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台湾成功大学自强校区8楼的化工系实验室传出爆炸意外,2名研究生1男1女将金属钠块投入水中引发剧烈反应爆炸,喷溅出的水造成2人脸与双手灼伤送医,系上教授决定取消这项实验,改以其他研究方式取代,这已是成大校园今年第3起意外事件,引发校园环卫安全关注。ehs.cn 台南市消防局1日下午2点多接获成大自强校区爆炸意外案件,实验室因爆炸冒烟,一度触动火警自动警报器,警消出动8车16人,救护人员到场时,实验室内仅有2名学生,分别为成大化工系硕一吴姓男学生与中正大学研究所硕一李姓女学生。 因爆炸引发喷溅,2人的脸部与双手皆遭灼伤。伤者下午3点多送医,意识清醒无生命危险。室内火势随即扑灭,现场有财损需火调。初步研判意外原因为实验室钠与四氢呋喃反应,烧毁抽风柜燃烧面积约3平方公尺。 成大校方表示,这是成大与中正大学2校合作的一个研究计划,1日发生意外,研究所教授为维护学生安全,决定取消运用金属钠除水的实验,改利用其他研究方式进行。校方后续将关怀学生受伤情况。 「又是成大!」台南市消防局今年6月曾统计台南市大专学校近3年来的火警意外事故,全部共有10件,多以具备化工系的校园为主,其中成大就占5件,这项统计不包括校方未通报案件。 有消防人员表示,成大实验室爆炸已是今年第3起校园意外事件,前2件分别是2月发生的自研电动车锂电池起火与6月发生的材料系抽风柜冒烟火警。 成大去年8月曾发生图书馆职员癫痫发作,驾车离校冲撞,造成1死4伤大车祸,还有去年10月成大法律系女学生坠楼不幸事故,皆为重大校安事件。 金属钠 金属钠活性极强,遇水反应放热快; 操作必须干燥手,严禁潮湿环境中; 存放密封隔空气,浸于煤油防氧化; 若有泄漏速隔离,防止燃爆伤人员。 银白色的金属钠,看似光亮柔软,却是实验室中出了名的“脾气火爆”之物。它的反应迅猛,特性独特,是化学研究与工业生产中的“明星元素”,也是实验室安全管理中的重点关注对象。 一、基本信息 化学式:Na 相对原子质量:22.99 元素类型:碱金属(周期表第IA族) 外观与物理性质:银白色金属,质地柔软,具有金属光泽,密度0.97 g/cm3,熔点97.8℃,沸点883℃。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暴露在空气中表面会迅速失去光泽并形成氧化钠薄层。 发现历史:1807年,英国化学家亨弗里·戴维(Humphry Davy)通过电解氢氧化钠首次分离出金属钠,并将其命名为“Natrium”。 二、危险特性 高反应活性:遇水剧烈反应,生成氢气并放出大量热量,极易引燃氢气发生爆炸;与空气中的氧气接触,能缓慢氧化甚至自燃。 强腐蚀性:钠燃烧产生的烟雾主要为氧化钠,可强烈刺激并腐蚀呼吸道、眼鼻及皮肤;与潮湿皮肤接触,可导致严重化学灼伤或热灼伤。 易蒸发并有毒:在约100℃开始蒸发,形成具有腐蚀性的钠蒸气;能侵蚀玻璃和实验器皿。 三、使用与运输合规 《易制爆危险化学品治安管理办法》规定: 第十八条 易制爆危险化学品使用单位不得出借、转让其购买的易制爆危险化学品;因转产、停产、搬迁、关闭等确需转让的,应当向具有本办法第十条或者第十一条规定的相关许可证件或者证明文件的单位转让。双方应当在转让后五日内,将有关情况报告所在地县级公安机关。 第二十一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交寄易制爆危险化学品或者在邮件、快递内夹带易制爆危险化学品,不得将易制爆危险化学品匿报或者谎报为普通物品交寄,不得将易制爆危险化学品交给不具有相应危险货物运输资质的企业托运。 四、安全规范 1、储存要求 环境要求:金属钠应储存在干燥、阴凉、通风良好的环境中,严禁接触潮湿空气或暴露在高温条件下。 隔离储存:严禁与酸、氧化剂、水或含水物质共同储存或近距离放置,防止发生剧烈反应。 容器管理:应使用密封、防潮、抗腐蚀的容器存放,容器外贴有清晰完整的化学品标签,注明危险性和操作注意事项。 消防配备:存放区域应配备干粉灭火器或专用金属灭火器,严禁配置或使用水型或泡沫型灭火器,以免引发更大事故。 2、防护措施 着装:操作人员应穿戴防护眼镜、防穿刺手套、防火实验服等个人防护装备,避免皮肤直接接触钠。 操作环境:必须在通风橱或具备良好局部排风的区域内处理金属钠,操作时远离明火,避免氢气积聚。 废弃物处理:处理金属钠残余物时应特别小心,可用干燥油或惰性液体中和,严禁直接接触水或酸类。 消防措施:实验室应配备专用的防火毯、灭火器材与应急沙桶,工作人员应接受相关应急演练和培训。 五、应急处理 1、急救措施 吸入:钠本身不挥发,也不易形成粉尘;但若发生火灾,其燃烧产物氧化钠具有刺激性。若人员吸入烟雾,应迅速移至空气新鲜处,观察其呼吸状态。如出现咳嗽、胸闷等症状,应尽快送医。 皮肤接触:若钠块碎片接触皮肤,需立即用干布轻轻拭去残留物(若尚未与水反应),然后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可配合温和肥皂。注意防止二次反应带来灼伤。 眼睛接触:钠或其氧化物若进入眼内,需立即用大量清水持续冲洗至少15分钟,并尽快就医。 误食:误食金属钠极为危险,会在胃液中剧烈反应,应立即漱口,切勿催吐,并尽快送医,同时告知医生具体情况。 2、泄漏处理 小量泄漏:处理时应穿戴防护服、防护眼镜、耐碱手套,避免钠与空气潮气或人体接触。使用干燥、非金属工具(如塑料铲)将金属钠收集于干燥密封金属容器中,并在容器内添加无水矿物油或液状石蜡密封保存。可用干砂覆盖残留部分,禁止用水清洁现场! 大量泄漏: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断电断火、封锁现场,疏散无关人员。保持良好通风,防止氢气聚集引发二次爆炸。通知安全管理人员和专业应急团队处置。火灾风险较高时,应使用干粉灭火器、专用金属灭火剂或干砂扑灭火焰,严禁用水或泡沫灭火器处理。 特别提醒:金属钠遇水会剧烈反应并释放氢气,极易引起爆炸和二次燃烧。发生火灾时,绝不可用水或泡沫灭火器灭火,应使用干粉灭火器、专用金属灭火剂或干燥砂土覆盖处理。 四氢呋喃 四氢呋喃,又名氧杂环戊烷,英文简称THF。 危险特性 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高热、明火及强氧化剂易引起燃烧。接触空气或在光照条件下可生成具有潜在爆炸危险性的过氧化物。与酸类接触能发生反应。与氢氧化钾、氢氧化钠反应剧烈。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危险性理化数据 熔点:-108.5℃;沸点:66℃;相对密度(水):0.89;相对蒸汽密度(空气):2.5;闪点:-14℃;自燃温度:321℃;溶解性:溶于水、乙醇、乙醚、丙酮、苯等多数有机溶剂。 中毒表现 具有刺激和麻醉作用。吸入后引起上呼吸道刺激、恶心、头晕、头痛和中枢神经系统抑制。能引起肝、肾损害。液体或高浓度蒸气对眼有刺激性。皮肤长期反复接触,可因脱脂作用而发生皮炎。 急救措施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呼吸、心跳停止,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就医。 食入:漱口,饮水。就医。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流动清水彻底冲洗。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分开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就医。 泄漏应急处置 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他不燃材料吸收。使用洁净的无火花工具收集吸收材料。 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抗溶性泡沫覆盖,减少蒸发。喷水雾能减少蒸发,但不能降低泄漏物在有限空间内的易燃性。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喷雾状水驱散蒸气、稀释液体泄漏物。 灭火方法 消防人员必须佩戴空气呼吸器、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容器突然发出异常声音或出现异常现象,应立即撤离。
|
前一篇: 存在燃烧风险!小米公司召回超14万台!
![]() 路过 |
![]() 雷人 |
![]() 握手 |
![]() 鲜花 |
![]() 鸡蛋 |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