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聚焦:

避免掉入追责陷阱,辩证看待“问责制”

       最近一段时间,我们看过很多的案例都在讲追责,政府高调的事故调查报告以及事故的处理结果,也很清晰的告诉我们:事故追责是多么严肃的一件事;甚至我们可以推论:在安全管理上,无论安全人员多么努力,一旦有事故,就会进去!

 

       简单地说法是“有事故就一定有过错”。

 

       其实每一个人都可以通过简单的逻辑分析和理性判断知道:这不是真理,而且非常不严谨。但它却是活生生的现实,当我们的工作中出现疏漏,出现差错,出现任何的未能完美地完成任务及工作的情况,就是构成我们EHS人的重大风险,牢狱之灾岂可小看?

 

 

       我在给许多企业中高层上安全生产课程,特别是法律责任的课程时,也会有许多人都会问我:怎样才能“免责”。

 

       我只能告诉他们:“没有事故!这是唯一途径!”同时还告诉他们“你们做得到!严格合规,严格管理和执行,一定可以!”但,这解决不了他们的困惑与焦虑,因为在那么多典型案例就在当前,他们仍然害怕,仍然担心,然后在努力寻找“免责”的秘宝。

 

       我想告诉大家。这是一个误区:不要掉进“追责的陷阱”,要辩证地看待问责制,把工作重心放到“事故预防”上来。

 

       也许对于那些不重视安全的企业,用“牢狱之灾”来威慑企业的高层管理者,这是有用的。而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对于那些尽管认真做事,却有沉重历史负担的高危企业,或风险较低劳动密集的企业,甚至对于那些期待认真做事却仍受限于实际现状不能快速转变的企业,以及在这些企业的安全管理专业 人员来说,这种威慑或恐吓式教育,是一种非常负向的能量,让各级人员更多在回避而不是承担,甚至在某些行业企业中,这种追责已开始发生反作用,不仅让一些有能力的人离开,也带来了更多的形式主义,导致安全管理的重心的偏移,更可能带来了某种不公致使安全文化畸型。

 

       这不是我们所期望看到的。

 

 

       分析一下这其中的原因。

 

(1)为什么谈多了“追责”,可能会导致更加严重的形式主义:

 

       现在的事故调查与处罚均必须以“证据”来确认其责任及责任的大小。如何“制造”出充分的证据,才能免责呢?这变成了现在许多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的重点。一个非常优秀的企业的安全总监说了一句话:“现在追责太厉害了,要做的工作很多。安全管理就是在走钢丝。”

 

       各地安监消防等部门在监察时,也会不断强调的只对监察当时的情况负责,而检查之前之后的实际情况并不能通过监察发现,只能靠记录资料的完美呈现来判断,资料中的缺漏成为监察的重点内容之一。这种做法进一步加剧了这种心态。

 

       在这个这种思维方式下,堆叠证据,无限制地去制造完美的证据。而证据完美,并不意味着现实执行得完美。特别是为了证据而制造的证据,纸面、文档的、资料夹里的东西,加剧了文牍化、形式主义、理论与实际的脱节,几层皮的安全管理害死人,这又恰恰是我们HSE人所厌恶的。

 

       更可怕的为了应付检查,或者减少麻烦而制造出虚假的证据。

 

       虚假的信息不是我们所期待的。 安全管理的基础是真实。

 

(2)为什么说:过多地谈追责,还可能带来安全文化的畸型?

 

       事故处理的四不放过很好,很重要。是解决“已知”风险,明知故犯者的重要措施。

 

       只是,我们是否可以有一个更好的假设:没有人愿意出事故,没有员工会故意违章。可以说,绝大多数违章的情况是员工在无意识间发生的。

 

       更严谨和更完整的提法是:当员工在资源、时间、精力等条件允许,且自身有能力完成时,没有员工会明知存在危险而不采用正确的方式而选择违章作业。

 

 

       这种正向假设并不能解决所有违章问题,但却能让我们更多的思考:在那个情境下,员工为什么会选择违章?从而发现技术中,管理中,资源配置,工作方便性,甚至员工作业过程中的实际问题等多种角度出思考事故原因和现场管理的缺漏,以采取更好的措施防范事故。

 

       事故处理的根本目标在于更好的预防事故,处理违章的情况的目的也在于更好的防止员工的无意识违章行为。

 

       但,当我们将事故处理的重心放在追究责任时,那么为了逃避追究,逃避处罚,员工,甚至管理人员的感受又是怎样的?他们会怎样思考,怎样行动?

 

       不用讳言,制造更多的证据以回避因自己无意识之举带来的“处罚”后果。这本身就是典型的“被动”安全管理状态的表征。而这种强调问责的方式,强化了员工的逃避心态,强化员工回避安全管理,强化了员工与安监人员间的对立。

 

       这不是我们所期待的安全文化。

 

 

(3)为什么说,恐吓式追责所带来的情绪能量太过负面的,并不能引导员工走向积极正向和主动。

 

       当我们大谈“事故后有多少人被处理,从最高层一直到最基层,特别是安全部门一个也跑不掉”的时候,我们到底是在用哪一种力量来影响人们?

 

       当我听到某某设计公司的设计师,某某公司的工程师,现场安全员因出现事故而被处理时,我们内在的情感,内在的感受到底是什么呢?

 

       通过大量课程及现场人员沟通,我看到了三种主要的情绪体现:恐惧,愤怒,和不屑。而更多的EHS人是理工男,他们的情绪没有更多表露,却流露出了深深的无力感。

 

       “我们做了那么多工作,没出事的时候想不起我们,出了事的时候,所有事都来了。”

 

       “这对我们很不公平;我们是人,不是神,我就那么两条枪,怎么可能看住所有人,现场那么多人那么从设备,有那么多供应商,要保证无一点差错,怎么可能?对这些偶然与意外,我们又怎么可能100%?”

 

       为了降低这些无力感,滋生出一种可怕的心态是:“既然不可能做到100%,那么我只要把自己摘出来,不要追责追到自己头上就好了。”

 

 

       请问,这种心态又会将安全管理导向何处?又将造就出怎样的EHS部门与其他部门的关系?而各现场部门,他们在这种状态的引导下,是不是也会很快学会“推责”的方法,而不是聚焦于解决问题呢?

 

       无论是恐惧、愤怒还是不屑,情绪的深层解读都是:不公平(委屈)和无力感(缺乏信心)。

 

       (“不屑”也是一种情绪,其深层解读包括:比较优势+自感良好+与我无关。这是安全责任制落实中的非常大的障碍,常见于研发、技术等高技术含量等部门的高级人员。容后分享。)

 

       在这种强大的负能量下,要增强人们的对安全的信心,需要双倍付出;而要想提升人们采取行动的意愿,还要先解决好“不公”,否则巨大的压力之下,也可能会有人创造奇迹,但更多的人是选择“逃离”。

 

       主动的安全来自于:安全感(公平对待)、自信(有能力做到)和得到肯定(成功后的喜悦)三者的良性循环。

 

       事故调查是必须的,通过调查,让人们知道事故是怎样发生的,原因何在。

 

       事故追责是必须的,通过追责,让人们知道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

 

       事故发生的原因并不是单一的,作为企业内部的一个支持性部门,安全管理部门受制于许多资源、人员、能力、条件等等,安全部门没有信心,其他部门信心又何来?

 

 

       “信心与信任”是企业实现文化认同的根本所在,是人心所在。

 

       我们可以问一问自己:

 

       我们相信我们的公司吗?

 

       我们相信公司各部门的经理吗?

 

       我们相信我们的同事和重要岗位的员工吗?

 

       我们相信公司所付出的资源所付出的这些努力会到位吗?

 

       我们相信技术部设备所采取的技术措施和方法是有效吗?

 

       我们相信大家按规范做事,我们天天做的那些工作是有成效的嘛?

 

       我们相信当各部门出现安全上的困惑时,他们会主动提出吗?

 

       我们相信24小时的安全教育是充分的吗?员工训练是有成效吗?

 

       我们相信员工能够懂得并且执行那些规章制度吗?

 

       我们相信我们是受欢迎的吗?

 

       我们相信安全检查及结果是有助于各部门的工作吗?

 

       我们相信我们努力就会有机会升职,就会有机会加薪吗?

 

       我们相信我们努力就会有机会升职,就会有机会加薪吗?

 

       ……

 

 

       同样的问题可以问很多,反向的提问也更是必须:员工相信吗?如果我们对这些不那么自信。我们要做的事情是提升质量,提升效能,增强自己的自信,增强我们对企业各级人员的信心。

 

       相信吧,如果我们做好了我们现在的工作,只有将已知的风险隐患控制好,95% 地按法规、规范、标准和现场要求去做,事故是可以预防的;

 

       相信吧,如果出现了任何新识别出来的危险危害,公司会安委会会讨论并做出决定,找到出解决方法,把新出现的问题解决掉;

 

       相信吧,哪怕是出现了未知的情况,哪怕是全新的工艺,设备或全新的供应商或人员,我们也有办法将99%的危险提前找出来!

 

       相信吧,如果还有1.0%的危险没有识别出来,员工在现场、在作业前,也会有所感受,会主动提出问题,主动将异常情况上报,我们还是机会提前解决!

 

       相信吧,即便是出现了那0.01%的偶然、与意外,我们应急办法和现场补救措施,也能让员工不受伤害!

 

       请每个自我评估一下吧!如果上面的数字还只有80%,甚至更低,那么,请思考:“我如何做,能够有机会将这些信任值提升到5%,哪怕1%?”

 

       每一个1%都很重要,每一次提升1%都是一个进步,这就是精进,然后趋向最后的99.99%!安全是相对的,风险是绝对的。我们已经至少解决了95%!

 

       如果你自己评估不了,自己对自己的评估不自信,那么找一个权威的高质量的第三方评估一下,看看,与99%之间,差距在哪?排个优先顺序,一个一个解决掉。

 

       不断精进!精进!这才是安全文化所要的状态。无论是企业,还是部门,还是个人。

 

 

       不要掉进那个追责的陷阱,不要为了恐吓而过多的谈论追责,而是把我们的精力、把我们的热情放在事故预防、风险控制、人员管理的具体措施上,放在管理效能的得升上,放在事故预防的真实成效上。

 

【好课推荐】

 

       仅今年11月就已发生20多起安全生产事故!

 

       11月3日,兰州市一家化工厂内发生闪爆并起火。

 

       11月9日,浙江衢州中天东方氟硅材料有限公司发生火灾事故,现场发生第二次燃爆。

 

       11月12日,河北省无极县天泽鑫珍珠棉厂发生爆炸事故,致3死1伤。

 

       ……

 

       我们总是在事故发生后强调安全监管不到位!

 

       事故发生前——

 

       企业不重视,视“双重预防机制”为纸面游戏,搞定书面文件便万事大吉,根本抓不住重点;

 

       管理者辨识不了危险源,不会制定控制措施,真正落于实处者屈指可数;

 

       员工缺少安全意识,工作时违规操作……

 

       于是,安全管理没了系统性,发生事故似乎也在情理之中。然而,想要规避安全生产事故,又难免遇到以下问题:

 

       如何避免辨识漏洞,找出危险源,做到事故防控?

 

       怎样才能让安全防控措施成功落地,避免形式主义?

 

       安全管理的核心任务与逻辑是什么?

 

       事故发生后,直线管理者是否会被依法追责?

 

       危险源识别与风险评估是整个HSE管理体系的核心部分,它的目的是为了评价危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后果的严重程度,以寻求最低事故率、最少的损失、环境的最低破坏。

 

       整个体系的建立基本上是立足于各项危险源识别与风险评估成果之上的,以危险源识别与风险评估的成果为基础,建立健全预防各种危害或风险的机制、措施和方案,从而达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目的。

 

 

学习结束时,参与者能够:

 

       1.理解并清晰“危害识别的原理”并学会设计《日常安全检查表》;

 

       2.理解并清晰“风险评估的原理”并学会设计《本公司作业岗位风险分析表》;

 

       3.通过对《本公司作业岗位风险分析表》的定级,确定优先改善的部分和改造计划。

 

实习演练:识别讲师所在公司需要的改善项目,确定优先方面和改善标准。

 

       课程特色:本课程涵盖“危害识别”与“风险分析”两个方面,并结合企业实际项目案例展开分析,以让学员获得较为全面的理解。

 

       *可添加小编微信:EHSCN123获取课程简章,如想报名,可点击以下链接,会有专员联系您告知培训事宜:https://g.gd-share.cn/p/mywczbr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