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EHS平台! 设为首页 收藏
EHS中国 法规首页 电动送风过滤式防尘呼吸器通用技术条件(LD 6-1991)

电动送风过滤式防尘呼吸器通用技术条件(LD 6-1991)

收藏

下载法规

我要纠错

条款摘要

资料来自公开网络,仅提供网友学习讨论使用

原文版权归原版权人拥有

发文字号:LD 6-1991

颁布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部

法律效力:行业标准

应用分类:劳动保护类

颁布日期:1992-08-06生效日期:1992-07-01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电动送风过滤式防尘呼吸器的性能、试验方法及检验规则等。
本标准适用于空气中含粉尘及微粒作业现场使用的电动送风过滤式防尘呼吸器。
本标准不适用于空气中含氧量低于18%、空气中含有毒微粒超过TJ36规定的场所及可能引起爆炸场所使用的电动送风过滤式防尘呼吸器。
 
2 引用标准
  
GB2811 安全帽
GB2812 安全帽试验方法
GB3929 标准电池
GB6220~GB6221 长管面具及其性能试验方法

3 术语
  
3.1 电动送风过滤式防尘呼吸器(以下简称“呼吸器”)
  经电动风机过滤除尘,使佩戴者呼吸到清洁空气的个体防护装置。
  
3.2 一体型电动送风过滤式防尘呼吸器。
  不带导气管的电动送风过滤式防尘呼吸器。
  
3.3 分离型电动送风过滤式防尘呼吸器
  带导气管的电动送风过滤式防尘呼吸器。
  
3.4 防护率
  呼吸器滤除粉尘及微粒的百分率。
  
4 分类及分级
  
4.1 分类
  呼吸器按结构及风机、过滤器放置位置分类(见表1)。
  
4.2 分级
  按防护率分级(见表2)。
  
表1
   
表2 %
   

4.3 结构
4.3.1 密合型
密合型电动送风过滤式防尘呼吸器,必须具有电动风机向呼吸器内送入经过滤的干净空气和从排气阀排出佩戴者的呼气剩余空气的结构(见图1)。

图1 密合型电动送风过滤式防尘呼吸器
a 分离型 b 一体型
1—目镜;2—排气阀; 1—过滤器;2—电动风机;
3—导气管;4—电池; 3—目镜;4—排气阀;
5—过滤器;6—电动风机; 5—电池

4.3.2 开放型
除具备供干净空气的结构外,佩戴者呼气能从颜面与面罩之间排出而粉尘和微粒难于进入的结构(见图2)。

图2 开放型电动送风过滤式防尘呼吸器
a 分离型 b 一体型
1—面罩;2—目镜; 1—面罩;2—目镜;
3—导气管;4—电池; 3—风机;4—过滤器;
5—过滤器;6—风机 5—电池

4.3.3 头罩型
除具备供干净空气的结构外,佩戴者呼气能从人体与头罩之间或排气阀排出而粉尘和微粒难于进入的结构(见图3)。

图3 头罩型电动送风过滤式防尘呼吸器
a 前额供气分离型 b 嘴部供气分离型
1—过滤器;2—排气阀; 1—电池;2—过滤器;
3—防护罩;4—目镜; 3—风机;4—送气管;
5—帽壳;6—导气管; 5—目镜;6—帽壳;
7—风机;8—电池 7—保护罩

图3 头罩型电动送风过滤式防尘呼吸器
c 头后供气分离型 d 一体型
1—帽壳;2—风机; 1—目镜;2—帽壳;
3—过滤器;4—电池; 3—风机;4—过滤器;
5—保护罩;6—电池

5 技术要求

5.1 防护率
呼吸器防护率必须符合表2要求。

5.2 送风量
呼吸器在额定工作时间内所通过的风量,其值必须小于额定最低送风量。

5.3 连续运转性能
呼吸器接通规定电源,在常温室内(定温为20±2℃,相对湿度60±15%)电动风机连续运转24h后,呼吸器电动机、风叶等各部位不得有烧损或其它异常现象。

5.4 高温性能
将呼吸器放入6±2℃的恒温箱中,保温6h后取出,在1min内观察呼吸器各部位必须无变形、油漆脱落等妨碍使用的异常现象。

5.5 低温性能
将呼吸器放入-20±2℃的恒温箱中保温3h后取出,在1min内观察各部位必须无变形、油漆脱落等妨碍使用的异常现象。

5.6 材料各部位使用材料应符合以下要求:
a.强度和弹性等必须符合用途要求;
b.与皮肤接触部位使用的材料,不得对皮肤产生有毒、有害影响;
c.金属部位必须具有耐腐蚀性或经过适当防腐蚀处理。

5.7 使用要求
呼吸器戴在头上使用时,不得有异常压迫感。必须为佩戴者提供干净空气。其连接部分牢固可靠,不因泄漏而使性能下降。对于有防冲击要求的呼吸器应符合GB2811和GB2812的要求。
密合型呼吸器,当电机停止工作时,佩戴者仍能够依靠自吸经过滤的空气。

5.8 电动风机
电动风机必须确保足够的风压和风量,结构紧凑,重量轻、噪声小,电源电压在24V以下。

5.9 导气管
导气管必须不妨碍佩戴者的活动,在使用期间不应由于受多种弯曲而发生通气故障。

5.10 电源
电源电池必须符合GB3929的要求。

6 试验方法

6.1 防护率试验方法
6.1.1 原理
将呼吸器按规定佩戴在附有人工肺的标准头型上,置于内容积约为2m3的试验柜中,向试验柜送入一定浓度的试验介质。开动人工肺及呼吸器的电机(见图4),待条件稳定后,测试呼吸器内外试验介质浓度,计算防护率。
6.1.2 试验介质采用氯化钠气溶胶作为标准粉尘粒子或气体介质。
6.1.3 试验装置,按GB6221第1.3条进行,电源采用电压为4~4.5V干电池、蓄电池或其它同等电源(见图4)。
6.1.4 试验条件
6.1.4.1 佩戴要合适,不宜过紧或过松。
6.1.4.2 密合型呼吸器应按其适宜范围选择相应标准头型佩戴。开放型、头罩型呼吸器采用7#男性标准头型佩戴。
6.1.4.3 呼吸器供气条件
a.试验密合型呼吸器时,不另外供气,只开动人工肺,吸入气取自试验柜内经高效过滤器(对气溶胶过滤效率大于99%)净化的空气,其绝对过滤器阻力≥176.4Pa(≥18mmH2O);试验半呼吸时,绝对过滤器阻力≥78.4Pa(≥8mmH2O)。
b.试验开放型头罩型呼吸器时,先装好过滤器(为新品),然后风机在额定电压下接通电源,保证供给额定最低风量以上的送风量,待稳定后开动人工肺。
6.1.4.4 人工肺工作条件
a.呼吸波形:正弦波;
b.一次呼气量为1.2±0.006L;
c.每分钟吸气次数为25±1次。
6.1.4.5 稀释后的氯化钠气溶胶浓度大于1mg/m3,粒子平均直径低于0.5

  • 前一篇:一般防护服(GB/T 13661-1992)(已废止)
  • 后一篇:劳动防护服 防寒保暖要求(GB/T 13459-1992)(已废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