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盐城市机械装备制造业发展振兴规划纲要的通知 盐政发〔2010〕29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开发区管委会,市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 现将《盐城市机械装备制造业发展振兴规划纲要》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盐城市人民政府 二○一○年一月三十一日 盐城市机械装备制造业发展振兴规划纲要 装备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产业关联度高、经济波动幅度小、对经济增长的带动和促进作用较强。根据国务院《装备制造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和《江苏省装备制造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纲要》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对2009—2012年我市机械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制定本规划纲要。 一、发展思路和主要目标 (一)发展思路 围绕“两个率先”目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为抓手,突出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突出自主创新能力的培育,突出首台套装备产品的研发,带动优势传统产业向品牌化、高端化发展,促进企业培大育强,把我市建设成苏北领先、全省重要的装备制造业基地。 (二)主要目标 全市机械装备制造业的总体发展目标是:到2010年末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突破1000亿元,率先打造千亿级产业规模,2011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突破1200亿元,2012年突破1400亿元,三年年均递增20%以上。 二、重点任务 选择具有一定优势的我市传统机械装备制造业细分领域和发展潜力较大的新兴产业,加大扶持力度,促进技术升级,主攻九个重点领域,突破六项关键技术,扶持发展首台(套)装备,积极开发大型成套装备,促进产业布局优化。 (一)加快发展二个重点领域 农业机械。保持我市农机行业在全省的领先地位,使之成为盐城市机械装备制造业中的优势特色产业,成为全国农机产品制造业高地和农机零部件集散地。重点开发适应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中、大马力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插秧机,形成规格全、品种多、系列化的拖拉机及其配套农机具产品体系。加强社会化分工协作,推进产品延伸配套,培植专、精、特农机具和农机零部件生产企业,实现生产专业化和自动化,建成全国内燃机配件的重要生产基地。 机床制造。在现有机床产品的基础上,以行业先进企业为标杆,围绕各类普通机床、组合机床、机床通用件和数控车床,提高数控机床的生产能力,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占有率,提高获利能力。加快生产大型车床、龙门型镗铣床等,打造自己的特色和优势。重点放在发展与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龙门镗铣床和加工中心,加快生产步伐。实现龙门数控镗铣床系列产品、加工中心、数控钻铣床系列化生产。 (二)组织突破六项关键技术 我市机械装备制造业要重点突破以下几类关键技术:一是自动控制和系统集成技术,这是各类装备产品成套化、智能化的关键。主要是突破和推广用于自动控制和系统集成所需的液压、气动、密封等关键基础件的设计和集成制造技术。二是石油机械主机和关键部件制造技术。主要是结构参数的优化和系统集成技术、电气液系统智能化精确控制技术、关键零部件可靠性设计技术、大型构件制造技术。三是兆瓦级以上风电机组设计制造技术;四是脱硝技术及产业化;五是数控机床制造技术。六是引进国外纺机后整理设备生产技术,提升后整理设备的制造水平。 (三)积极开发大型成套装备 一是提高制造水平。以技术成套设备和机电一体化为重点,提升关键基础件和基础零部件工艺,提高装备制造技术、工艺和检测水平。二是研制专用装备。以重点工程建设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为依托,研究开发石油、化工、环保等工程成套设备,开发更多的国内首台套装备产品。三是加快推广应用。加快共性实用技术和重要核心技术的研究和开发,为集群企业发展指明技术路线。鼓励企业试制、开发首台(套)装备,积极争取国家和省首台(套)国产重大技术装备扶持项目。 (四)大力发展现代制造服务业 以做大做强机械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为目标,在大力发展制造业的同时,积极拓展为制造业服务的物流、维修、贸易、咨询等相关服务业,实施流程再造,推进非核心业务外包,培育面向现代制造业的服务市场建设,增强机械装备制造业企业技术集成与产业化能力。我市的石油机械产业可以发展油田服务业,环保设备企业可以开展污染治理咨询服务、方案设计、设备制造、售后服务等一条龙服务,大型农机企业可以将物流、售后服务等外包给第三方。大型企业集团可以实施制造业和服务业分业经营,其他企业也可以将物流等非核心业务外包,集中精力做好主营业务。 三、推进措施 (一)推动企业兼并重组 加快我市机械装备制造业企业重组,积极帮助企业落实购并贷款,推动跨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的兼并与联合,提高专业化分工和社会化生产程度,发展一批核心竞争力强、主导产品优势突出的大型机械装备制造企业集团。鼓励与上下游企业、研发机构组建战略联盟,实现优势互补,提高产业整体竞争力。 (二)加大自主创新投入 组织实施前沿性技术研究、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引进技术消化吸收、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加强国际技术交流和合作,增强企业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能力。加强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产学研联合,支持关键机械装备产品研发单位建立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工程研究中心和博士后工作站,推进重大成套机械装备、高新技术产品研究与开发,形成较强的配套和集成优势。以创建名牌产品为核心环节,整合产业资源,促进生产要素向名牌集聚,实现以名牌产品为核心的产业配套。发挥名牌产品带动作用,不断提高品牌经济比重,对新获得国家级品牌、江苏省名牌产品和江苏省著名商标的给予一定奖励。 (三)严格目标考核 各地区、市各有关部门要按照本纲要的要求,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明确职责范围,改进管理方式,提高服务效率。建立重大项目跟踪监督考核机制,为纲要的实施提供可靠保障。 (四)发挥协会作用 整合现有行业协会资源,加快新兴行业协会组建步伐,构建结构层次清晰、专业特色鲜明的行业协会体系。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在数据统计、信息搜集、调查研究、规划编制、技术咨询、项目评估和成果宣传等方面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