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乌海市2009年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教育工作方案》的通知 乌海政办发〔2009〕25号 各区人民政府,市府各部门,各企事业单位:? 现将《乌海市2009年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教育工作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做好我市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工作。 二○○九年四月二十七日 乌海市2009年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教育工作方案 为进一步普及防震减灾知识,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教育的良好氛围,按照中国地震局《关于印发2009年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教育工作要点的通知》(中震防发[2009]20号)和自治区地震局《关于转发2009年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教育工作要点的通知》(内震防发[2009]52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 2009年,我市防震减灾宣传工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以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的防震减灾工作方针,认真落实国务院防震减灾工作联席会议精神,积极、主动、科学、有效地开展防震减灾宣传教育。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以下简称《防震减灾法》)修订后正式实施的第一年,同时也是“国家防灾减灾日”(每年的5月12日)设立的第一年,我市要以此为契机,加大科普宣传教育工作力度,提高公众的防震减灾意识。积极建立、完善宣传、教育、科技、科协等部门或组织的沟通合作机制,加强与媒体的联系,充分发挥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大众媒体的作用,广泛深入地开展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教育活动,全面提高全社会防震减灾意识和公众的自救、互救能力,不断提高公众防震减灾的自觉性和应对灾害的能力,引导全社会关注、理解和支持防震减灾工作,动员社会公众参与防震减灾行动,使防震减灾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二、普及防震减灾知识 一是利用新闻媒体宣传。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大众媒体,广泛宣传普及防震减灾科普知识。通过开辟专栏节目、发表专题文章等形式普及地震基本常识、法律法规和我市所处的地质构造环境等知识,增强群众的防震减灾意识和辨别地震谣言的能力。发挥互联网受众面广、快捷、高效的特点,通过创新、改版、充实内容,加强我市防震减灾科普网站建设。 二是抓住时机,集中宣传。以修订后的《防震减灾法》正式实施和“国家防灾减灾日”设立的第一年为契机,加大宣传防震减灾知识力度,利用“7•28唐山大地震纪念日”、“科技三下乡”、“科普宣传周”等重要纪念日和时段,通过设点咨询、悬挂横幅标语、发放宣传手册、举办知识讲座等形式,积极向公众普及地震基本常识、防震抗震知识和工程性防御知识。树立震情观念,提高社会公众主动参与防震减灾工作的自觉性。 三是积极推进中小学校的防震减灾应急知识教育工作。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和修订后的《防震减灾法》的有关规定,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及各类学校要把应急知识教育纳入教学内容,制定符合各自实际的《地震应急预案》,并组织开展必要的地震应急救援演练。今年要在我市中、小学校中选取建立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在学生中开展防震减灾知识教育、举办地震科普知识讲座和自救逃生演练等活动,达到“教育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的效果。 四是加大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的建设力度。要建立我市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为开展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教育提供良好的空间和场所,为广大市民、中小学生提供防震减灾科普知识服务,努力增强科普宣传的展示性、实效性,充分发挥科普教育功能。 三、具体工作安排 4月份,做好准备工作,根据宣传活动的需要,有针对性地准备宣传资料。做好防震减灾宣传手册、展板的制作,完善、充实防震减灾宣传网站等。 5-6月份,国务院将每年的5月12日设立为“国家防灾减灾日”,今年5月12日是汶川大地震发生一周年,要总结反思汶川地震的经验与教训。通过在城区悬挂宣传横幅,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力争让广大群众了解和掌握震灾预防知识、震时自救与互救知识;在中、小学校举办2次地震科普知识讲座。 7-8月份, 进行“7•28唐山大地震纪念日”科普宣传活动,利用报纸、广播、电视、市政府网站、防震减灾网等媒体广泛宣传防震减灾知识和法律法规,提高公众识别地震谣言的能力;在我市建立1-2所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在普遍开展防震减灾宣传教育的基础上,组织力量在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进行地震科学知识和防震、避震知识讲座2次,并开展必要的地震应急救援演练。 9-10月份,组织宣传防震减灾有关科学和法律法规知识,加强对地震宏观观测网、地震灾情速报网、防震减灾宣传网督查指导工作,举办防震减灾科普知识讲座1次。 年底至明年春季,进一步完善我市的防震减灾网络建设;结合科技“三下乡”活动,宣传推广全国及自治区有关农村民居抗震安全工程成果与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