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EHS平台! 设为首页 收藏
历届EHS法规峰会
点击查看更多

EHS 新闻

EHS News
当前位置: 中国环境健康安全网 >EHS 动态 > 每月新闻盘点 > 一周热议 群体事件逆推环境信息公开化(10.22-10.26)

一周热议 群体事件逆推环境信息公开化(10.22-10.26)

2012-10-26 16:35 | 发布者: EHS最新资讯 | 查看: 3983 | 评论: 0 | 来自: EHS中国
摘要:近年来,各地因环境污染问题导致的群体性事件呈增长之势。今年10月的镇海PX群体事件,7月的王子排污工程事件,4月的天津数千市民“散步”抗议PC项目,等均为典型案例。这些事件背后,都存在地方政府、企业与居民之间 ...


  环境问题引发群体性事件的兴起

  2012年10月,因为怕宁波镇海PX项目带来污染,镇海发生群体性事件;

  2012年7月,因为反对王子排污工程,江苏启东爆发群体性事件;

  2012年7月,因为担心钼铜项目带来的污染问题,四川什邡发生群体性事件;

  2012年4月,因为担心PC项目带来污染,天津发生群体散步事件;

  2011年12月,因为担心华电集团发电厂对环境造成污染,广东汕头海门发生群体性事件;

  2011年9月,因为浙江晶科能源公司环境污染问题,浙江海宁发生群体性事件;

  2011年8月,因为担心大连PX项目环境污染,大连发生群体散步事件;

  …………

  近年来,各地因环境污染问题导致的群体性事件呈增长之势。10月的镇海PX群体事件,7月的王子排污工程事件,4月的天津数千市民“散步”抗议PC项目,等均为典型案例。这些事件背后,都存在地方政府、企业与居民之间无法互信和缺乏沟通的问题。简单来说也就是缺乏环境信息公开问题。

  环境问题需要信息公开化

  对于环保领域群体性事件的根本原因,是企业环境信息的公开问题。环境信息公开是社会公众督促政府和企业加强环境保护减少污染的重要手段,也是减少环境性群体事件的根本要素。

  在全球信息化的今天,我们认为,以信息透明和决策民主为趋势的信息公开制度已经成为法治国家发展的新趋势。要提升环境信息公开的水平,首先,必须提高对环境信息公开的认识,要认识到环境信息公开可以使公众对政府行政的整个过程进行全面监督和客观评判,可以增强广大公众保护环境的责任感,有利于环保部门依法行政和打造责任环保、透明环保、阳光环保以及建设服务型政府。其次,提高环境信息公开的各项基础能力建设。通过加大环境信息化建设资金投入、增加人员、增强网站环境信息公开的功能、提供信息索引,使环境信息公开人性化、规范化、专业化。再次,要加强培训学习,学习先进地区环境信息公开的管理经验、工作模式。

  实践证明,环境信息公开制度是解决群体性事件及环境问题的重要途径。污染减排责任在政府,推动在环保部门,主体在企业。通过向社会主动公开环境保护规划、环境质量状况、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分配指标及落实情况等,政府能够充分听取公众的情况反映、意见建议,使决策和措施具有全局性、科学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保证污染减排工作稳步、持续、有效推进。

  环境信息公开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一是企业怕公众了解其真实环境信息,因此,不愿主动公开信息。这些信息包括企业要公布的年度资源消耗总量,企业环保投资和环境技术开发情况,企业排放污染物种类、数量、浓度和去向,企业环保设施的建设和运行情况,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物处理、处置情况,废弃产品的回收、综合利用情况,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情况等。即使有的企业按法规要求公开了环境信息,公开的信息也是可公开材料总量的一小部分,而且公开的信息多是公众不感兴趣或不需要的数据。

  二是政府部门对环境信息的公开重视不够。这其中的原因比较复杂。既有政府部门缺少专门机构,无法进行信息梳理的问题,也有信息采集量少,想公开无法公开的问题。

  三是项目上马时,环境信息公开就存在先天不足。在项目环评阶段,现行规定存在环境信息公开时间短、公众参与意见渠道不畅等问题。有的地方公布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公告时,甚至专找公众了解少的媒体或网络。如通过广播播出的形式,多选择在夜间播出或在环保部门的内部网络进行信息公开。这些看起来都进行了环境信息公开,结果只是走一下形式,公开、不公开对公众其实还是一样。

  当前,应进一步推进和规范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以及企业公开环境信息,维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获取环境信息的权益,推动公众参与环境保护。

  信息公开需要民众的参与

  过去30年间,中国经济经历了高速发展。然而,作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大规模的工业化和城市化也给中国造成了前所未有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一半左右的地表水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近80%城市的空气质量难以达到健康的空气标准,每年被重金属污染的粮食达到了1200万吨,造成数以亿计的人口暴露在健康威胁之下。

  中国污染减排的最大障碍,不是缺乏技术和资金,而是缺乏动力。由于执法不严,环境诉讼难,企业违法成本低,造成大批企业宁可交罚款也不愿意治理污染。这些问题的背后,是地方政府依然把经济发展放在环境保护之前。这样深层次的问题不是一夜之间可以解决的,因此要激发环境保护的原动力,必须要有公众的广泛参与。而公众必须知情方能有效参与。

  环境信息公开真的有希望了么?

  据悉,2008年5月1日,国务院《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和环保部《环境信息公开办法》(试行)就开始实施。但是时至今日,想要申请相关的信息公开实在是太难了。

  2010年,南方周末依据上述法律条率,向内地所有31个直辖市和省会城市、自治区首府的环保局申请环境信息公开。但29个被申请环保信息公开的城市中,12个积极回应,3个明确拒绝回复,1个提出无理要求,另外的13个则始终保持沉默。说好要对不公开的部门和负责人问责的,但是这一次也没见问责。

  2012年1月16日,公众环境研究中心(IPE)与美国自然资源保护委员会(NRDC)联合发布了“113个城市污染源监管信息公开状况”评价结果报告显示:我国环境信息公开依然处于初级阶段,表现在一批城市的得分依然在20分之下,公众依然难以有效获取这些城市的污染源监管信息等。

  现在的环境形势越来越严重,空气污染已经开始影响公众的正常生活,水污染更是久治不见效,重金属污染已经开始造成严重后果,就这样,环境信息公开依旧是一团谜。没有环境信息公开,就没有公众的共同参与和监督,更没有环保部门的主动出击,污染就在不断地发生着、加重着。

  该公开就公开,该问责就问责,否则,环境依旧没有出路,污染仍会持续。

  国外经验

  美国:政府大力支持 公众积极运用法律

  首先是环境影响评估。1970年,美国通过了《国家环境政策法案》,该法案要求环评报告要向公众公开,公众可以就此提出自己的意见,并对某一项目的设计和建设有发言权。

  第二是美国有毒物排放清单的发展与一项加州法律。它要求公开全美所有工厂的有毒物排放情况。有一项活动叫“记分卡”,把公开的数据输入一个易于搜索的数据库,公众只需输入其居住地区的邮政编码,就可以知道他们居住地区周围有哪些工厂,排放哪些污染物。还有加州《饮用水安全与毒性物质强制执行法》,其中有要求:如果某产品含有某些有毒化学品,则生产者必须在该产品上贴上警示标签。这部法律的效果非常明显:它促使生产者去除了产品中的有毒化学品,因为消费者不愿意买标明含有毒物的产品。

  第三个领域是许可证制度。公众可以看到排放数据、监控数据等许可证要求的数据。像美国自然资源保护委员会这样的组织根据清洁水法中关于公民诉讼的规定,利用这些信息提起了公民诉讼,对违法的污染工厂采取了执法行动。

如何获得EHS币?

1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