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EHS平台! 设为首页 收藏
历届EHS法规峰会
点击查看更多

EHS 新闻

EHS News
当前位置: 中国环境健康安全网 >EHS 动态 > 观点评论 > 浅谈从业人员的安全心理状态

浅谈从业人员的安全心理状态

2012-4-27 10:12 | 发布者: EHS最新资讯 | 查看: 1479 | 评论: 0 | 原作者: 王翔宇 | 来自: 中国安全生产网
摘要:作为长期流动施工单位,现场施工生产自身的特殊规律决定了“安全第一”的极其重要性。多年施工生产的实践告诉我们,在生产过程中,如果使职工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有一个稳定的心理活动,我们的安全生产局面在某种程 ...
  在安全科学的理论研究中,有一条被称作是“事故法则”的“海恩法则”,即每一起严重事故的背后,必然有29次轻微事故、300起未遂先兆以及1000起事故隐患。也就是说,任何的严重事故都不是偶然的,如果做到先期的认识、预防,事故是可以避免的。人的行为过失以及不安全行为和不安全状态都可直接导致不安全事件的发生,都是由于人的思想、行为发生倾向造成的,而这种倾向最主要、最根本的原因则是人的心理活动所产生的。 作为长期流动施工单位,现场施工生产自身的特殊规律决定了“安全第一”的极其重要性。多年施工生产的实践告诉我们,在生产过程中,如果使职工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有一个稳定的心理活动,我们的安全生产局面在某种程度上就会趋于稳定。

  心理学家认为,行成于思。一切行为都是心理活动的结果。怎样研究人们的心理活动规律,有的放矢地进行心理诱导,把握和规范从业人员的作业行为,使人这个主体因素在安全生产中发挥积极的最佳作用,从根本上认识和预防不安全因素,最终有效地减少、消灭事故的发生,在现场安全管理工作者的工作内容中显得尤其重要。

  影响职工安全心理的因素有外在因素和内在因素两类,其中外在因素不外乎如下几种:

  1、主管领导过分强调经济效益和工作进度;

  2、工资调整、职称评审;

  3、组织机构变动、人事调整;

  4、发生重大安全事故;

  5、协同作业人员大幅度频繁变动;

  6、生活福利没做好,群众意见较大;

  7、家庭问题突出;

  8、同事、邻里、上下级之间不团结,关系紧张。

  外在因素的产生与存在,容易诱发不安全的内在因素,造成不稳定的心理状态。导致不安全行为的内在因素,即指从业人员的个体安全心理状态以及实时的劳动态度。

  举个例子。有的职工作业时不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总是认为“事故是出于偶然,哪能那么巧正好让自己赶上”,这就是一种典型的侥幸心理。在我单位的施工项目上,持有这种心理的大有人在。他们对于自己长期工作形成的非正确的思维定式导致的错误行为不进行改正,而是一味地根据经验偏固执行,往往极容易诱发生产事故。

  具体分析一下,从业人员的类似上例的个体不安全心理状态及其典型观念表现主要包括:

  1、急功近利、急于完成任务——早干完早下班;

  2、怕麻烦、图省事——何必那么讲究形式,循规蹈矩,太麻烦了;

  3、存在侥幸心理,习惯性、想当然,仅靠经验操作——这么干就行,以前一直这么干的,应该没问题的;

  4、麻痹大意、蛮干——什么防护啊天天不用不也没事么;

  5、应付检查心理——来检查了,快做(系/穿/戴)好;

  6、不安心本职工作,不满足本岗位待遇——都一样的干活,凭什么他拿得比我多;

  7、逆反心理等——天天说啊教育啊考试啊,烦透了,偏不那么做。

  基于上述因素,在生产活动中,作为一个安全工作管理者,有责任从安全心理方面做好职工的思想教育工作。

  要善于从职工的实际心理活动情况出发,坚持以正面诱导为主,在提高安全意识上下功夫。一个人缺乏正确的劳动态度,原因很多,或因对自己工作的重要性缺乏认识;或因个人需要得不到满足;或因自尊心受到挫伤;或因家庭负担、拖累太重。凡此种种,除了对特定范围的群体进行分析外,我们还必须对具体个人进行具体分析,才能做到因材施教,取得预期效果。

  人的心理在波动、异常时会导致生产工作的不稳定性,而良好的安全心理可以充分发挥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提高安全效果。人是机械的操作者、设备的主人,因此,要想达到安全生产的目的,只有把人的工作做好了,才能从根本上为单位的生产安全提供可靠保证。

如何获得EHS币?

关键字:
6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6 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