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设区市安监局:
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安全生产信息化总体建设方案》,加快推进全省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提高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水平,现就2017年全省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工作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工作原则
(一)指导思想
根据国家安监总局和省政府信息化建设的总体部署要求,以问题为导向,以应用为核心,以数据为支撑,按照“整体规划、统一标准、分级建设、分步实施、急需先建、逐步完善”的思路,深化信息化与安全生产业务融合,推动信息技术应用和资源共享,为提升安全生产水平提供信息技术支撑和保障。
(二)总体目标
紧紧围绕服务于防范事故和安全生产监管监察业务,加快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强化省安监局与省安委会成员单位、设区市、县(市、区)安监局以及生产经营单位之间的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积极构建我省安全生产信息化“一盘棋” “一张网”“一张表”和“安全生产大数据中心”。
(三)工作原则
一是统筹规划。强化顶层设计,统一标准规范,进一步完善信息化标准规范体系,加快整合各类业务应用系统,实现系统信息共享与业务协同。
二是分级建设。省局统一标准,分级、分层次推进信息化建设,做到上下联动,合理分工,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
三是健全机制。遵循信息化工作规律,以整合资源、增强合力、落实责任、提升效能为目标,完善信息化工作管理体制,创新信息化工作运行机制,不断提升信息化工作能力和水平。
四是注重实效。坚持以需求为导向,优化业务流程,加强信息资源开发与应用,进一步提升服务监管部门、服务企业、服务公众和服务社会的能力。
二、重点工作
(一)制定《江苏省安全生产信息化总体建设实施方案》
依据《全国安全生产信息化总体建设方案》,结合我省实际,加快制定《江苏省安全生产信息化总体建设实施方案》,指导全省开展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加强统筹规划,除了省、设区市、县(市、区)管理层级以外,要突出重点,将省级以上开发园区纳入建设范围,确保实施方案具有科学性、可操作性、延展性。
(二)开发完善江苏省安全生产信息系统
加快江苏省安全生产信息系统开发进度,2017年底前完成所有业务功能开发,实现安监系统直接监管企业的数据录入,非煤矿山,危化品生产和使用企业,以及八大行业中冶金煤气、粉尘涉爆、涉氨制冷、高温熔融,烟花爆竹等高危行业规模以上企业信息要全部上线。进一步加强各设区市和各业务条线系统的集成,持续推进省安委会主要成员单位的对接工作,力争2017年完成与省级15家安委会主要成员单位平台的互联互通。
(三)完成江苏省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技术支撑平台建设
加快应急救援技术支撑平台开发,优化功能模块,完善业务数据库,2017年完成应急救援技术支撑平台建设,实现应急救援技术支撑平台与安委会主要成员单位之间的应急资源共享和信息互通,推动与设区市进行联合远程协同应急演练。在去年基础上,要全部完成我省化工行业一级、二级重大危险源和重要罐区企业三维建模。省、设区市、县(市、区)三级要全部使用应急救援技术支撑平台,加强业务培训,熟悉业务流程,为突发事故应急救援和决策指挥提供技术支撑。
(四)加快安全生产信息化标准规范建设
组织制定全省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相关标准规范。一是制定全省安全生产信息系统建设基本规范,规范安全生产信息系统建设的基本内容,指导各地开展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二是制定全省安全生产应急技术支撑平台建设基本规范,规范安全生产应急技术支撑平台建设的基本要求和主要功能,指导省级及各设区市安全生产应急技术平台以及企业数据采集端的建设。三是制定全省安全生产数据交换标准,规范各级安全生产信息系统与省级平台的数据对接标准,指导各地已有系统的接入改造及新建系统的开发。四是制定重大危险源信息管理体系建设基本规范,形成重大危险源省、设区市、县(市、区)、企业四级监控信息管理体系建设标准和要求,指导、协调各设区市、县(市、区)安监部门负责实施本级重大危险源信息管理系统建设,指导和规范企业完成自身重大危险源管理节点建设。
(五)积极构建大数据中心
基于“集中、开放、云化”原则,按照系统和平台集中建设,应用各自开发的设计思路,构建省级安全生产大数据中心。一是实现全省安全生产大数据的统计、汇总、清洗、加工和分析功能,全面、客观、真实、及时反映安全生产监管情况,为各级监管人员提供管理决策依据。二是建立安全生产大数据分析模型,采用云计算、数据挖掘、机器学习等技术,对安全生产发展趋势进行预警预测。三是建立安全生产大数据能力开放体系,实现全省安全生产数据集中汇聚,业务分级开放,应用百花齐放的部署模式。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全省各级安监部门要把信息化建设摆上重要的议事日程,主要领导亲自抓,成立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健全信息化工作领导责任制,认真制定本地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方案或规划,明确现阶段的建设目标和重点任务,确保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顺利进行。
(二)加大投入力度。信息化建设是一项投入较大的长期性工作,各级安监部门要积极争取财政支持,将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经费和日常维护、培训费用纳入预算。在项目建设之前,应充分征求省局和各地信息化主管部门意见,避免重复投资和浪费。
(三)加强业务培训。积极组织开展多种形式信息化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不断提升信息化应用与管理水平。省局将定期开展培训,各级安监部门也要采取多种形式开展信息化知识与操作技能培训。
(四)强化督导考核。为确保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顺利实施,省局将加强对各级安监部门信息化建设的指导与帮助,及时解决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问题。同时,将各级安监部门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情况纳入到年度安全生产目标责任制考核,推动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有效开展。