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HS前言:

 

最近,又双叒叕爆出了一个重大新闻:京东方面将要取消快递员底薪,并且增加快递收件任务,揽件的数量直接影响个人绩效,最终决定个人的工资收入。在这个势头上,员工的基础保障是否能得到保护?无独有偶,4月,一段“一线工人安全帽一碰就碎”视频在网络广为传播。身份不同,安全帽也要分三六九等?同是安全帽,领导的像石头,普通工人的如蛋壳。很多人也已习以为常,但当这么尖锐的景象被呈现在公共视线中时,我们还是免不了受到强烈冲击。要如何保障劳动人民的权益?安全生产月是否只是一个摆设?

 

本期聚焦:哪个月才是劳动人民的安全生产月?

 

一、“脆皮”安全帽一撞即碎

       4月,一段“一线工人安全帽一碰就碎”视频在网络广为传播。视频中,一名男子用“一线工人”的黄色安全帽和“领导”的红色安全帽进行对撞演示,黄色安全帽一击而碎,红色安全帽却“毫发无损”。强烈的对比效果,加之“领导”和“一线工人”等关键词的叠加,使这则视频迅速点燃舆情,并引发公众对安全帽质量的关注。

 

       身份不同,安全帽也要分三六九等?同是安全帽,领导的像石头,普通工人的如蛋壳。虽然“待遇有别”现象在现实中屡见不鲜,很多人也已习以为常,但当这么尖锐的景象被呈现在公共视线中时,我们还是免不了受到强烈冲击。

 

 

       耐人寻味的是,在这则安全帽对比的视频中,该男子对着镜头说:“今天我们来做个试验,看哪个结实?”试验后,又笑嘻嘻地说:“我们一线工人的安全帽就是这样的效果。”相信大家都看到了黄色红色两个不同颜色的安全帽,质量情况差别很大。工人微笑讲述的背后,也暗含着心酸与不甘。最后,也看到了一些安全帽厂商产品确实存在质量问题。虽然,在工地上安全帽的佩戴情况一般为:红帽领导,白帽监理,蓝帽电工与机械,黄帽工人,但颜色绝不代表质量,视频中工人的安全帽确实是劣质塑料帽!同时,工程的各个项目管理人员从来也是不希望事故发生的。

 

       安全帽,牵涉到一个沉默社会群体的幸福、欢乐和平安。4月17日,这条视频引起了国家应急管理部官方微博的注意,通过官方微博表示,根据国家标准规定,安全帽要符合GB 2811-2007《安全帽》要求,安全帽的选用要符合GB/T 30041-2013《头部防护 安全帽选用规范》要求。“如果连工人的安全帽都不安全,又怎么能够实现生产安全呢?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决不能流于形式,浮于表面。”

 

 

       一些评论把关注点放在了“领导”和“一线工人”的差别待遇上,虽然不能断言这种现象不存在,但小编通过对多位建筑业从业人员的采访发现,聚焦差别待遇确实遮蔽了真正的问题。事实上,在很多国企,最怕出安全事故的恐怕就是领导干部,在配发安全帽上搞“三六九等”的可能性并不大。在现实中,工地上出现劣质安全帽的情景可能是这样的:大多数农民工并不与施工企业直接产生劳动合同关系,而是与“包工头”签订劳动合同。施工企业只对包工头进行安全管理,例如劳保用品发放、购买意外伤害险等具体由包工头落实,包工头会把相应款项支出转嫁给农民工,而农民工为了省钱往往会选择更便宜的安全帽。

 

安全帽为何不安全?

       央视新闻此前报道显示,根据今年1月份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安全帽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结果显示,本次共抽查11个省市71家企业生产的71批次安全帽产品,其中有12批次不符合标准。相关专家在接受采访中称,安全帽总体合格率在近几年来呈下滑趋势。根据国家标准规定,安全帽要符合GB2811-2007《安全帽》要求,规定了安全帽安全防护性主要的指标有冲击吸收性能、耐穿刺性能。

 

       目前来说,安全帽市场仍存在死角,一些不法的生产者,为了谋取利益,存在偷工减料,以次充好的现象。另外,有一些采购人员也对产品质量不太重视,另一方面对标准要求也不甚了解,给劣质产品钻空子。

 

       通过走访北京多家大型建材批发市场发现,售价在5-8元的“三无”安全帽仍充斥整个市场,且生产厂家均无从知晓。商家称,消费者之所以要买便宜的帽子,有一部分原因是应付工地的检查。这些劳保店里的安全帽,主要是卖给包工头和私人承包商,比较大的施工单位一般都有自己固定的安全帽供应商。

 

       从这种情况看,相比于讨论安全帽的“三六九等”问题,可能更值得反思的还是“安全帽为何不安全”问题。必须明确的是,安全帽质量达标应该成为一条红线,无论是谁佩戴的安全帽都必须保证安全可靠。按照规定,安全帽要符合GB 2811-2007《安全帽》国家标准,安全帽的选用需要符合GB/T 30041-2013《头部防护 安全帽选用规范》国家标准。市场上合格的安全帽都会注明生产标准,并张贴安全检验标志。根据视频显示,黄色头盔一撞就碎,显然不符合标准。这样的不合格安全帽到底是怎样生产出来的?又是怎样流入市场的?其中存在怎样的非法利益链条?这些问题都必须深究。

 

       对劣质安全帽的追问,还应该延伸到更深的层次。对导致劣质安全帽出现的各个环节都必须进行重新审视:建筑行业监督机制是否足够健全?建筑行业行为是否规范?质检监督机构查处力度是否需要加强?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监管是否到位?安全生产无小事,防范未然是关键。不要等到出了安全事故才引起重视,“头疼医头、脚痛医脚”的毛病必须根治。

 

EHS小编:前一阵子,小编去了深圳南山安全教育体验馆体验了一把。其中有一个“安全帽的撞击体验”, 小编忍不住试了一下.......

 

戴好安全帽之后,小编在工作人员的指示下站好位置,经过3秒的倒数,一个15kg重的铁球“哐当”一声,砸在了小编的头顶。即便戴了安全帽,小编都觉得自己的头皮一阵发麻,完全不敢想象,如果没有戴安全帽而被它砸中的话,将是怎样一种惨烈的画面= =

 

但要注意,安全帽的抗冲击性能有限,要及时更换,不能继续再用,这是保人命的事情。

 

 

二、劳动人民的声音要被重视

1.响水化工厂事件:

       2019年3月21日,响水县陈家港化工园区内江苏天嘉宜化工有限公司发生爆炸,已造成78人死亡。到底这个特别重大的事故是怎么发生的呢?虽然这个事故的调查正在进行中,相关部门还没有调查清楚,但我们通过这些关于这家工厂的一些蛛丝马迹,试图推测一下这起事故可能的原因。

 

       据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天嘉宜公司员工说,安监部门每年会进行例行的安全检查,公司领导一般会提前几天通知大家做好准备,并让焚烧炉“空转”应付检查。“员工入厂后,厂方也会进行安全培训。但这类安全培训大多流于形式,很多人培训一结束,就什么都忘记了。”实际上,从2016年至2018年,连续3年,响水县环保局、盐城市环保局共对天嘉宜公司进行罚款6次,总计罚没金额达159万元。

 

       有业内人士称,天嘉宜公司作为一家生产危化品的企业,从某种程度上看,安全管理比环保更重要。而截至目前,天嘉宜公司受到的处罚及法人被判刑,都是因为环境污染。

 

       直到2018年2月8日,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发布督查整改问询函,点名天嘉宜公司存在13项问题需整改。根据《化工和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单位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判定标准解读》,天嘉宜公司所涉的13项安全隐患几乎全是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例如,“主要负责人未经安全知识和管理能力考核合格”,意味着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未依法经考核合格;“构成二级重大危险源的苯罐区、甲醇罐区未设置罐根部紧急切断阀”,意味着危险化学品罐区未实现紧急切断功能;“现场询问的操作员工不清楚装置可燃气体报警设置情况和报警后的应急处置措施,硝化车间可燃气体报警仪无现场光报警功能”,意味着爆炸危险场所未按国家标准安装使用防爆电气设备。

 

 

       关于生产安全有一个著名的海因里希安全法则:每一起严重事故的背后必然有29件轻微事故和300件潜在隐患。所以,在这次天嘉宜化工厂的爆炸事件,必然有潜在的安全隐患。根据资料显示2018年2月8日,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办公厅曾发布《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办公厅关于督促整改安全隐患问题的函》。其中在有关安全隐患问题清单中,江苏天嘉宜化工有限公司有13项安全问题。时至今日,这些安全隐患是否解决我们不得而知,但由这一文件反映出来的问题确实触目惊心。我们可以分析一下安监局文件所描述的13个安全问题。在13个安全问题里,其中8个属于与人相关的因素,包括:

 

       1.主要负责人未经安全知识和管理能力考核合格。

 

       2.仪表特殊作业人员仅有1人取证,无法满足安全生产工作实际需要。

 

       3.生产装置操作规程不完善,缺少苯罐区操作规程和工艺技术指标;无巡回检查制度,对巡检没有具体要求。

 

       4.硝化装置设置联锁后未及时修订、变更操作规程。

 

       5.部分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与公司实际生产情况不匹配,如供应科没有对采购产品安全质量提出要求。

 

       6.动火作业管理不规范,如部分安全措施无确认人、可燃气体分析结果填写“不存在、无可燃气体”等。

 

       7.现场询问的操作员工不清楚装置可燃气体报警设置情况和报警后的应急处置措施,硝化车间可燃气体报警仪无现场光报警功能。

 

       8.现场管理差,跑冒滴漏较多;现场安全警示标识不足,部分安全警示标识模糊不清,现场无风向标。

 

       另外,有5个属于跟物相关的因素,包括:

 

       1.部分二硝化釜的DCS和SIS压力变送器共用一个压力取压点。

 

       2.构成二级重大危险源的苯罐区、甲醇罐区未设置罐根部紧急切断阀。

 

       3.部分二硝化釜补充氢管线切断阀走副线,联锁未投用。

 

       4.机柜间和监控室违规设置在硝化厂房内。

 

       5.苯、甲醇装卸现场无防泄漏应急处置措施、充装点距离泵区近,现场洗眼器损坏且无水。

 

       这些因素是由于设计不合理和设备故障所致,为此,在“3·21”特别重大爆炸事故调查组第一次全体会议上,调查组对事故调查情况做了说明:江苏省一些地方和企业在吸取过去事故的惨痛教训、改进安全生产工作上不认真、不扎实,走形式、走过场,事故企业连续被查处、被通报、被罚款,企业相关负责人仍旧严重违法违规、我行我素,最终酿成惨烈事故。上位者有没有彻底解决,而不是让自己看起来无罪?不要只是为了应付上级,而是要向下看,帮老百姓解决问题。否则上位者做出来的事情永远都是形式主义。

 

2、吹哨人制度

       所谓“吹哨人”制度(也叫“吹哨人法案”),就是知情人士的爆料制度,而知情人往往又是内部人,作为知情人能够尽早发现问题,吹响哨声,大幅度降低监管成本。而对不遵纪守法的企业则可起到堡垒从内部攻破的作用。鼓励员工说真话,鼓励员工发表安全建议。自愿发言,敢吐槽。敢与领导意见不一致。员工敢于提出诉求,表达意见——这是安全文化中自主的一个重要标识,这是一个很重要的主动性的标准。

 

       2017在9月4日,一份名为《要坚持真实,华为才能更充实》的内部邮件流出。邮件内写道,为了鼓励员工讲真话,公司决定对一位讲真话的员工晋升两级,并派人保护,防止被打击报复。每个企业都一定存在弊端,不管是哪一种,就一定和人为的疏漏或错误有关,所以说出来=告状=得罪人。既然还要工作下去,为了不得罪领导或同事,为了大家和平相处,有时候我们对于显而易见的问题只能“视而不见”。

 

 

       而且,忠言就是逆耳的。一般来说真话都不是好听的话,所以有些真话太直接、太犀利,上级不喜欢听。就算是下属委婉地说了,对于上级来说也是增加了烦恼和糟心的事儿,心里自然就更倾向于听一些歌功颂德的好话或者好消息。上行下效,领导不爱听,下属就会尽量不去“触霉头”。

 

       潜规则太多了,大家都懂的。特别是大公司,有一些“不可明说”的事情,也有可能是历史遗留的问题,也有可能是涉及到某些群体的利益。你把这个窗户纸捅破了,打破表面的平衡,损害到某些人的利益,那自己的处境肯定一落千丈。连任正非都在公告里直接说明“说真话的员工会派人保护不受打击报复”,可见讲真话的危险度是有多高。

 

       不过,并不是每一个领导都不想听真话的,一个企业的持续发展,需要有人敢于指出并改革运营管理中的问题,公司要建立“鼓励讲真话”“敢于讲真话”的环境或机制,则要靠企业管理层的努力。犹记得在第十五届EHS法规峰会上,达能的陆良付经理很自豪地介绍:“达能在中国现有的八家工厂,第一,所有管理层、员工都能做到任何情况下上下楼梯扶扶手;第二,所有司机,不管员工、管理层,停车场车辆车头都一致对外;第三,装卸货时,所有司机都能做到车钥匙能够及时拔出来,钥匙进行锁控……这也许是达能和其它行业不太一样的地方。我们要明确职责,有自上而下的承诺。我们认为,一个工厂安全管理做得好与坏,一定是取决于这个厂长。正因为如此,所有主管以上的人员必须接受安全领导力的培训,也分了集团、工厂、部门每个人不同的职责。一旦事故发生,影响绝对不是EHS人员,是影响全厂上下所有人员,哪怕是清洁工,这是所有人都应该承担这结果。”

 

三、劳动人民的权力

1、过往劳动人民的光辉形象

       在《辞海》的中“劳动”的解释是这样的:“人类创造物质或精神财富的活动:包括体力、脑力。”而“劳动人民”,是指一切体力劳动者以及和体力劳动者相近的、不剥削人而又受人剥削的脑力劳动者。

 

       毛主席说,向劳动人民学习。“劳动人民”这个词还有一层美好的含义:一种对美好的人性的向往。因为这个词往往让我们联想到淳朴、善良、奉献、直爽等美好的东西。这恐怕才是我们说“劳动人民”这个词的最核心的含义。一提劳动必定浮现出的是跟镰刀、铁锤和斧头相关的形象,劳动人民最光荣,但随着时代的进步,知识的丰富,科技的发展,劳动人民的形象是否也正在经历重新定义,劳动人民的形象可以更多样化?

 

2、危险看似不期而遇,真相却总是似曾相识!

       2016年,江西丰城发电厂“11·24”冷却塔施工平台坍塌特别重大事故造成74死2伤,影响恶劣、教训惨痛。从官方披露的情况看,“压缩工期”是原因之一。一项工程是有合理工期的,具体建设周期是根据科学规律安排的。一旦随意压缩工期,则为事故发生增加了风险。这么简单的道理,很多建设单位、施工单位都明白,但很多施工企业都在压缩工期。

 

       对政府而言,希望“建设大干快上”,有时迫切要求踩着时间节点“献礼”,不顾客观规律、施工条件和环境,拍脑袋决策,下“死命令”,干扰施工单位的正常施工,埋下安全隐患。

 

 

       在哈尔滨阳明滩大桥坍塌之前,原计划3年完成的跨河大桥最终仅用了18个月便竣工。清华附中建筑工地坍塌事故背后,是该项目招标工期和合同工期较北京市住建委核算的定额工期压缩了27.6%。可见“赶工期”已经制造了多起悲剧。

 

EHS.CN小编:建设部2004年就下发通知,要求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强行要求设计、施工单位违背合同约定抢进度、赶工期。七部委在2009年下发通知,严禁相关人员不顾客观规律随意干预工期调整。但一些地方监管者并未用心落实这些通知,没有把“赶工期”作为监管重点。劳动人民处于下位,但安全问题不能忍,也不可忍。

 

3、“速度与激情”的背后,有着怎样的辛酸?

       最近,又双叒叕爆出了一个重大新闻,京东方面将要取消快递员底薪,并且增加快递收件任务,揽件的数量直接影响个人绩效,最终决定个人的工资收入。京东还将降低快递员的公积金系数从之前的12%降到7%。这个消息一出,立刻引起了网友的轰动,从而让此话题一度登上微博热搜。

 

       京东小哥按照送货业绩分发工资,取消底薪——企业应该给员工的基础保障没有了,把基础保障的成本转嫁给员工,这是很不公平的。公司取消底薪后,公司对劳动人民的基础保障去哪了?我们每次送餐/送快递后拿到的快递费,是否包含了劳动保障?开放式问题,生产者经营者如何做出决策?对此,京东物流也是积极回应此事:

 

 

       只是对于这种回复,网友可不认同。并且认为,这就是京东物流变相降薪的一个理由,并且对于京东的这一番回复,还调侃到,这降薪都让京东说的像是涨工资一样,真厉害。当然,一家企业会做出各种各样的决定,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道理自然也是有。那么,京东物流取消了快递员的底薪后,对快递员的影响到底有多大呢?

 

       底薪和公积金调整,意味着京东快递员兜底保障缺失,快递员工作生活压力陡增。第二,至于快递收件数量,本身由不得快递员,而是京东整体行为。现在将压力转给快递员,完成难度和压力必然会增加。闯红灯、强行、逆行、行驶过程中打电话等危险操作每天都在上演,对于快递员来说,时间就是金钱,揽件数量就是衡量薪酬的重要指标,而且在生病期间的薪酬是否得到保障,受伤期间是否有补贴等事情,这些还没有得到明确的答复,员工的保障在哪里?

 

       在中国的数百万快递从业者中,90%都没有签订劳动合同,有的快递员每天只睡4个小时,然而月工资还是不高。据统计,2016年我国快递业务量突破300亿件,稳居世界第一;预计到2020年,快递业务量将达700亿件、收入8000亿元。值得关注的是,经济社会上演“速度与激情”的背后,“城市骑士”的劳动权利、快递行业的扶持规范,却似乎还在慢车道上。

 

       新政策像是对现有快递员的考验,能够适应京东物流的转型则留,不能就要被淘汰。京东要变,而似乎必须有人为此“牺牲”。但是这个举措是否也会牺牲快递员必要的安全工作的环境保障?

 

四、EHS.CN总结

       安全生产是一个系统工程,任何一个环节、链条的疏漏,都可能带来严重的事故,何况是诸多环节、链条的失守、生锈?换句话说,如果企业四处给职工“埋雷”,在相关安全问题、设施的执行、落实上能省则省、能凑合便凑合,不该省、不能凑合的时候千方百计“创造条件”继续省、继续凑合,不惜严重违规违法,以致企业这儿有“雷”、那儿也有“雷”,职工血肉之躯每天来往其中,怎么可能躲得过去?

 

       每一次安全生产事故过后,相关的追责、反思都在跟进。在高歌猛进扩大产能、扩大资源储备的路上,多少企业肯停下来、慢下来,摒弃各种凑合和将就,在安全生产上投入必要的心力和资源,把安全生产做得跟企业业绩一样出色?每一个角落的劳动者都是我们这个国家最朴实、最辛苦的人,不能让他们每天战战兢兢地踩着“雷”去上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