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EHS平台! 设为首页 收藏
EHS中国 法规首页 陕西省环境保护厅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陕西省环境保护厅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收藏

下载法规

我要纠错

条款摘要

资料来自公开网络,仅提供网友学习讨论使用

原文版权归原版权人拥有

发文字号:陕环发〔2016〕45号

颁布部门:陕西省环境保护厅

法律效力:地方规范性文件

应用分类:事故与应急类

颁布日期:2016-10-21生效日期:2016-10-21

各设区市环保局、杨凌示范区环保局,西咸新区建设环保局,韩城市环保局,神木县、府谷县环保局,厅机关各处室、各直属单位:
  修订后的《陕西省环境保护厅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已经2016年10月9日第6次厅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你们,请遵照实施。

  陕西省环境保护厅
  2016年10月21日

陕西省环境保护厅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1总则

  1.1目的和依据

  为建立健全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工作机制,提高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的能力,维护社会稳定,保障公众健康和财产安全,保护生态环境,根据《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陕西省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陕西省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结合陕西省环境保护厅实际情况,制订本预案。

  1.2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应对以下各类事件应急响应:

  (1)陕西省行政区域内的重大、特别重大突发环境事件;

  (2)跨设区市以上行政区域的突发环境事件;

  (3)超出事发地设区市人民政府处置能力的较大突发环境事件;

  (4)其他需要由省环境保护厅直接处理的环境污染事件。

  辐射事故应急响应按照《陕西省环境保护厅辐射事故应急预案》等有关规定执行。

  1.3工作原则

  在省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坚持以人为本、积极预防,属地为主、快速反应,统一协调、科学处置的工作原则。

  1.4事件分级

  依据《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有关要求,将突发环境事件分为特别重大环境事件(I级)、重大环境事件(Ⅱ级)、较大环境事件(Ⅲ级)和一般环境事件(Ⅳ级)四级。

  1.4.1 特别重大环境事件(I级)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特别重大突发环境事件:

  (1)因环境污染直接导致30人以上死亡或100人以上中毒或重伤的;

  (2)因环境污染疏散、转移人员5万人以上的;

  (3)因环境污染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亿元以上的;

  (4)因环境污染造成区域生态功能丧失或该区域国家重点保护物种灭绝的;

  (5)因环境污染造成设区的市级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取水中断的;

  (6)Ⅰ、Ⅱ类放射源丢失、被盗、失控并造成大范围严重辐射污染后果的;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失控导致3人以上急性死亡的;放射性物质泄漏,造成大范围辐射污染后果的;

  (7)造成重大跨国境影响的境内突发环境事件。

  1.4.2重大突发环境事件(Ⅱ级)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重大突发环境事件:

  (1)因环境污染直接导致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50人以上100人以下中毒或重伤的;

  (2)因环境污染疏散、转移人员1万人以上5万人以下的;

  (3)因环境污染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的;

  (4)因环境污染造成区域生态功能部分丧失或该区域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种群大批死亡的;

  (5)因环境污染造成县级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取水中断的;

  (6)Ⅰ、Ⅱ类放射源丢失、被盗的;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失控导致3人以下急性死亡或者10人以上急性重度放射病、局部器官残疾的;放射性物质泄漏,造成较大范围辐射污染后果的;

  (7)造成跨省级行政区域影响的突发环境事件。

  1.4.3较大突发环境事件(Ⅲ级)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较大突发环境事件:

  (1)因环境污染直接导致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10人以上50人以下中毒或重伤的;

  (2)因环境污染疏散、转移人员5000人以上1万人以下的;

  (3)因环境污染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上2000万元以下的;

  (4)因环境污染造成国家重点保护的动植物物种受到破坏的;

  (5)因环境污染造成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取水中断的;

  (6)Ⅲ类放射源丢失、被盗的;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失控导致10人以下急性重度放射病、局部器官残疾的;放射性物质泄漏,造成小范围辐射污染后果的;

  (7)造成跨设区的市级行政区域影响的突发环境事件。

  1.4.4一般突发环境事件(Ⅳ级)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一般突发环境事件:

  (1)因环境污染直接导致3人以下死亡或10人以下中毒或重伤的;

  (2)因环境污染疏散、转移人员5000人以下的;

  (3)因环境污染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下的;

  (4)因环境污染造成跨县级行政区域纠纷,引起一般性群体影响的;

  (5)Ⅳ、V类放射源丢失、被盗的;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失控导致人员受到超过年剂量限值照射的;放射性物质泄漏,造成厂区内或设施内局部辐射污染后果的;铀矿冶、伴生矿超标排放,造成环境辐射污染后果的;

  (6)对环境造成一定影响,尚未达到较大突发环境事件级别的。

  上述分级标准有关数量的表述中,“以上”含本数,“以下”不含本数。

  2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

  省环境保护厅设立陕西省环境保护厅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领导小组(以下简称“应急领导小组”),下设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应急办”),设在省环境保护厅环境应急处。

  事发地的市、县级人民政府根据需要成立现场应急指挥部。

  2.1应急领导小组组成及职责

  2.1.1应急领导小组组成

  应急领导小组组长由厅长担任,副组长由分管应急工作的厅领导担任,成员由环境应急处、办公室、政策法规处、规划财务处、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处、污染防治处、大气办、科技标准处、环境影响评价处、环境监测处、自然生态保护处、固体废物管理处、宣传教育处、监察室、环境保护执法局、环境监测中心站、环境科学研究院、固体废物管理中心、环境工程评估中心等单位的主要负责同志组成。

  2.1.2应急领导小组职责

  (1)执行国家和我省有关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方针、政策,落实环境保护部和省政府有关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工作的指示;

  (2)组织、协调、指导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工作;

  (3)直接指挥环保系统相关单位开展环境监测、环境执法、损害评估、责任追究、生态修复等工作;

  (4)及时向环境保护部和省政府报告重大、特别重大突发环境事件及应急处置工作情况;

  (5)认定突发环境事件性质,做好与其他应急相关部门的协调工作;

  (6)会同有关部门对构成重大、特别重大的环境刑事案件进行调查和审查;

  (7)其他需要办理的环境应急事项。

  2.1.3应急办(环境应急处)职责

  (1)贯彻执行应急领导小组的指令,根据工作需要,协调厅机关相关处室、直属单位做好现场处置、协调指挥等应对工作;

  (2)组织制定突发环境事件工作方案;

  (3)初步认定环境事件性质,研判各类突发环境信息;

  (4)负责全省突发环境事件应急信息的调度、接收、核实、处理、传递、通报,拟定突发环境事件《信息快报》,并上报省委、省政府;

  (5)收集整理涉及应急事件相关资料,并总结归档;

  (6)建立重大环境风险源档案库,建立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专家库,聘请有关专家为环境事件应急处置提供技术指导和支持;

  (7)完成应急领导小组和上级交给的其他任务;

  (8)协助应急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开展应急演练;

  (9)承担环境应急日常工作。

  2.2应急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职责

  2.2.1环境应急处

  承担全省突发环境事件和生态破坏事件调查处置,拟定全省突发环境事件和生态破坏事件的应急预案并组织实施;组织对全省环境风险源进行管理、预测和预警;负责重大、特别重大环境突发事件和生态破坏事件的应急处置与事件调查;协调跨市界突发环境事件和生态破坏事件的应急处置,参与跨省界突发环境事件和生态破坏事件的应急处置;组织重大、特别重大突发环境事件损害评估,督促修复污染事件破坏的生态环境;组织开展环境应急演练。

  2.2.2办公室

  负责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信息报告审核、后勤保障工作。

  2.2.3政策法规处

  负责突发环境事件涉及的行政复议、行政应诉等工作。

  2.2.4规划财务处

  负责应急管理、培训演练、应急处置等工作的经费保障工作。

  2.2.5污染物总量控制处

  负责突发环境事件涉及区域的总量减排方案的调整。

  2.2.6污染防治处

  负责跨行政区域环境污染纠纷的协调;参与重大、特别重大污染事件的调查处理。

  2.2.7大气办

  负责重点区域重污染天气预警,参与应对工作。

  2.2.8科技标准处、

  负责全省环境应急相关标准、技术规范的拟订工作。

  2.2.9环境影响评价处

  负责突发环境事件涉及企业环评审批程序的调查,指导开展环境影响后评价工作。

  2.2.10环境监测处

  负责省级环境监测网管理;组织指导全省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监测工作。

  2.2.11自然生态保护处

  负责组织开展生态环境事件应急处置调查,包括原因分析、事件基本情况、处置措施等工作;开展生态状况评估。

  2.2.12固体废物管理处

  负责突发环境事件涉及固体废物、危险化学品污染事件的调查工作。

  2.2.13宣传教育处

  负责突发环境事件的新闻审核和对外信息发布工作。

  2.2.14监察室

  负责突发环境事件涉及的纪检、监察工作。

  2.2.15环境保护执法局

  负责对突发环境事件责任单位环境违法问题和生态破坏案件进行查处;参与突发环境事件的调查和处理。

  2.2.16环境监测中心站

  负责突发环境事件的现场监测;组织、协调、指导各设区市环境监测站的应急监测工作;负责制定应急监测方案并向应急领导小组报告监测结果;参与突发环境事件现场的调查、取证和原因分析。

  2.2.17环境科学研究院

  负责较大以上突发环境事件的现场处置方案和生态损害评估、生态修复方案的制定,为应急领导小组指挥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2.2.18固体废物管理中心

  负责危险化学品、固体废物等突发环境事件的现场调查、取证、原因分析等工作。

  2.2.19环境工程评估中心

  负责较大以上突发环境事件的环境损害评估,为应急领导小组指挥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2.3现场应急指挥部

  负责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的市、县人民政府,根据需要成立现场应急指挥部,负责现场组织指挥工作。

  参与现场处置的有关单位和人员应服从现场应急指挥部的统一指挥。

  3信息报送

  3.1突发环境事件报告时限和程序

  突发环境事件责任单位和人员及担负监管责任的单位发现突发环境事件后,要立即进行核实,并向本级人民政府和上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初步认定为一般(Ⅳ级)或者较大(Ⅲ级)突发环境事件的,事件发生地的县级或者设区市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在4小时内向本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初步认定为重大(Ⅱ级)或者特别重大(Ⅰ级)突发环境事件的,事件发生地的县级或者设区市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在2小时内向本级人民政府和省环境保护厅报告,同时上报环境保护部。省环境保护厅接到报告后,应进行核实并在1小时内按规定程序报告省人民政府和环境保护部。

  突发环境事件处置过程中事件级别发生变化的,应按照变化后的级别报告信息。

  突发环境事件已经或者可能涉及相邻行政区域的,事件发生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及时通报相邻区域同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并向本级人民政府提出向相邻区域人民政府通报的建议。

  以下突发环境事件信息,应当立即向省政府和环保部报告:

  (1)初判为重大或特别重大突发环境事件;

  (2)引发或者可能引发大规模群体性事件的突发环境事件;

  (3)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受到影响的突发环境事件;

  (4)造成或者可能造成跨省影响的突发环境事件;

  (5)认为有必要报告的其他突发环境事件。

  3.2突发环境事件报告方式与内容

  突发环境事件的报告分为初报、续报和处理结果报告三类。初报报送事件的基本情况;续报在查清有关情况后随时上报;处理结果报告在事件处理完毕后立即上报。报告应采用适当方式,避免在群众中造成不利影响。

  初报可先用电话报告,随后书面上报,主要内容包括:环境事件的类型、发生时间、地点、污染源、主要污染物质、人员中毒或受伤情况、捕杀或砍伐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植物的名称和数量、自然保护区受害面积及程度、事件潜在的危害程度、转化方式趋向等初步情况。

  续报可通过网络或书面报告,在初报的基础上报告有关确切数据,事件发生的原因、过程、进展情况及采取的应急措施等基本情况。

  处理结果报告采用书面报告,处理结果报告在初报和续报的基础上,报告处理事件的措施、过程和结果,事件潜在或间接的危害、社会影响、处理后的遗留问题,参加处理工作的有关部门和工作内容,出具有关危害与损失的证明文件等详细情况。

  突发环境事件信息应采用传真、网络、邮寄和面呈等方式书面报告;情况紧急时,初报可通过电话报告,但应及时补充书面报告。书面报告中应载明突发环境事件报告单位、报告签发人、联系人及联系方式等内容,并尽可能提供地图、图片以及相关的多媒体资料。

  4应急响应

  4.1突发环境事件接报与预案启动

  4.1.1严格请示报告制度

  厅总值班室值班人员接到突发环境事件报告后,应认真做好记录,做到信息准确、内容详实、记录清楚、报告完整。向应急领导小组或值班厅领导报告,并同时通报应急办(环境应急处)。

  4.1.2按程序启动应急预案

  遇有重大、特别重大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领导小组或应急办(环境应急处)经核实后,应立即建议省政府启动相应级别应急响应,并将有关情况向省政府和环保部报告。

  4.1.3做好应急准备工作

  应急办(环境应急处)根据应急领导小组或厅领导的指令,直接通知相关单位和人员做好应急各项准备工作,并在指定地点集合。

  4.2现场应急处置

  应急相关人员到达事发现场后,按照应急预案和职能分工,在当地人民政府和应急领导小组的指挥下立即开展工作。

  4.2.1开展应急监测

  应急相关人员应立即会同现场指挥部和事件责任单位进行紧急磋商,迅速分析、收集和汇总事件发生和危害情况,第一时间制定监测方案并开展应急监测,及时评估事件的性质和危害程度,将有关情况通报现场指挥部。

  4.2.2迅速控制污染源

  采取切断或者控制污染源以及其他防止危害扩大的必要措施,控制和缩小已排放污染物扩散、蔓延的范围,避免事态扩大,尽可能把突发环境事件危害降低到最小程度。

  4.2.3调用应急处置物资

  及时调用应急物资和设备,需要调用应急物资储备库的物资时,经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批准同意后即可调用。

  4.2.4避免人员伤亡

  采取一切有效措施,避免人员伤亡,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协调当地人民政府或事件责任单位迅速通报可能受到危害的单位和居民,采取防范措施,避免遭受损害。在发生排放有毒、有害物质的突发环境事件时,首先应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防止有毒、有害及放射性物质的扩散,需要实施区域封锁时及时建议当地政府安排公安部门和武警部队支援。

  4.2.5科学应对处置

  充分发挥环境应急专家作用,立足于控制、减少、彻底消除污染危害,快速制定应急处置方案,积极应对突发环境事件,向现场应急指挥部提出合理建议。涉及跨行政区域的突发环境事件处置,应建立协同应对与信息通报机制。

  4.3应急终止

  当突发环境事件继发条件已经排除、污染物质已降至规定限值以内、所造成的危害基本消除时,由启动响应的当地政府终止应急响应。

  5后期工作

  5.1事件调查

  应急处置结束后,按照有关规定开展事件调查,查清突发环境事件原因,确认事件性质,认定事件责任,提出整改措施和处理意见。相关责任人员涉及刑事犯罪的,由当地政府组织公安、司法部门介入并参与调查取证工作。

  5.2损害评估

  较大以上级别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响应终止后,应在当地人民政府统一部署下,组织开展环境影响和损失等评估工作,并将评估结果向社会公布。评估结论作为事件调查处理、损害赔偿、环境修复和生态恢复重建依据。

  5.3环境恢复

  在当地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参与制定环境恢复工作方案,开展环境恢复工作。

  5.4总结归档

  应急办(环境应急处)收集整理涉及突发环境事件的视频、图片、文字等相关资料,并总结归档。

  6附则

  6.1预案管理与更新

  本预案由陕西省环境保护厅负责管理和解释,根据《陕西省突发事件预案管理办法》规定和实际情况,及时对预案进行修订完善。

  6.2预案实施时间

  本预案自印发之日起实施,原《陕西省环境保护厅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陕环发〔2011〕1号)同时废止。

同地区相关
关于发布《陕西省乙类特种设备检验机构核准细则》的公告
关于印发《陕西省特种设备安全生产预防体系建设方案(2024)》的通知
陕西省特种设备安全生产专业委员会关于印发《陕西省特种设备安全生产预防体系建设方案(2023)》的通知
关于印发《陕西省建材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的通知
陕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实施《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则》和《电梯自行检测规则》的通知
陕西省地下水条例(2024年修订)
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修改《陕西省实施〈幼儿园管理条例〉办法》的决定
陕西省实施《幼儿园管理条例》办法(2024年修订)
同专业相关
廊坊市餐厨废弃物管理条例
威海市生态环境局 关于下达2024年度威海市实施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企业名单的通知
威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威海市道路交通事故应急预案的通知
烟台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烟台市生活垃圾分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年)的通知
衢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推进消防安全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
孝感市“九小场所”安全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方案
襄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襄阳市城镇污水排入排水管网许可管理办法的通知
珠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关于印发《珠海市房屋市政工程安全生产举报奖励细则(试行)》的通知
同行业相关
矿山救援规程
关于加强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设施变更管理的通知
浙江省应急管理厅关于执行 76 号文有关标准适用问题的指导意见
浙江省安全生产委员会关于印发《浙江省第二轮安全生产综合治理三年行动计划》的通知
浙江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关于印发遏制危险化学品和烟花爆竹较大以上事故工作方案的通知
质检总局关于实施新修订的《特种设备目录》若干问题的意见
推广先进与淘汰落后安全技术装备目录(第二批)
浙江省应急管理厅 浙江省生态环境厅关于加强工业企业环保设施安全生产工作的指导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