,不断认知危险,不断发现新的问题,发现新的隐患。

 

       科技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尤其是科技研发的公司,起着很重要的作用,而我们从事科技研发的人,也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汽车上面的安全配件,是一步一步发展出来的。最开始,汽车没有安全配件,人坐在上面开车,发动就行了;过了一段时间,我们发现人在高速的情况下会飞出去,于是有了安全带;后来,我们还发明了安全带和安全气囊;再到现在,我们会发现有些人会没意识到系安全带,于是有了系安全带的提醒。甚至在高德、百度或其他导航软件会有提示,高速路的限速要求,提醒司机是否超速,这些都是科技的发明。

 

       这些科技的出现,是因为我们发明了越来越高级的汽车,也发明了速度越来越快的车,还建造了高速公路。但一个发明有正向作用,也一定会有反向影响。既然发明了安全带,也会出现安全带卡口失灵的状况,尤其是车辆进入到水里面的时候,安全带打不开,就出现了沉水的车辆司机被束缚在座位上无法逃生的情形;发明了汽车天窗,虽然让我们看到了夜晚的星空,但同样也伴随着有人会探出天窗外的危险。

 

       所以,任何一个发明,我们都要看到它的两面性,一方面它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另一方面,引入这项发明,对我们生活的威胁,在哪一些特殊情况下会变成危险,我们要预防到这些。每一个科技发明者可能想得不全面,但是如果能想到,就可以避免一些事情。如果应用者能够想到,也可以避免一些事情。如果我们的使用者能想到就可以避免更多的事情。这是需要联合去做工作的。

 

       汽车如此其他方面也是如此,滴滴利用其整个社会的资源,节省大家的出行时间提高方便性。但同样我们也发觉了,有时候会失控,有些人会走捷径,有些人会趁虚而入。我们如何在前期预防,如何去系统地辨识,这是我们每一个发明者,引入者和使用者,都需要思考的问题。

 

 

吃一堑不长一智

 

       我们常说事故的代价只有一次。

 

       闪局曾经说过:“灾难拉动安全管理规范化,通俗来讲就是吃一堑不长一智。”灾难会导向制度规范化,拉动安全措施。

 

       安全的发展过程,在最开始的时候。是通过吃一堑长一智来形成的。因为吃了这一堑,让我们看到了更好的、更多的可以预防的手段和办法,形成了规则。

 

       遵守这些规则,遵循这些规则的要求,我们就可以避免很多安全的事故。但有更多的时候我们吃一堑不长一智,吃了一次亏,付出了一次代价不够。

 

       有多少人付出了生命的代价,才换来安全带被普及使用,这样的一个结果呢?

 

       父母带头玩火,相当于教小孩不重视安全,纵容小孩点火。最后把家都给玩没了。企业纵容司机造成事故,想叫警方来追究乘客的责任,然而没想到最后把命给玩没了。

 

       我们如何做,能够让代价尽可能的少,吃一堑不够吃两堑可以吗?这一堑吃在自己身上,和吃在别人身上,能够同时在更多的人身上起作用吗?这就是宣传和教育必须起作用的地方啦。

 

       把事故的情况告诉所有人,把事故的后果和严重性,告诉更多人。把预防事故的办法和正确的行为,让更多人知道并且接受,这就是我们扩大宣传的目的。每一个父母都有经验,在小朋友成长的过程之中,他会玩火,他会玩电器,你可能训他一次他记住了,你训他两次他记住了。当你真正的让他记住以后,他甚至还会教小妹妹弟弟、周边的小朋友,告诉他们这样是不可以的,这就是我们说的传播。甚至可以说,更多深入的经验的这个传递,慢慢的就变成了传承。

 

       例子很多,灾难很多,靠灾难拉动太被动了。靠系统化的力量,靠规则的力量,我们遵守规则,我们不用怀疑这些安全规则是从哪儿来的,因为都是血的教训。我们是否愿意遵守规则,这对我们每一个家庭都有重大影响。安全规则不容挑战,日常生活中那些看似简单的规则,背后都有血淋淋的故事。而这些故事,我们每一个人都不期望发生在自己身上。

 

       遵守规则,培养自己,培养周边的人遵守规则,纠正不正确的行为,主动去承担起维护整个社会规则的角色和任务,会促进安全,会促进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会让大家共同生活在一个高水准的社会环境之中,这是我们期待的。

 

       刻意去训练自己认知更多的危险,刻意去了解自己所用的产品所带来的风险,刻意的去思考自己在生活和工作中,甚至在自己的创意发明中所蕴含的潜在风险,会使创造的过程中带来更多的效益。

 

       安全是一个底线,我们考虑到这么多预计到的风险,那么我们就有能力避免风险,避免这些事故。

 

       美好的人生值得我们付出这样的努力,值得我们为安全考虑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