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攀枝花市太阳能利用和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攀办发〔2010〕39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级各部门,各企事业单位: 《攀枝花市太阳能利用和产业发展规划》(2010~2020)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二○一○年四月二十九日 攀枝花市太阳能利用和产业发展规划 (2010~2020) 一、规划背景 (一)国内外太阳能发展状况 在传统能源日益紧缺的情况下,太阳能作为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无污染的清洁能源成为了首选的可再生能源。目前,世界各国正把太阳能的开发和利用作为重要的能源发展方向。预计2030年,太阳能发电将占世界电力供应的10%以上,2050年达到20%以上。太阳能的大力开发和应用将成为未来能源利用的主流。 太阳能利用基本方式可以分为光热利用、光伏利用、光化利用和光生物利用四大类。 1.光热利用 根据所能达到的温度和用途的不同,太阳能光热利用分为低温利用(<200℃)、中温利用(200~800℃)和高温利用(>800℃)。低温利用主要有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干燥器、太阳能蒸馏器、太阳房、太阳能温室、太阳能空调制冷系统等,中温利用主要有太阳灶、太阳能热发电聚光集热装置等,高温利用主要有高温太阳炉等。目前光热利用主要有两种:①太阳能热水器,使用的太阳能收集装置以平板型集热器、真空管集热器和聚焦集热器等3种为主。②光热发电,利用太阳辐射所产生的热能发电。一般是用太阳能集热器将所吸收的热能转换为工质的蒸汽,然后由蒸汽驱动气轮机带动发电机发电。 1.1国外发展现状 在太阳能热水器应用方面,国外保有量占世界太阳能热水器份额的40%左右,其中90%采用平板太阳能集热器。 太阳能光热发电主要有太阳能烟筒发电、塔式发电、碟式发电和槽式发电等.目前以槽式抛物面聚光反射镜式太阳能热发电应用为主。如以色列和美国联合组建的LUZ太阳能热发电国际有限公司,从1985~1991年的6年间,在美国加州沙漠相继建成了9座槽式太阳能热发电站,总装机容量达353.8MW。其它类型的太阳能光热发电仍处于试验示范之中。 1.2国内发展现状 目前,我国在太阳能热水器的关键技术上拥有完全的自主知识产权,太阳能热水器使用量和年产量分别约占世界总量70%和80%,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太阳能热水器生产国和最大的太阳能热水器市场。到2008年底,我国太阳能热水器总集热面积运行保有量约1.25亿平方米,年生产能力超过4000万平方米,并仍在以每年20%~30%的速度递增。 我国已颁布实施了太阳能热水器的国家标准,如《平板热水器热性能评价实验方法)(GB4271—84)、《平板热水器产品技术指标)(GB6424—86)、《家用热水器热性能实验方法)(GB12915—91)、全玻璃真空管集热器)(GB/T17O49—1997)等。太阳能热水器已基本实现了商业化,形成原材料加工、产品开发制造、工程设计和营销服务的产业体系,同时带动了玻璃、金属、保温材料和真空设备等相关行业的发展,成为一个产业规模迅速扩大的新兴产业,全国有1300多家大中型太阳能热水器生产企业。我国自主创新的真空管热管技术,技术水平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真空管热水器在我国得到广泛应用。 按照我国《可再生能源十一五规划》,到2010年,全国太阳能热水器总集热面积将达到1.5亿平方米,加上太阳能灶、太阳能房等太阳能热利用,年替代能源量将超过5000万吨标准煤以上。 太阳能干燥器目前尚处于推广应用阶段,如木材、中草药、陶瓷泥坯、食品、皮革、谷物果品、烟草、肉制品的干燥等。 2.光伏利用 光伏利用是利用光生伏打效应将太阳辐射能直接转换为电能,基本装置是太阳能电池。光伏发电按照产品类型可大致分为三类,即晶体硅太阳能电池、薄膜太阳能电池和聚光太阳能电池。晶体硅太阳能电池应用是目前市场份额最大的一类,其产业包括硅材料、单晶硅/多晶硅、晶体硅电池、晶体硅电池组件、应用产品及其相关设备。薄膜太阳能电池应用目前市场份额不断扩大,其产业主要涉及非晶硅(a-Si:H)、铜铟镓硒(Cu(In、Ga)Se2,CIGS)、碲化镉(CdTe)太阳能电池和集成组件。聚光太阳能电池应用尚未规模化,其产业主要涉及聚光系统、聚光太阳电池组件、散热系统以及跟踪系统。 2.1国外发展现状 2008年,世界太阳能电池产量达到了7.7GW,实现产值371亿美元;全球累计太阳能光伏发电装机容量为14.7GW,新增容量5541MW,实现产值337亿美元。 世界光伏组件产量在过去8年平均年增长率约30%以上。目前,光伏发电市场主要是欧盟、日本以及美国。在产业方面,各国一直通过扩大规模、提高自动化程度、改进技术水平、开拓市场等措施降低成本,并取得了巨大进展。目前,商业化晶体硅太阳电池效率提高到14%~17%,光伏组件的生产成本降到5美元/W。在研究开发方面,多晶硅电池最高效率达到24.7%,单晶硅电池效率突破29.3%,铜铟硒电池效率19.8%。非晶硅、多晶硅薄膜电池的研究工作发展迅速,成为世界关注的新热点。 2.2国内发展现状 目前,光伏产业已跃居世界第一,成为我国的新能源和高新产业、绿色经济增长点。我国的光伏产业呈现三大特征:一是光伏产业链逐步完整,技术水平全球领先。尚德公司拥有世界最高效率电池和组件的Pluto冥王星技术,是全球第一个商业化大规模生产的光伏企业;二是区域产业板块正在崛起,江苏、浙江、江西、河北、青海、辽宁等地光伏产业发展迅猛;三是世界级光伏企业不断涌现,已有10余家中国太阳能光伏企业在海外上市,全球20强中国占据7席。 2008年,我国光伏出口值为全球第一(近1500亿元),产量占世界的30%;光伏电池产量达1.78GW,占全球总量的26%;其中,国内太阳能电池龙头企业无锡尚德2008年产量约为500MWp,排名全球第三,天威英利产量为281.5MWp,天合光能产量约200MWp。从市场占有率来看,中国太阳能电池厂商(包括台湾省)的市场占有率逐年提升,2007年中国太阳能电池厂商市场占有率由2006年的20%提升至35%,2008年则更进一步,大幅提升至44%,连续两年成为世界第一。 2009年3月,财政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的实施意见》和《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财政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有条件地对部分光伏建筑给予每瓦最多20元人民币的补贴。2009年7月,财政部、科技部、国家能源局出台了《关于实施金太阳示范工程的通知》,对符合《通知》条件的并网太阳能电站按总投资额50%、离网太阳能电站按总投资额70%给予补贴。在国家政策的有力支持下,2009年尽管由于金融危机,全球光伏产值下降近四成,但我国光伏市场份额逆势上升10%达到40%。 在光伏应用方面,国内光伏应用处于刚刚起步阶段。2008年我国光伏系统安装量为40MW,占全球总安装量的比例仅为0.73%。目前,国内仅有的几个光伏发电项目,包括内蒙古鄂尔多斯(205KW)和上海崇明岛(1MW)项目属于国家发改委批复的示范性项目, 3.光化利用 光化利用就是利用太阳辐射能直接分解水制氢的光—化学转换方式,目前在国内外应用还不广泛。 4.光生物利用 光生物利用即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来实现将太阳能转换成为生物质的过程。目前主要应用于速生植物(如薪炭林)、油料作物和巨型海藻。 二、攀枝花市太阳能发展基础及现状 (一)发展基础 1.资源基础 1.1太阳能资源 攀枝花市大部分处于安宁河、雅砻江和金沙江的河谷地带,东经101°14′~102°24′,北纬26°07′~27°35′,其海拔高度最低937m,最高4195.5m,地貌类型以低中山和中山为主,占全市面积的88.38%,年辐射量是四川太阳能辐射的高值区,年均辐射总量5600~6300MJ/㎡,直接辐射年总量3100~4100MJ/㎡,光合有效辐射2300~2700MJ/㎡;年日照时数2300~2700小时,相当于成都平原的3~5倍;日照时数≥6小时的年平均天数达260天以上;日照百分率在53~61%之间变化;全年晴日数(日平均低云量<2.0)为106~152天。辐射量在时空分布上不均匀,总体上有南多北少的趋势,在年内变化上,干季多于雨季,其中3~5月辐射最多,11、12月最少。根据地区年太阳辐射总量划分为五类太阳能资源地区来看,攀枝花属于二类地区,且与一类地区相差甚少,是全国可开发利用太阳能最好的地区之一,在太阳能产品应用上具有非常优越的自然条件。 1.2其他资源 硅石。目前已发现7处大中型硅石矿,初步估算储量达百亿吨以上,但品位在82%左右,尚不具备晶体硅开发利用的条件。 土地。攀枝花市的面积为7440.398平方千米,其中农用地6662平方千米,建设用地303平方千米,未利用地459平方千米。 电力及电网。攀枝花市电力资源丰富。2009年,攀枝花市水、火电机组装机容量448万千瓦,年发电量203亿千瓦时。攀枝花市输变电网络健全。攀枝花电网是区域性终端电网,通过500KV二石一、二线与四川电网并网运行,网内发电厂装机容量97万千瓦(含上网水电机组,不含二滩电厂),最大发电出力89万千瓦。攀枝花电网有各电压等级变电站41座,其中500KV变电站一座、220KV变电站5座、110KV变电站14座;有500KV输电线路5条、长208Km,220KV线路11条、长190Km,110KV线路46条、长667Km,承担了攀枝花市及凉山州会理地区的供电任务。 2.产业基础 2.1工业加工优势 钢铁、钒钛生产及机械加工产业发达。攀枝花辖区内拥有以攀钢新钢钒有限公司、钢城集团、攀钢机制公司、攀钢钛业公司、大西南实业公司、白云铸造公司、攀枝花市圣达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等为龙头的数十家钢铁生产、机械加工、能源开发生产企业群,具有较强的工业生产和机加工能力。 2.2配套基础优势 攀枝花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是攀西地区唯一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2006年被列为四川省中小企业局首批小企业创业基地,2009年初纳入省级工业园区规划。园区配套设施健全,规划面积14平方千米,已入驻企业91家,建成87家,2009年实现产值46.7亿元。园区下设华山、高粱坪、流沙坡三个园区。太阳能产业项目重点规划布局在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流沙坡园,流沙坡园一期规划面积7.5平方千米,功能定位是以钒钛新材料、生物技术、电子技术、太阳能等新材料、新能源为主的工业集中发展区。流沙坡园水、电、路、网络、通讯等基础设施配套齐全,其中供电容量达6300KVA,日供水量达15000吨。园区重点引进和发展太阳能组件生产线,以及太阳能路灯、台灯、玩具等太阳能应用产品和其他太阳能技术、产品研发项目。 3.区域优势 3.1靠近四川省太阳能光伏产业带 根据四川省《2008~2012承接产业转移工作方案》,四川将打造“六带一链四集群”,“成乐绵硅产业带”就是“六带”之一,光伏光电产业集群成为成都新确定的重点产业集群。2004年,双流县依托中国科学院光电所,规划建设光电产业园,目前,河北天威集团已投入54亿元,落户成都(双流)光伏产业园。成都光伏产业园远期规划实现产值1000亿,将打造为中国西部光谷。攀枝花市可充分利用四川省太阳能产业的良好发展基础,主动承接产业分工,实现共同发展。 3.2靠近主要原材料产地 西南地区多晶硅产业集中度较高。目前在建和拟建多晶硅基地的有乐山、峨嵋、成都、眉山、重庆万州、长寿、云南曲靖等地,尤其是四川省目前已经成为国内多晶硅产业投资的热点。攀枝花市靠近这些主要原材料产地,发展太阳能产业原材料供给稳定。 3.3攀枝花及周边地区拥有巨大的光伏产品市场需求 攀枝花及周边地区共5个市、28个县,面积10.7万平方千米,总人口1119.66万。该区域是我国的能源基地和矿产资源基地,域内有丰富的光热资源、水电资源、煤炭资源、铁矿资源、有色金属资源等。随着城市的进一步发展,太阳能设备应用扩展,太阳能电站在域内开工建设,太阳能产业将在域内进一步壮大,对太阳能产品的需求日益增多,同时产品还可向东盟市场辐射。 (二)发展现状 为加强全市太阳能利用工作的组织领导,2009年市政府成立了太阳能资源开发利用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经委(市循环办),负责对全市太阳能利用的指导,协调和服务。领导小组建立以来,通过制定实施意见、明确发展目标,抓好示范工程、开展招商引资工作、积极争取国家示范项目、促进对外交流与合作等措施,有力促进了太阳能资源开发利用工作顺利开展。太阳能烤烟、燃煤锅炉太阳能应用改造、太阳能沼气、高层建筑太阳能集中供热、太阳能钒电池储能应用等一批示范工程按期实施,盐边10MW太阳能电站、市中心医院311.58KW屋顶太阳能并网发电系统成为全省首批2个列入国家金太阳示范工程项目,无锡尚德、大唐集团、保定天威新能源等一批国内知名企业和台湾威奈联合科技等外资企业先后进入我市开展太阳能应用项目的合作,我市太阳能利用进入了一个新的快速发展时期。 1.光热利用现状 1.1产业现状 攀枝花市目前有经营太阳能热水器的商家300余家,太阳能热水器种类比较齐全。现有米易县太阳能设备厂、攀枝花市明生太阳能设备厂、攀枝花军分区太阳能设备厂三家企业负责全市太阳能设备(主要是太阳能热水器)的安装和维修,太阳热水器产品主要从外地进货,缺乏具有实力的核心企业带动太阳能光热产业的发展。 1.2技术现状 攀枝花市太阳能光热利用技术研究和产品应用在国内起步较早,太阳能热利用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初期,以太阳能热水器的应用为主。十九冶建研所、市建勘院、市建研所、市规划院、市建二公司、攀钢研究院等机构的科研人员对此进行了大量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曾获国家授予专利4项,发明专利获国际优秀奖1项,获国家、省、市奖励l5次,为太阳能应用提供了技术支撑,推动了攀枝花太阳能资源的开发利用。攀枝花研发的重点项目有:平板式太阳能集热器、太阳灶、太阳能自动跟踪装置、太阳能内干燥装置、太阳能沼气等15项。20世纪80年代,攀枝花光热利用方面的技术曾达到国内先进水平。2009年,攀枝花市鼎好太阳能公司开始筹建太阳能沼气罐生产线和太阳能热水器及供热工程配套设备生产线。 ■太阳能供热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目前,攀枝花市太阳能光热利用主要分为户用热水器的使用和太阳能集中供热系统的使用。其中,户用热水器的使用占据了主导地位,截止到2008年,全市已有近40%的家庭使用太阳能热水器,每千人拥有太阳能热水器面积超过100平方米,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接近中国2010年千人拥有量规划值。太阳能集中供热系统已在攀枝花市米易国家级皮划艇激流回旋竞训基地(10T)、攀枝花中心医院(3T)、攀枝花市靓轩酒店(20T)、攀枝花市十二中、米易中学等单位安装使用,攀枝花学院太阳能恒温游泳池项目正在建设实施,攀枝花市农林科学研究院太阳能烤烟、太阳能沼气等项目正在示范推广。 ■太阳能灶的研究与应用 1972年,十九冶建研所开展了太阳能开发利用研究,制作了2米口径的柱状反射式太阳灶、1米口径的旋转抛物面反射式太阳灶和箱式太阳灶。攀枝花市建二公司、渡口机具厂、十九冶建研所等单位分别制作了3米口径、4米口径、6米口径的旋转抛物面聚光式高温太阳灶,可获得上千度高温。随后,市建二公司、十九冶建研所、攀枝花钢铁研究院等单位又研制成功了对太阳自动跟踪装置,特别是市建二公司研制的自动跟踪装置精度高,在当时居全国之冠,被中国科学院电工所和七机部等单位采用。但太阳灶锅炉研制中高温吸收涂层的改进、反射面的加工工艺、壳体材料的选取等问题,尚没有很好地解决。随后,渡口市人民武装部和十九冶工安公司联合研制成功采光面积2.1平方米的太阳能三用器,可以烧开水、热水和蒸煮食物,但终因效率太低未能得到推广应用。 攀枝花市于2008年~2009年在米易县、盐边县和仁和区进行太阳灶农村太阳能利用示范,在米易县、仁和区各选一个社为示范点,每个示范点10户,每户安装一台太阳能灶具。 ■太阳能干燥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1981年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开展了利用太阳能干燥物品的研究,建成一套试验性装置,1982年通过技术鉴定,并在市制药厂建设一套采光面积150平方米的中成药干燥装置并投入使用。 2.发电现状 2.1产业现状 截至2009年7月,攀枝花先后与无锡尚德电力控股有限公司、台湾威奈联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大唐新能源有限公司等企业签订了投资协议,拟在攀枝花进行太阳能光伏产品的生产和太阳能光伏电站工程的投资建设,并与向日葵光科、常州天合、江苏中德、云南晶能科技等企业就建设太阳能开发利用项目进行了接洽。 攀枝花市鼎好太阳能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成立于2009年4月,是攀枝花第一家集光伏与光热于一体的高科技研发、生产及销售、安装企业,已在流沙坡园区建设太阳能电池组件、光热设备生产研发和太阳能沼气设备生产项目。其中一期30MW太阳能单晶硅电池组件生产线开工建设,预计2010年建成投产。 2.2光伏产品应用情况 ■太阳能照明 ①太阳能路灯 2007年2月,攀枝花钒钛产业园区投资305万元,在园区安装了6.7公里长的太阳能路灯照明系统,这是我市首条、全国第三条太阳能路灯照明系统。该系统由278盏25W和10W的特殊灯泡、139块太阳能光电板、139个太阳能蓄电池组成,与同功率的普通电路灯相比,每盏太阳能路灯每天可节约电费2元多,10年节约的电费即可安装一套新的太阳能路灯系统。该系统既有经济意义,又有环保效益。 2008年12月,互通路后段安装了800余米长的太阳能路灯照明系统,单边安装34盏太阳能路灯,这些太阳能路灯的亮灭由光线和时间自动控制,节能效果明显。此种路灯还带有储能设备,在无阳光天气里,可供电3至5天。随后在龙箐路、西区广场、西区小区、飞鹰巷等道路上共安装太阳能路灯600多盏。 2009年5月,滨江大道上段安装了2.2千米长的太阳能路灯照明系统,该系统由272盏50W和23W的光源灯泡、136块太阳能光电板、272个太阳能蓄电池组成。 2009年6月,攀枝花市仁和区向成都云帆机电工程有限公司采购了价值52200元的移动式太阳能红绿信号灯。 ②太阳能杀虫灯 攀枝花市于2008年~2009年在米易县、盐边县和仁和区进行太阳能杀虫灯利用示范。在盐边县、米易县、仁和区各选一个农业生产区为示范点,安装太阳能杀虫灯15盏,用于农业生产区诱杀果树、粮食作物、蔬菜的害虫。 ■太阳能光伏电站 ①并网式太阳能光伏电站 2009年6月,攀枝花市政府与无锡尚德电力控股有限公司签订框架协议,分三期建设500MW太阳能光伏并网发电项目,建设地点初步确定为盐边县万家山梁、仁和区五桂塘、仁和区福田镇大山等地。其中一期盐边10MW太阳能电站于2009年8月申报国家金太阳示范工程,并于11月纳入了国家金太阳示范工程目录,预计2012年建成。 中国大唐新能源有限公司拟建20MW太阳能光伏发电站项目。项目初步选址在攀枝花市东区银江镇阿署达村一组,建设装机容量20MW的光伏电站。项目分三期开发,其中一期建设装机容量5MW的光伏电站,预计2013年建成并上网发电。 ②离网式太阳能光伏电站 攀枝花市于2008年~2009年在米易县、盐边县和仁和区进行户用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利用示范。计划在盐边县、米易县、仁和区各选一个社为示范点,建设户用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15户,主要用于部分农户生活用能,如:照明、运行小功率家电等。 ■太阳能屋顶发电 攀枝花学院500KW太阳能屋顶并网发电示范电站项目。2009年,浙江向日葵光能科技有限公司、成都第三建筑公司、攀枝花大学和成都光电太阳能有限公司拟合资组建攀枝花太阳能发电有限公司,于攀枝花学院筹建太阳能屋顶并网发电示范电站项目,形成500KW太阳能发电能力,年发电量为74万KWh。该项目按建筑—光电一体化的原则开展设计,即考虑建筑结构特点的同时考虑屋顶电站的安装和技术要求,使建筑和光伏发电形成有机整体,为攀枝花推广屋顶太阳能并网发电提供示范。 攀枝花市中心医院311.58KW屋顶太阳能并网发电系统示范工程。江苏中德新能源和云南晶能科技公司利用市中心医院屋顶建设311.58KW电站于2009年8月申报国家金太阳示范工程,并于11月纳入了国家金太阳示范工程目录,预计2011年建成。 目前,攀枝花市在太阳能开发利用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太阳能利用整体水平较低,推广应用不全面,发展不平衡,光热利用主要集中在户用热水器上,且以低层建筑为主,光电利用刚刚起步,太阳能资源优势未得到很好利用和发挥;二是缺乏规模化和具有特色的太阳能生产企业和产品,太阳能产业培育和发展任重道远;三是技术开发能力和产业体系薄弱,太阳能利用技术水平较低,没有科技开发平台,缺乏自主技术研发能力,设备制造能力弱,人才队伍匮乏,没有形成支持太阳能发展的技术服务体系,不能满足市场快速发展的需要;四是管理力量薄弱,没有建立相应的激励政策和配套措施,缺乏长效工作机制。 三、规划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节约资源基本国策和国家有关再生能源利用的法律法规,围绕能源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立足攀枝花市自然资源和产业优势,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技术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为支撑,以太阳能产品的应用推广为主导,实施多样化、规模化太阳能应用项目带动战略,加快推广普及步伐,逐步建立长效的政策机制和运作模式,争取把攀枝花市建设成为“国家级太阳能应用示范基地”。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多样化、规模化太阳能应用带动太阳能产业发展。以各类太阳能先进适用技术和适当规模的应用带动太阳能相关材料、产品的技术进步及产业化发展,逐步建立以应用带动配套产业和特色产业发展、最终实现太阳能资源开发应用和产业发展相互促进的运行机制。 2.坚持技术领先、示范先行,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突出重点,分步实施,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相结合。技术领先、示范先行就是要通过引进和应用进先进适用技术,大力开展社会各领域太阳能应用示范;实行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就是要做到因地制宜,有序发展,避免重复建设、资源浪费;突出重点、分步实施就是采取先易后难方式,突出应用重点,逐步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政府引导和市场运作相结合就是发挥政府在宣传、示范、政策等方面的引导作用,通过资源配置市场化,充分发挥企业在太阳能资源利用方面的主体作用。 3.坚持打造太阳能光热应用、太阳能光伏示范和配套特色产业三个基地。通过建立光热应用示范县(区),社会各个领域实施应用项目,提高城镇、农村太阳能热水器普及率,在生产、生活等各个领域基本实现太阳能光热的综合应用,把我市打造成具有特色的太阳能光热应用基地;利用太阳能资源优势,大力引进国际国内先进适用技术,在建筑屋顶、城市道路、矿山开采、偏远农村以及荒山坡地开展多种形式的光伏发电示范,打造光伏示范基地;结合应用和示范规模大力发展配套产业,利用钒钛资源和技术,以钒电池、二氧化钛太阳能电池、钒钛黑瓷等领域为突破口,打造配套和特色产业基地。 (三)发展目标 1.总体目标 从长远来看,攀枝花市发展太阳能的总体战略目标是:加大太阳能的开发力度,力争2020年太阳能在攀枝花能源(电力)供应和消费中占据一定份额,为到21世纪中期太阳能占据更大比重奠定基础;同时,通过太阳能供应的增加,促进常规能源资源更加合理有效地利用,缓解与能源相关的环境污染问题,使攀枝花市能源、经济与环境相互协调,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从近期来看,争取用5~10年时间,以户用太阳能应用产品的普及、区域照明、太阳能建筑一体化应用、光伏太阳能并网发电、光伏产业开发应用等为重点,全面推进太阳能光热利用的普及和光电利用的示范,基本实现太阳能的综合应用,以应用促进发展,推动产业链不断向两端延伸;通过引进太阳能先进适用技术和产品,引进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研发掌握一批占据行业制高点的核心技术,培育打造一批国内外知名的国家级和省级品牌,规划建设1~2个富有鲜明特色的太阳能产业园区,建立和完善太阳能利用的技术创新、研发服务平台,全面提高太阳能资源开发利用的水平和能力,逐步培育、发展具有特色的太阳能产业,努力将攀枝花建设为太阳能光热应用、太阳能光伏示范和配套特色产业基地。 2.阶段目标 (1)2010年~2015年 主要开展太阳能先进适用技术应用的示范、光热利用的进一步普及和钒储能电池、钒钛黑瓷技术的深入研究及产业化。至2015年,攀枝花市太阳能产业产值达到20亿元左右,其中光伏利用产业15亿、太阳能热利用产业5亿,成为攀枝花市新的经济增长点。具体目标包括: ■充分利用技术成熟、经济性好的太阳能热利用技术,在城市和城镇开展太阳能热利用与建筑一体化的示范应用,11层(含)以下新建居住建筑全面应用太阳能热水系统,11层以上支持应用太阳能集中热水系统,新建有供热需求的公共设施100%安装使用太阳能利用装置。 ■全市城市家庭应用太阳能热水器达到60%,农村家庭应用太阳能热水器达到40%。 ■高寒山区农村适宜农户30%应用太阳能沼气,开展太阳能房,太阳能灶应用示范,大力推广太阳能烤烟。 ■建立大型光伏发电站2~3个,实现50MW/年光伏发电能力,光伏发电初步实现产业化。 ■开发、建设城市建筑屋顶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建立应用示范点2~3个,实现5MW/年光伏发电能力,探索出攀枝花市城市建筑屋顶太阳能光伏发电产业发展的技术途径和商业化模式。 ■建立小型独立光伏太阳能示范电站5~10个,探索偏远农村地区用电新模式。 ■建设太阳能电池组件生产线,形成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组件100MW/年的生产能力、铜铟镓硒薄膜太阳能电池组件200MW/年的生产能力, 初步实现薄膜太阳能产业集聚。 ■积极开展公共场所(设施)太阳能光伏应用示范,主要包括广场、公园、园林绿地、城市公路、工业园区、生活小区、旅游景点等场所的照明;城区新建道路优先采用太阳能路灯照明。 ■以本地高校和龙头企业为依托,建成2个市级太阳能研发机构、1个省级太阳能研发机构。 ■跟踪、研究太阳能热发电的技术,进行太阳能热发电示范电站的建设,力争建成20MW的太阳能热发电示范电站。 ■在东区、仁和区、米易县建立太阳能综合应用示范小区(点),为居民小区太阳能综合应用探索商业化推广模式。 ■整合攀钢研究院、攀枝花学院、四川大学等省内外现有科技人才资源,建立钒储能电池应用中心,加大钒电池的应用投入和人才培养力度,加强钒电池知识产权技术的研发与保护,通过招商引资等形式扶持和鼓励企业尝试进行钒电池产品的商业化、规模化生产。 ■整合攀钢研究院、攀枝花学院、山东省科学院新材料研究所等省内外现有科技人才资源,建立钒钛黑瓷研发中心,加大钒钛黑瓷的研发投入和人才培养力度,注重钒钛黑瓷知识产权技术的研发与保护,通过招商引资等形式扶持和鼓励企业尝试进行钒钛黑瓷产品的商业化、规模化生产。 ■本地高校开设太阳能相关专业,保证太阳能产业一般技术人员的稳定供给。 (2)2016年~2020年 全市生产、生活等各个领域基本实现太阳能的综合应用,形成一定的应用规模,初步建立全市光热和光伏产业技术创新及研发平台,并形成配套的太阳能生产服务企业。至2020年,攀枝花市太阳能产业产值达到100亿元左右,其中光电80亿元左右、太阳能热利用产业20亿元左右,打造成为攀枝花市新的经济增长点。具体目标包括: ■进一步推进城市和城镇太阳能光伏、光热与建筑一体化综合应用,全市城市家庭应用太阳能热水器达到80%,农村家庭应用太阳能热水器达到60%。 ■高寒山区农村适宜农户60%应用太阳能沼气,太阳房、太阳灶在较大范围内得到应用,太阳能烤烟技术得到普遍应用。 ■新建、扩建大型光伏发电站4~5个,新增150MW/年光伏发电能力,光伏发电实现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光伏发电在攀枝花能源结构中的比例稳步提高。 ■进一步推进城市建筑屋顶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应用和推广,并基本实现产业化、规模化,达到30MW/年光伏发电能力。 ■小型独立式光伏太阳能电站广泛推广应用,攀枝花偏远农村地区用电问题基本解决。 ■太阳电池组件生产规模化,形成非晶硅薄膜太阳电池组件200MW/年的生产能力、铜铟镓硒薄膜太阳电池组件300MW/年的生产能力,薄膜太阳能产业实现产业集聚,并带动上下游生产企业快速发展,太阳能光伏产业链较为完善。 ■适宜道路、景观与公共场全部应用太阳能照明系统。 ■申报国家级太阳能研发机构1个,省级太阳能研发机构1个。 ■太阳能热发电规模化发展取得初步成果,建成40MW的太阳能热发电示范电站。 ■形成成熟的居民小区太阳能综合应用解决方案,并开始大规模商业化推广。 ■以攀枝花钒储能电池研究中心为技术支撑,形成1~2家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钒电池生产龙头企业,实现规模化生产,钒电池产品在太阳能发电储能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攀枝花成为我国钒电池产品的研发中心和生产基地。 ■以钒钛黑瓷研究中心为技术支撑,形成1~2家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钒钛黑瓷生产龙头企业,实现规模化生产,钒钛黑瓷产品在太阳能集热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把攀枝花建设成为我国钒钛黑瓷产品的研发中心和生产基地。 四、总体布局和重点方向 (一)太阳能热利用 在全市制定城乡民用建筑安装使用太阳能热水器的强制性措施,加快太阳能热水器在全市的普及;形成1~2个生产规模在5万平方米以上、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太阳能热水器龙头企业;在农村推广太阳能沼气、太阳阳灶和太阳能干燥装置;进行太阳能热发电技术研发和试点示范。 1.制定攀枝花市太阳能热水器安装规范标准,做到太阳能热水器与建筑紧密结合,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安装,统一验收;全市11层(含)以下新建居住建筑应全面应用太阳能热水系统,11层以上支持应用太阳能集中热水系统,鼓励全市三区两县旧建筑安装太阳能热水器。 2.在本市农村,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根据国家和四川省的有关规定,按照太阳能热水器下乡有关政策,给予适当补贴,推广使用太阳能热水器和太阳能灶,同时推广使用太阳能集热装置对粮作物、药材、经济作物、烟叶等进行烘烤的技术和装备。 3.政府投资建设的重大项目及机关、医院、学校、敬老院、宾馆、饭店、游泳池、公共浴室等热水消耗大户,要优先采用太阳能集中热水系统。 4.将空气源热泵作为太阳能集中供热水工程、太阳能干燥工程、太阳能空调制冷工程的配套设备推广应用。 5.在本市机关、学校、医院、厂矿、仓库等推广应用太阳能空调制冷。 6.在攀枝花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南山工业园区建年产5万平方米左右的太阳能热水器设备企业1~2个,其产量除本市安装使用外,还可辐射周边市、州。 7.引进技术和资金,在仁和区、米易县、盐边县的荒山、荒坡开展太阳能热发电示范工程,总装机容量20MW左右。 8.在攀枝花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或南山工业园区建设钒钛黑瓷生产基地。 太阳能热利用重点领域和区域 类 别 重点县(区)和单位 实施太阳能热水器计划 全市城市、农村 太阳能热利用技术研究 攀枝花学院、科研院所 太阳能热利用产品制造 攀枝花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南山工业园 太阳能热发电示范工程 (选择2~5个地点建设20兆瓦太阳能热发电示范工程) 米易县马鹿寨(7000亩) 盐边县桐子林镇安宁村万家山梁子(15000亩) 益民乡新民村四平山(12000亩) 红格镇昔格达村大皮坡(9000亩) 红宝乡长草坪(10500亩) 福田镇金龟村(3383 亩) 格里坪镇新庄村(2504亩) 太平乡灰嘎村(5779亩) 太平乡花山村(7428亩) 太平乡红石岩村(2835亩) 前进镇永胜村(2437亩) 钒钛黑瓷 攀枝花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南山工业园 (二)太阳能光伏发电 制定光伏发电应用推广计划,加快光伏发电的推广应用,推进光伏发电应用示范工程,在我市城乡建设领域积极落实“金太阳计划”,研发光伏发电新材料、新技术,建立太阳能光伏产业基础。 1.启动城市光伏发电应用工程。结合我国光伏屋顶、阳光照明等光伏发电应用发展规划,在全市办公楼、学校、新建的高档住宅区等屋顶面积较大建筑和城市标志性建筑上安装光伏发电系统,在封闭管理的住宅区、旅游景区安装独立式光伏发电系统,在市区加强推广应用太阳能路灯、景观灯、信号灯。 2.开展光伏电站试点。在仁和区、米易县、盐边县利用荒山荒坡建设大型并网光伏电站,其中,米易县马鹿寨7000亩,可建设140MW光伏电站(国内每兆瓦光伏电站占地面积约为35~50亩,由于我市荒地皆为坡地,故取其高限计算);盐边县桐子林镇安宁村万家山梁子15000亩,可建设300MW光伏电站;格萨拉乡韭菜坪15000亩,可建设500MW光伏电站(土地较平缓,利用率高);益民乡新民村四平山12000亩,可建设240MW光伏电站;红宝乡长草坪10500亩,可建设210MW光伏电站;红格镇昔格达村大皮坡9000亩,可建设180MW光伏电站;仁和区福田镇金龟村适宜荒地3383亩,可建设67MW光伏电站;西区格里坪镇庄上村适宜荒地1961亩,可建设39MW光伏电站;仁和区太平乡灰嘎村适宜荒地两块,分别为2119亩和5779亩,可分别建设42MW和115MW光伏电站;太平乡花山村适宜荒地7428亩,可建设148MW光伏电站;太平乡红石岩村适宜荒地2835亩,可建设56MW光伏电站;前进镇永胜村适宜荒地两块,分别为2146亩和2437亩,可分别建设42MW和48MW光伏电站。 3.开展农村光亮工程。一是利用户用光伏发电系统和小型光伏电站解决边远山区无电农户和电网覆盖有困难的农村住户的基本生活用电问题;二是开展农村光亮工程,解决农村道路照明问题。 4.在攀枝花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流沙坡工业园建设薄膜电池生产基地、钒储能电池生产基地。 光伏发电重点方向和区域 类 别 重点区、县和单位 光伏发电推广应用数量及计划 东区、西区、仁和区、米易县、盐边县 太阳能光伏并网电站 (选择2~5个地点建设光伏、薄膜等多种技术的太阳能光伏电站) 米易县马鹿寨(7000亩) 盐边县桐子林镇安宁村万家山梁子(15000亩) 益民乡新民村四平山(12000亩) 红格镇昔格达村大皮坡(9000亩) 红宝乡长草坪(10500亩) 格萨拉乡韭菜坪(15000亩) 福田镇金龟村(3383 亩) 格里坪镇新庄村(2504亩) 太平乡灰嘎村(5779亩) 太平乡花山村(7428亩) 太平乡红石岩村(2835亩) 前进镇永胜村(2437亩) 非晶体硅薄膜太阳能电池 攀枝花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流沙坡工业园 铜铟镓硒薄膜太阳能电池 攀枝花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流沙坡工业园 钒储能电池 攀枝花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南山工业园区 城市光伏/光热建筑一体化应用 东区、西区、仁和区 太阳能新材料、新技术研发 攀枝花学院、科研院所、龙头企业 太阳能光伏/光热复合发电示范工程 米易县、仁和区 五、重点发展项目 (一)钒储能电池 攀钢自2002年开始进行全钒液流电池及关键材料产业化研究,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掌握了电解液制备、关键材料、电池基本结构、电池组装等技术,建立了钒电池应用研究的试验平台,形成了多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有技术。在电解液、电极改性处理、导电塑料集流体制备和电池结构等方面获得和正在申请的国家发明专利有8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 钒电池经历了20年的发展,在国外已趋商业化,多套大型钒电池储能系统应用于电网负荷平衡、风力混合发电、太阳能储能、大功率应急电源等方面。从世界和中国钒电池市场规模来看,近几年会继续保持一个较快速度的增长,市场前景十分看好。预计到2010年,世界钒电池市场规模将达到10750亿元,比2008年增长74.8%;到2020年,这一规模将达到72500亿元,比2010年增长574.42%。从国内来看,预计到2010年,全国钒电池市场规模将达到5275亿元,比2008年增长39.22%;到2020年,这一规模将达到16300亿元,比2010年增长209%。具体数据见下表。 世界钒电池市场规模 年份 2008 2010 2020 市场领域 需求/GW 产值/亿元 需求/GW 产值/亿元 需求/GW 产值/亿元 光伏发电 0.75 150 3.75 750 50 10000 风力发电 30 6000 50 10000 312.5 62500 总计 30.75 6150 53.75 10750 362.5 72500 数据来源:Golden Energy Fuel Cell 金融街PE(JRS-PE)整理 中国钒电池市场规模 年份 2008 2010 2020 市场领域 需求/GW 产值/亿元 需求/GW 产值/亿元 需求/GW 产值/亿元 光伏发电 0.065 13 0.125 25 7.5 1500 风力发电 3 600 6.25 1250 30 6000 储能调峰 14.16 2832 20 4000 44 8800 通信基站 1.72 344 — — — — 总计 18.945 3789 26.375 5275 81.5 16300 数据来源:Golden Energy Fuel Cell 金融街PE(JRS-PE)整理 钒电池的推广应用符合政府所提倡的节能减排国家战略,钒电池以其能量转换效率高、蓄电容量大、运行安全和环境友好等优点,可以达到提高能源使用效率、节约现有能源、减少污染、最终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因此,依托攀枝花市在钒电池技术方面的优势,研发并产业化,有利于攀枝花太阳能产业核心竞争力培育,是打造攀枝花太阳能产业特色的主要突破口。 (二)光伏发电系统工程建设 依托本土企业,实现年安装10MW独立光伏发电和并网光伏发电系统的目标。近期重点支持以下光伏发电系统工程: 1.支持中国大唐新能源有限公司拟建20MW太阳能光伏发电站项目尽快实施。 2.支持无锡尚德电力控股有限公司太阳能光伏发电站项目开展一期工程的前期筹备工作。 (三)太阳能建筑一体化构件 由市规划和建设局组织,设计研发太阳能建筑一体化构件,以太阳能热水器、光伏发电板等对屋顶、幕墙等建筑构件的取代,实现建筑太阳能一体化应用。 (四)光伏、薄膜太阳能电池生产线建设 支持攀枝花市鼎好太阳能科技开发有限公司30MW太阳能单晶硅电池组件生产线加快建设和投产。依托现有企业,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建设规模化400MW非晶硅薄膜太阳电池、铜铟镓硒薄膜太阳电池生产线,形成以薄膜电池生产为中心的新型光伏电池生产基地。 (五)热发电工程建设 在本市多年来太阳能热利用技术的基础上,研发并产业化太阳能热发电技术,并进行规模化发电工程建设。 (六)钒钛黑瓷 依托本市提钒尾渣资源优势和在钒钛黑瓷技术方面的优势,加强自主研发与技术合作,促进攀枝花钒钛黑瓷产品在太阳能光热转换组件中的产业化应用。 (七)太阳电池能专用玻璃 通过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实现低铁高透光太阳能电池专用玻璃的本地化配套生产保障能力。 (八)太阳能电池电极专用浆料 实施技术改进和产业化建设,研究开发太阳能电池用各种浆料以满足太阳电池生产需求。 (九)EVA、TPT材料 建立或引进生产太阳能电池组件封装材料EVA、TPT的企业,以满足太阳能电池生产需求。 (十)逆变器、控制器及监控系统 引进国际先进技术,结合本地相关企业建设各类功率及应用系统适用的逆变器、控制器和监控系统生产线。 (十一)太阳能集热器与水箱生产 依托本市现有企业,建立完善太阳能集热器、水箱的生产,主要以适合本市的平板型集热器为主,扩大规模,满足太阳能热利用推广的需求。 六、社会效益与环境影响分析 (一)社会效益分析 全球能源消费中化石能源仍占81%以上,而我国能源消费尤其处于“高碳”状态,化石能源约占92%,其中煤炭约占68.7%,电力生产78%依靠燃煤发电。长期以来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造成我国能源利用效率低下,经济效益差,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导致我国的环境质量严重恶化,我国已经是世界上大气污染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因此发展可再生能源已十分紧迫,并且潜力巨大。开发太阳能光热资源,加快发展太阳能产业可以给攀枝花市带来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攀枝花现阶段发展太阳能产业可以说是一举三得,一是应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扩大内需、拉动投资、增加就业;二是调整能源结构,推动能源可持续发展;三是抢占未来经济发展的制高点,提升攀枝花的整体竞争力。 1.有利于优化工业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 钢铁、钒钛、能源和化工是攀枝花市工业的四大支柱产业,工业发展是攀枝花市城市发展的重要动力。2008年实现工业增加值296.31亿元,增长17.3%,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78.6亿元,增长18%(按可比价计算);钒钛、钢铁、能源、化工四大支柱产业累计完成工业产值631.65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总量的88.8%。攀枝花工业发展总体上比较快也比较好,但也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整体发展水平粗放,不符合新型工业化的要求,资源、能源消耗高,污染较重,生态和环境压力越来越大;二是结构性矛盾突出,工业过分偏重于个别行业,而且大部分行业生产企业规模小,数量多,产业集中度低。 攀枝花市提出了“重点发展循环经济产业”和“四个倾力打造”,利用攀枝花丰富的光热资源发展太阳能产业必将成为攀枝花市产业升级的方向之一。 2.有利于改善能源消费结构 全市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对煤炭的依赖度过高,清洁能源所占比例有限,而且还面临着煤炭资源储备严重不足、供给趋紧的矛盾。随着经济发展,电力供应日益紧张,开发利用太阳能光热资源,不仅可以有效调整和优化能源结构,弥补攀枝花市常规能源的缺口,而且也可减少以煤炭为主要能源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将是解决攀枝花电力供需矛盾的有效途径之一。 3.有利于带动相关产业链的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太阳能利用可渗透到我们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例如:太阳热水器、太阳能利用与建筑结合、太阳能空调、采暖、干燥、蓄能、设施农业等很多值得开发的领域。以太阳能与建筑结合为例,这是太阳热利用的一个重要领域。实现太阳能供热水仅是一个方面,利用建筑屋顶进行太阳能发电、采暖、空调以及并网发电技术等,将是今后研究、推广和应用的重要领域。 太阳能产业的发展,可以同时带动冶金技术、半导体技术、光电技术、新材料技术等产业的发展,具有很好的经济、技术和市场引导作用。 太阳能产业的发展,还将为社会增加更多的就业机会。因此,攀枝花市通过发展太阳能产业,既可进一步提升我市的高新技术产业内涵,也可培育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对促进攀枝花市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4.有利于解决边远地区用电问题 目前攀枝花市尚未通电地区一般均远离城区或交通不便,大部分是贫困山区,居住较为分散,居民以少数民族为主。如仅盐边县2008年无电农户就有1179户,共计4415人。为解决这些地区用电问题,采用太阳能供电是最为经济有效的方法。攀枝花市可在阳光资源良好、远离电网、负荷小而分散的无电地区采用150W的光伏户用系统,作为户用光伏电源系统示范点。这不但对平衡协调缩小山区与坝区的差距有重要意义,而且可以从根本上解决边远贫困山区不通电的问题,有效改善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降低电网建设和维护的成本。 5.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通过在农村推广应用太阳能热水器、太阳灶、太阳能日光温室、太阳能沼气、户用光伏电源、太阳能路灯、草坪灯等技术,既有利于解决攀枝花市农村能源环境问题,改善农民健康卫生状况,也有利于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建设。 (二)环境效益分析 近年来,全球变暖已成为全世界最关心的生存问题之一,造成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是大量温室气体的排放。节约化石能源和使用可再生能源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两个关键。我国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资源与环境的矛盾也日益尖锐。为实现国民经济的健康、科学发展,一场以新能源替代传统能源、绿色可再生能源替代化石能源的新一轮能源革命已经势不可挡。 攀枝花市具有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和异常丰富的物质资源,大力开发利用太阳能资源,将在保持和改善攀枝花市生态环境,缓解能源危机、实现能源的可持续发展,促进社会经济的快速、持续发展等诸多方面,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因此,促进攀枝花市太阳能应用和产业又快又好发展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战略工作。 七、保障措施和激励政策 (一)建立长效工作机制 1.攀枝花市太阳能资源开发利用工作领导小组切实担负起全市太阳能利用工作的指导、协调职责,发挥联络、协作、沟通作用,通过培育市场需求,保护企业的发展,协调解决重大问题,促进太阳能利用工作健康发展。 2.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各司其职,协调配合,共同做好太阳能推广应用工作。 市发改委负责贯彻落实国家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领域的法律法规,把太阳能资源开发利用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指导太阳能应用和产业的发展,争取国家政策和资金支持,积极制定支持太阳能应用和产业化发展的相关配套政策和措施,加快太阳能应用和产业化项目的实施。 市经委要结合我市实际制定太阳能利用的专项规划,并负责组织实施。负责全市太阳能应用示范项目的推进,太阳能重大产业化项目的实施和逐步做强做大太阳能产业相关政策的制定工作。 市财政局要安排新能源专项资金,并做到逐年增加。坚持政府引导和市场需求相结合,积极探索新能源的风险投入机制,加大对太阳能开发利用资金投入力度,同时做好专项资金使用的监督管理。 市规划和建设局要把太阳能资源开发利用建设纳入城市总体规划,负责调查我市现有建筑可推广应用太阳能产品的建筑面积,制定建筑领域推广应用太阳能产品的规范性文件和实施方案,完成实施太阳能建筑一体化设计、开发、应用和验收的办法,加快建筑太阳能应用发展。 市国土资源局负责落实全市太阳能电站用地政策并制定配套措施、做好相关协调工作。 市城管局负责城市道路、城市园林绿地、广场、公园等公共场所的城市亮化和光彩工程的太阳能应用改造,负责城区户外广告、灯箱等太阳能应用改造,并制定实施方案。 市科技局负责组织太阳能先进实用技术和新产品的引进和示范,争取国家和四川省的科研项目,并安排一定的科研经费开发新产品,牵头协调组建太阳能的应用研发机构。 市商务局按照发展“6+2”产业要求,做好太阳能招商引资项目包装,负责太阳能应用和产业化项目及资金的引进工作。 市农牧局负责组织指导农村太阳能的推广应用和重点项目的实施。 市机关事务管理局负责所属行政、机关事业单位的太阳能推广应用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工作。 市交通局负责公路路灯的太阳能应用改造的组织实施。 市物价局按国家有关政策协调落实光伏发电上网价格;按照有利于太阳能资源开发利用的原则,指导民用建筑领域太阳能集中供热等涉及的收费工作。 市国税局、市地税局负责贯彻落实国家对太阳能等再生能源的税收优惠政策。 攀枝花质监局、市工商局要严格按照太阳能利用技术和产品标准,加强对太阳能利用技术产品质量和市场的监督检查,逐步形成政府监管和市场选择相结合的产品质量保障体系。 3.发挥攀枝花市太阳能学会等社团组织和有资质中介机构的作用,加强对产业的指导、引导和协调,促进行业自律、有序发展,推进企业间资源共享,加强技术咨询,推动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4.加强咨询论证。按照精干高效原则,聘请国内外著名专家,在制订规划、产业布局、项目论证、技术选择等方面提供智力支撑。 (二)做好资源调查,抓好具体实施 市级各部门要在《规划》的框架内做好太阳能资源调查,提出太阳能热水器推广安装的普及计划,光伏发电的安装计划,重点技术和重点项目建设的研发和引进计划,重点工程和产业建设计划。 各有关部门要根据国家的有关规定、政策及《规划》要求,进一步制定和完善我市太阳能扶持政策体系,包括产业发展扶持、财政与税收扶持、技术创新基金及奖励、投融资优惠、土地及规划扶持、推广及应用优惠等, 落实国家和省太阳能热水器补贴,光伏上网电价及相关政策等。 市政府根据本市财力安排一定的资金,用于扶持太阳能技术研发与引进、重点项目和补贴、奖励等,并尽快制定太阳能招商引资的有关规定。 (三)加强科研平台建设,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1.建立健全科研平台体系,鼓励自主创新,努力掌握核心技术 立足于攀枝花现有基础与优势,建立太阳能应用技术研发中心1个、钒储能电池技术研发中心1个、钒钛黑瓷技术研发中心1个、行业检测中心1个,为攀枝花太阳能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和检测服务,并集中力量突破关键技术,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2.建设一批产学研中试基地 积极鼓励骨干企业与国内外研究机构、大专校院开展合作,逐步在我市建立一批产学研中试基地,促进太阳能技术在我市迅速转化为生产力,争取成为国家太阳能示范基地。 3.建设科技企业孵化园区,为高层次人才提供创新服务平台。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积极为太阳能企业提供决策咨询、经营诊断、营销策划、项目包装、产品推介、成果交易、产品检测等一系列服务,为企业经营提供方便。 (四)加强标准化建设 有关部门要科学制定太阳能热水器建筑安装一体化规范标准、建筑太阳能光伏系统应用技术规范、屋顶电站和光伏建筑一体化的技术标准,要把太阳能热水器、光伏电站建设作为建筑节能的重要内容,纳入城市发展规划。要做好企业质量、环境等方面的认证工作及产品质量、安装质量、售后服务质量的督查、检验工作,规范市场秩序,加强环节管理,促进太阳能产业的健康发展。 (五)加强人才培养 从研发、设计、制造、安装、调试及运行管理等方面建立人才培养体系和激励机制,在实践中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专业技术队伍。围绕产业发展,在市高校,职业技术学校设立相关专业,培养太阳能利用技术研发和管理人才,特别是系统掌握太阳能开发利用理论并具备太阳能工程设计实践经验的复合型人才。利用高等院校、职业学校优势,建立培训基地。把太阳能重大项目、重大工程、重点产业所需高端人才引进工作列入市引进高层次人才相关计划,与国内外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大型企业订立人才培养协议,借助外力强化专门人才培养。 (六)完善招商引资机制、创新招商引资模式 首先找准太阳能应用和产业发展的切入点,发挥自身比较优势,为企业量身定做具备吸引力的投资条件,培养一批专业化的招商引资人才,做好专业投资服务,为客户提供全面的解决方案,为企业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务,引导好企业投资方向,使招商引资做到高品质、可持续。其次,实施重点突破的招商引资策略,及时跟踪、掌握国内外大企业的投资动向,力争吸引几个大型龙头企业进驻,开辟光伏产业发展新的增长空间。要以完善本地产业链为目标,通过组织论坛、展会、以及赴重点地区举办招商推介会等形式,开展专题招商工作。 八、编制主要依据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 (四)2000~2015 年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规划要点 (五)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加快推进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的实施意见》、《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财政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六)财政部、科技部、国家能源局《关于实施金太阳示范工程的通知》 (七)财政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加快推进农村地区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的实施方案的通知》 (八)财政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城市示范实施方案的通知》 (九)财政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加强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管理的通知》 (十)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太阳能供热采暖工程技术规范》 (十一)攀枝花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太阳能资源开发利用的意见》 (十二)攀枝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国家产业政策导向促进攀枝花新型工业化发展的指导意见》 (十三)攀枝花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实施意见》 (十四)攀枝花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工业强市战略的决定》 (十五)攀枝花市人民政府《关于全市工业布局总体规划的实施意见》 (十六)《攀枝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 (十七)《攀枝花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5)》 (十八)《攀枝花市“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